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学生大课间活动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研究

2019-02-14陈艳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间中学生青少年

陈艳媚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真光中学,广东 广州 510375

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 审视现代中学生教育环境存在的困惑

现阶段中学生教育面对的三大难题:应试教育、迷恋网络和独生子女综合症。“应试教育”是一个多年以来始终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目前没有定案该如何处理,但可预期融入素质教育可降低“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网络高速发展、机不离手的今天,青少年学生迷恋网络的带来五大危害:(1)毅力和自控能力下降;(2)“虚拟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变差;(3)信任感差和人际关系紧张;(4)价值观念的取向模糊和道德观念差;(5)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现象。在网络虚假的身份之下,这种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性,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不明朗。网络在给青少年带来丰富知识、信息以及精神上的挑战与愉悦外,同时带来了大量的有关暴力、色情、赌博、杀人等不良观念的诱导。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充斥着各种因素,过度使用网络,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容易导致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现实人与计算机为媒介的人机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对虚拟世界的依恋容易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减弱、社会责任感下降,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1]。

现代中学生是计划生育一孩政策的产物,在家庭的地位非常高,得到父母给他们最优厚的待遇,但同时这种条件造成了他们的一些心理通病,具体表现为:“独我”行为、胆小懦弱、心理早熟、肤浅的知识、喜怒无常神经气质。中学生很多的本领未经实践验证,本事、知识、能力都是来源于书本,表现在口头上,并没有真实的体验。情绪不稳定,易借机发泄,离开父母又非常怯懦。过多的刻板刺激造成了中学生的神经气质。

1.2 梳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近六成被调查者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它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要求让受教育者在生理、心理、智力、品德、审美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中学生的具体培养内容可包含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社会公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终生学习教育和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

1.3 大课间的介绍

大课间是阳光体育大课间的简称,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政策,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掀起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是一个以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为手段,以整体提高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为目的的项目。大课间的编训是在学校领导的总体规划下,由体育、艺术类教师主导,以各班的班主任为主体,以学生为实施对象,全校师生参与的一项大型综合性体育艺术活动。大课间总共分为6个部分:进场、自编操或广播体操、跑操、特色活动、放松操、退场。中学生大课间是指根据中学生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凝炼学校的文化体育特色进行整编的综合类体育艺术活动,如体操、舞蹈、身体素质练习、趣味游戏、特色活动、球类活动等,具体形式如足球运动、礼仪操、跳绳、队形变换及独有的音乐。大课间特色内容有助于培养出极具特色的学生,丰富、拓展和培育校园文化。

2 实施对象、研究方法和实验步骤

2.1 实施对象

在广州市荔湾区汾水中学的大课间活动中选取高中3个年级12个班共492名学生为对象。

2.2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实地考察、梳理归纳、综合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

2.3 实施步骤

2.3.1 师生共参与精心创编

2.3.2 根据任务设计培养内容、方法和组织教学

2.3.3 分析学情,明确预期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需要,重点考虑以下8项素质的培养:创造性能力、审美观念、自学能力、社会公德、终生学习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和劳动观,将教育贯彻于整个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

表1 汾水水中学(高中部)2016年大课间表演总体方案

表2 汾水中学2016年大课间编训时间表

3 实施过程分析

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审美、评判能力,需要在实施大课间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和发掘,同时将德育、美育等素质教育贯彻其中。通过为期一年的中学大课间编训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2]。

3.1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培养特别应贯穿于学生教育始终,从小培养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大课间是一项根据学校的体育文化传统、学校场地的状况、别具特色的运动项目进行总体构思和策划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借此契机学校制定了面向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征集“我来设计学校大课间”方案活动。

3.2 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保障。大课间活动的完成质量往往取决于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上,为提高学生个人的动作完成质量和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学校将大课间内容拍摄成可供手机播放的视频供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学,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3.3 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

在大课间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判断美、分析美、创造美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观念。在实施大课间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熟练程度并结合体育课的考核内容,将大课间中的跑操、自编操、特色内容展示及放松操作为单独的比赛项目,形成校内班际的教学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们为夺取竞赛的优胜不断进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分析美、判断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

3.4 终生学习教育

在创编大课间总体设计方案时需要借助多媒体搜集大量的信息,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并根据学校的现实可能进行创作编排,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归纳、总结以及创新的方法,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3.5 社会公德教育

每一个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必须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进化和成熟。社会公德的培养从学校德育开始,中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多,但却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段,通过大课间活动中收纳摆放大课间器具,设计行进路线时避免破坏校园环境,班级训练时不能影响其他人正常的学习等细节,以体育促进德育的建设,从而达到社会功德教育的目的。

3.6 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劳动观念教育

大课间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包含主题的确定、学校历史文化的甄别与梳理、音乐的选择与剪辑、操化动作的设计、路线和图案的选编、特色内容的定位、全套动作的教学和修改提高等。通过学校领导总体规划,体育艺术类老师主导,在班主任为主体的指导下,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翁参与了大课间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劳动观念,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中学生的成长以及对社会有莫大的帮助[3]。

4 效果检验

汾水中学的大课间历时一年,上半年主要在组织与策划,下半年实施落实。经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表现在:顺利完成大课间编、训、展、评的工作;参加广州市2016年荔湾区大课间评比获得一等奖;组织校内学生比赛场面热闹;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学生大课间促进竞赛办法;收到学生的12份设计方案,评出一等奖1份,二等奖2份,三等奖3份,最后落实到大课间的内容有80%来源于学生的设计原型,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提升整体素质,形成以击剑、健美操、排舞传统、以体促德、以体促智,影响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016年获邀参加区运动会开幕式展演,获得社会赞誉和好评;通过大课间的锤炼,健美操队在2016年获得全省性比赛冠军1项,亚军2项,季军1项;学校训练队的日常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管理。

5 结论

“应试教育”是我国现实存在的教学方法,无可避免地束缚着一代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经过精心的组织,精密的工作部署,有目的性地设计安排教学创编过程,将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贯彻到健美操教学当中,在执行的过程中营造出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开拓创新的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辨别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知识面。

本教育实验之所以能解决在暂短的课程中高质量地完成较多的培养任务,还在于针对中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学情分析,不把学生淹没在萦多的过时的死知识当中,而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自练相结合,既分阶段分层次地给学生创作空间和任务,又采用讲评、分阶段考核等方法不断地给学生反馈信息和跟踪指导,从而达到在大课间活动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间中学生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