APP下载

年代词:未曾远去的记忆

2019-02-14

晚晴 2019年1期
关键词:一代人

50年代

属于粮票的 “票证时代”

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应运而生。1961年,商品的票据已达到156种,油票、布票、肉票、棉絮票、鸡蛋票、白糖票、肥皂票……各种票证占领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粮票的出现,标志着后来整整实行了40年的商品票证制度的开始。

中山装与布拉吉

50年代,中山装成为中国男人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大众的视野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苏联女性的日常服装布拉吉则成了中国女性直接模仿的对象。当苏联女英雄卓娅穿着飘逸的“布拉吉”就义时,“布拉吉”成为了一种革命和进步的象征。

广播体操与全民健身

50年代,大中城市中万人齐做广播操的场景,至今还是一代人共同的温暖回忆。1951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1952年6月,毛泽东发出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从此,在全民健身的口号下,广播体操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背景音乐。

全民炼钢

“千万条道路赶筑起来了,条条通向矿山和熔炉。火车加快了运行的速度,船只乘风破浪地急驶,都在为钢铁奔忙。”1958年《人民日报》记者所写《沸腾的日日夜夜》一文,真实地记录了全民炼钢的狂热场面。

一切为“钢铁元帅升帐”让路。一时间全国遍地都是炼钢铁的土高炉。工厂、部队、公社、机关、学校都办起了炼钢炉、炼铁厂。不管男女老少,所有人都成了钢铁工人。全民炼钢,成为了那一代人难以抹灭的人生记忆。

60年代

“样板戏”情结

凡是经历过60年代的人,都能滔滔不绝地讲述样板戏的剧情,说起样板戏里的台词,哼出些样板戏唱段。《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这些经典的样板戏记录着一段特殊的历史,然而对个人来说,它们深深印刻在那一代人的生命中,交织着过往岁月的点滴,糅合成难忘的回忆。

属于英雄的60年代

60年代,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年代,他们作为榜样的力量,一言一行都被灌输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雷锋、焦裕禄、王杰、欧阳海……这些人,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铬印:革命觉悟、艰苦朴素、集体主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他们赋予了6 0年代最壮烈的英雄色彩。

知青上山下乡

一身军绿色服装,有军帽但无帽徽和领章,胸前一朵鲜红的大花,垂下的绢条上印着“光荣”两个字,这是1968年的知青被欢送离开时的真实写照。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知青们同农村人民一起,满怀豪情与激情,用勤劳和智慧,支撑起祖国的脊梁。

婚姻的革命色彩

60年代的爱情和婚姻,被赋予了许多革命的色彩。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里,那时的婚礼除了向来宾敬礼、分发喜糖这些基本程序,还要唱《东方红》、学习《毛泽东语录》、向毛主席像三鞠躬。未婚夫妻的定情物也带有革命色彩,双方要互送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俗称“红宝书”)。

70年代

结婚“四大件”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70年代的“结婚四大件”,伴随着那一代人走过了一段能让人开怀大笑,也能使人潸然泪下的历史,让人无比怀念——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

露天电影

支一块幕布、摆一张桌子、放一台机器,单位坪地、公园广场、学校操场、村镇空地就成为了露天电影的放映场。露天电影是中国百姓看电影的启蒙,也留给人们太多美好的回忆。

筒子楼

70年代,一些企事业单位分配的住房,其前身大多是单位的办公室或者单身职工宿舍。曾有无数人在这样的筒子楼里结婚生子。上班是面对面的同事,下班是门对门的邻居,吃饭时间楼道里油盐飞溅、人声鼎沸,晚饭后挨家挨户串门闲聊,这样的场景已经融入那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小人书

70年代人的知识很多都来源于小人书:四大名著、历史故事、诗词歌赋等。在街边书摊上,花1分钱就能租一本看上半天——对于娱乐方式相对缺乏的那个时代来说,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讲述故事的小人书老少皆宜,是人们休闲生活的必备选择。

80年代

蛤蟆镜与喇叭裤

80年代,改革开放拉开序幕。随着影视、报刊、时装节走入寻常百姓家,蛤蟆镜、喇叭裤、海魂衫风靡一时,承载着无数人对改革开放之初最朴实、最真实的情感。

电视机走进百姓家

这是中国电视最疯狂的年代,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可以轰动几个村庄,人们潮水一样挤在这个小方匣前面“围观”场面蔚为壮观。每晚7时开播的《新闻联播》则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必看的节目,全家人围在一起,从这个小小的“窗口”里了解国内外大事。

国货的黄金时代

中国的轻工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长足发展,一大批国产日化品牌,如海鸥洗发膏、蜂花护发素、霞飞化妆品、郁美净面霜、上海牌檀香皂、药皂、大宝SOD蜜等广受人们欢迎。与此同时,一些解放前的老牌国货,如谢馥春的胭脂、鸭蛋粉等,也得到了复兴,这是一个国货的黄金时代。

卡式录音机与邓丽君

80年代初,卡式录音机兴起。马路上常见留着长发、穿着喇叭裤、拎着录音机的“新青年”,他们是当时的时尚先锋,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追星族”。到了80年代末,录音机进入千家万户,拥有甜美歌喉的邓丽君,成为一代人的青春集体记忆。

90年代

多元化的交通体系

相比起70、80年代全国各个城市的“自行车海洋”,进入90年代,摩托车、小汽车、公共汽车逐渐成为寻常百姓的出行选择。飞机对于那时候的老百姓来说还是个稀罕物,如果有谁能坐上飞机去趟外地,肯定会吸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

“下海潮”

90年代,全国掀起了一股公务员辞职下海潮。当时社会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据人社部数据显示,1992年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那一拨下海潮中,许多体制内的人都勇敢地下海创业了,许多大学生也把创业作为自己毕业后的梦想。创业成为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由此也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大哥大”与BP机也成为了下海人士的标配。

福利分房制度终结

90年代,全国很多城市经历了福利分房向住房市场化的重大改革。到了1998年,中国房改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一年,福利分房时代终结,从此中国的住房分配,完全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

新世纪00年代

电脑与互联网

从办公到娱乐,从社交到网购,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带来方方面面的方便和快捷,人们的情感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在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下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神舟五号与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9时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并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它表明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民族探索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北京奥运会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一首《北京欢迎你》红遍大街小巷,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举国欢庆。2008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成功之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世界历史上抹下了隆重的一笔。

新世纪10年代

智能手机

与其说智能手机是当下人们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不如说手机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借助智能手机,人们获取信息更加迅速、购物出行更加便捷、游戏体验更加丰富。在不经意间,智能手机已经将生活中的很多常用设备取而代之,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高铁时代

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2010年之后,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奇迹。

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让更多旅客的出行方式和生活体验发生着转变。在建设交通强国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必将引领世界走进“高铁时代”。

结 语

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70载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俱往矣,如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正和他们的祖国一起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你期待的即将到来。

猜你喜欢

一代人
一代人
孤独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
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我们见证了
元气少年
卷首语
重要言论
我们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