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温县荣蚰河滨水景观设计

2019-02-13王晨力

山西建筑 2019年21期
关键词:温县驳岸亲水

章 昕 王晨力 刘 磊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纵观当今各地滨水景观设计,部分只考虑景观效果,忽略其生态性;或是地域文化运用不恰当。以焦作市温县荣蚰河为例,考量多方面因素,对河道两岸景观进行梳理设计。

1 基地现状

荣涝河滨水景观设计,是温县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打造“太极圣地”这一宏伟蓝图的重要环节,在对温县荣蚰河设计之初的调研中发现,基地的优劣势并存:水体周边植被较多,但种类单一;滨水驳岸较宽,但景观节点较少,亲水体验较弱;水体分布均匀,但水位较低,不足以承载大型水上游憩活动;现有节点散落,不成体系,游赏主题性不强。

2 具体设计

2.1 提出理念

针对基地考察所发现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温县地域文化,提出三条设计理念:首先是拓河为湖,激发地域活力。以西侧和谐西路(原北朱线)为红线界定,尽可能拓展现有河道面积,形成“一大”“一小”两种水面形态。这里的“一大”,是指水系北侧的开阔湖区,它将配合两侧新植入的功能节点,形成较为开阔的功能水体。“一带”是指水系南侧的带状河道,考虑到功能、景观等要素的搭配多样性,它将通过巧妙修整的河道形态、丰富的植物群落,营造变化多样的自然亲水景观。

其次文脉为引,提升地块内涵。正因荣涝河是温县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因此对其利用不应仅仅限于增加节点、更换树种等粗浅的手段,而应充分依托其悠长的岸线,着力打造丰富的地域文化体验情境。以太极拳发源地、司马故里等世人皆知的文化名片为创意,精心塑造“一核、两轴、四区、八景”的完整景观体系和文化呈现路径。

最后是以绿色为本,塑造生态廊道。一方面,结合新植入的空间功能,通过驳岸造型处理、植物造景搭配等手法,营造多样生态的绿色风貌。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照顾原有植被,力求经济性、美观性和生态性的平衡,避免过多人为扰动。

2.2 梳理景观结构

该河道原长约70 m宽,规划后约240 m,将河道整体向东拓宽约180 m,其中,最宽约290 m,最窄约140 m。从规划后的平面来看,水域东侧的驳岸,基本尊重原有的尺度和植被,主要调整了植被分布群组、增加了广场、栈道、平台等游憩设施。水域西侧的驳岸,主要优化了驳岸的岸线形态、地形变化,通过节点的加入和岸线的曲折,增加游赏路线的长度。

经过梳理,使荣涝河景观能够形成体系,且主题明确,景观层次丰富,具体来看:全景区的整体风貌框架包括:“一核、两轴、四区、八景”,正好寓意“太极、两仪、四象、八卦”。除了考虑单边湖岸的景观层次外,还综合考虑了对岸、水域间的动态、静态观景感受:直线对望,两岸节点互为对景;斜线对望,两岸节点互为借景。

2.3 主题片区设计

将整体设计区域分为四个主题片区,分别为太极文化区、司马文化区、滨水生态区和商业水街区。同时考虑到水域面积较大,为增添河面可观性与可达性,在北侧水域设置湖心岛。

2.3.1太极文化区

此片区位于水系西侧的北部,起自太极路和郭熙大街交叉口,止于太行路和郭熙大街交叉口。片区包括太极广场(武乡拳韵)、观演平台(漪漪香渚)两大主要节点。其中,太极广场的创意来源取自阴、阳和合的太极造型,旨在呈现温县最具特色的太极拳文化。广场分为岸上的“阳鱼”和近水的“阴鱼”两部分,形成直径80 m的太极图案,占地面积约2 500 m2,最多可同时容纳约600人的太极拳表演。观演平台的设置主要出于龙舟观演、人群疏散等因素考虑,同时为满足游客歇坐、赏玩等多样的活动需求,结合水岸做功能性分区处理。

2.3.2司马文化区

该片区位于水系西侧的南部,顺延于太极文化区以南,太行路与马武线之间。该片区是人工景观向自然景观过渡的区域。由于其片区将活动人群逐渐引向水岸,所以重点放在驳岸造型和亲水景观的处理上,片区包括亲水驳岸(泉涧留音)、互动水景(凝波汀芷)两大主要节点。其中,亲水驳岸的创意来源取自对司马懿波澜不惊、隐忍通达的人生隐喻,岸上则通过景墙、雕塑等节点设施进一步展示司马文化;互动水景,则通过造型栈道、亲水平台、水生植物等元素,凸显了滨水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2.3.3滨水生态区

该片区位于水系东侧的南部,起自太行路,止于马武线北侧。该片区景观意向以自然的湿地造景为主。通过沙滩、草地、水泽等多样的地形处理,一方面起到涵养水源、天然氧吧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借助银杏大道、湿地植物群落等低介入度的人工节点,满足市民科普体验、健康休闲的功能诉求。片区包括银杏大道(层金尽染)、湿地步道(疏影浅径)两大主要节点。其中,银杏大道全长约300 m,以银杏为主要树种,搭配乌桕、丹枫、金桂、黄金柳等色叶树种,塑造“秋”主题的片区景观。湿地步道以曲折的栈道串联主要的湿生、水生植物群落,营造步移景异的体验效果。

2.3.4商业水街区

该片区位于水系东侧的北部,起自太极路,止于太行路。该片区是整体水系的结尾,与“一核”的湖心岛、开阔的水域、湖中的三角洲互为对景。考虑到业态的多元性,拟打造为以特色仿古建筑群为主题的商业水街。片区包括怀药广场(方寸之矶)、商业街区(十笏庭芳)两大主要节点。其中,怀药广场是东侧水系的主入口,同时也是商业水街的起点,着力展示怀药这一温县独特的地域特产。商业街区主要通过四处的微缩景观,配合风格统一的商铺立面,满足游客购物、民俗展示等具体功能。

2.3.5湖心岛

该节点位于北侧公共水域偏东一隅,设计灵感取自水中漂浮的4片首尾相连的树叶形态;其主要功能有:节日或某主题活动时,主要用于水上表演(如龙舟赛开幕、间歇的歌舞等),表演者通过载具登岛;平时,主要作为整体水系的构景中心,不作普通游客休憩考虑;设计手法上,4处小岛分别做人工、自然的景观处理,形成活泼的节奏韵律。该节点属于整体景观结构的“一核”所在。

3 设计分析

3.1 区内交通设计分析

全区内部交通分为四类,宽4 m的一级道路,为滨湖景区的主要道路;二级道路串联各主要节点,其设置目的除了满足人群分流的功能体验外,旨在为丰富人们的游览路线;针对东西侧驳岸尺度形态的不同,在滨水步道的设置上,东侧水岸,考虑到驳岸的尺度,这里的滨水步道多与一级道路并列设置;西侧水岸,主要配合驳岸形态,进一步增加曲折度或弧度,提高人群与水景的互动频率。为增加亲水活动的互动性,亲水平台多设置在硬质驳岸的景观节点附近。

3.2 驳岸设计

驳岸的设计兼顾功能分区的要求,硬质驳岸与自然放坡驳岸并济,且适当搭配亲水挑台,致力于打造“亲水、通透、开朗、宜人”的滨湖景观。硬质驳岸主要考虑到亲水活动、节点游客容量、景观效果需要等因素;为整体尊重基地原来的自然式驳岸,结合分区功能、景观节点进行了曲度、高差方面的调整。

3.3 种植规划

作为整个温县荣涝河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植物种植设计力求在园内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对总体景观功能和规划地形地貌的分析,以及对当地乡土树种的合理选用和搭配,针对不同特征的景观绿地构建不同特色的植物景观带,逐布建立一个生态型、景观型、环保型的整体植物群落景观。种植规划的总体原则遵从多样性原则、艺术性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季相变化,营造丰富的植物生态群落;艺术性原则统筹植物造景、人工造景间的平面构图和竖向层次,最大程度地保证观赏角度;经济性原则尽量在原有植被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避免人为扰动。

4 结语

较好的滨水景观能够调节城市微气候,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然而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地域特色,避免千篇一律;更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景观效果,而忽略场地本来的生态性。

猜你喜欢

温县驳岸亲水
江心岛
河南省道235温县城区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温县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短小的铁棍山药是个宝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
银川亲水体育中心场馆开发与利用研究
温县两名非法占地当事人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