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三角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

2019-02-13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汪宝平

上海煤气 2019年2期
关键词:储气气源调峰

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汪宝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带,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大。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阶段,呈现增长快、季节波动大、对外依存度高等特征。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事关产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能源合作,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高区域能源互联互保、余缺调剂、应急处置能力,缓解区域环境压力,加速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速度。

2018年9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当前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还不完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有效解决“国内产量增速低于消费增速,进口多元化有待加强,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储气能力严重不足,互联互通程度不够,市场化价格机制未充分形成,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设施建设运营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

1 长三角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2018年苏浙沪天然气消费量509 亿m3,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虽高于全国近8%的平均水平,但较长三角区域能源规划中所提到的 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 12 %目标和全球平均水平24%均还有较大差距,天然气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加强长三角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构建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等气源供应多元化、干支线管网布局完善、储气调峰配套、设施运行安全可靠的天然气供应、储备和消费体系,意义重大且十分必要。

1.1 服务国家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演讲时提到,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长三角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该建设将着力破解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有效解决天然气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确保长三角快速增储上产,供需基本平衡,民生用气保障有力,进一步理顺市场机制,实现长三角天然气产业健康有序安全可持续的发展。

1.2 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的需要

长三角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可释放产供潜力,健全天然气资源多头供应,积极参与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优化进口天然气结构和布局,海陆并进,保障进口,从而可以不断提升长三角天然气供给能力,保障长三角经济发展能源需求。

1.3 补齐天然气供应短板的需要

2017年冬季天然气供应十分紧张,主要是存在储气设施和调峰设施严重不足、管线输送能力不够的短板。加强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并辅以市场化的机制,将有效解决进口多元化、基础设施、储气能力、互联互通等问题,从而补齐天然气供应短板。

2 长三角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

长三角地区人口众多,产业配套,科技发达。高速发展的长三角需要大量的清洁能源,现实条件为天然气的市场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天然气上游资源的保证供给、巨大的天然气需求量、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良好的政府协调沟通机制,都为长三角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提供了条件。

2.1 天然气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2018年是我国天然气利用历史上年度增长最大的一年。据统计,全国天然气消费量 2 729 亿m3,同比增长17.3 %。天然气进口量世界第一,进口天然气1 250亿m3,同比增长32 %,其中LNG进口753亿m3,同比增长40 %。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到 8%左右。长三角是国内天然气市场发展较快的区域,2018年苏、浙、沪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282亿m3、135亿m3和92亿m3,占全国总消费量近19%。天然气作为主力能源的趋势日趋清晰。

2.2 良好的天然气供应和保障体系

长三角天然气供应和保障体系已成雏形:江苏已形成西气一线、西气二线、川气、国内 LNG和进口 LNG的多气源供气格局;浙江已形成西气一线、西气二线、东气、川气和进口 LNG的多气源供气格局;上海已形成西气一线、西气二线、东气、川气、洋山LNG、中石油如东和五号沟LNG应急储备调峰站的多气源供气格局。总而言之,苏浙沪良好的天然气供应和保障体系为长三角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行性。

2.3 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

2018年长三角天然气增幅较大并保障有力,主要得益于具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苏浙沪沿海部署了较为密集的 LNG接收站,跨省届主干管网纵横,区域管网互联互通,LNG应急调峰站和地下储气库交错布局,加上长三角天然气居民、工业、发电等各类用户结构较为合理,在具有较好产供储销体系条件下区域天然气能快速发展。

2.4 已形成较为顺畅的协调沟通机制

经过多年的实践,苏浙沪地区充分发挥上海洋山和五号沟两个LNG接收站和多气源集聚的优势,强化沟通,强化省际管网互通、能源互联及能源合作发展。2018年上海通过阶段性串供,海外 LNG现货资源通过中石油管道系统从上海串供输送至浙江市场,有效支援了浙江天然气保障供应,实现了天然气资源的短时快速调入和区域互保,为跨地区应急互保提供了新样板。

3 长三角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3.1 提高气源的供给能力

长三角的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仍有待完善,要加快气源增产以不断提高气源供给能力。长三角现有管道气源只有西气一线、西气二线、川气、东气和江苏油气田,气源供应比例不合理,江苏、浙江管道天然气占比很大而 LNG天然气占比小,上海管道天然气比例相对合理,管道气与 LNG占比接近。为增加气源供给能力,必须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是积极参与上游气源开发建设,如申能集团把握政策机遇,积极向新疆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上游拓展,加快天然气增产步伐;二是增加中亚气的供给,加快中俄东线天然气工程建设以保障长三角天然气供给;三是实现LNG来源的多元化,拓宽LNG进口渠道,可拓展与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的 LNG合作与贸易,亦可考虑与美洲国家进行 LNG贸易。稳定气源供给以确保长三角天然气的供应安全。

3.2 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储气设施建设、管道互联互通及 LNG运输政策支持。建立以沿海 LNG接收站和地下储气库为主、重点地区内陆集约规模化LNG储罐为辅、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多层次储气系统。

3.2.1 加快LNG接收站的建设

上海 LNG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搭建了全国领先的储备体系,已建成投运洋山 LNG和五号沟LNG,LNG逐步占据上海气源供应的半壁江山,成为上海天然气供应的调峰主力,LNG在上海天然气多气源供应中发挥了关键、灵活和可靠的保障功能。江苏浙江 LNG接收站也在加紧建设,江苏启东LNG、江阴LNG和浙江LNG、舟山LNG、温州LNG、独山港LNG等在建及扩建项目将对增加供应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2.2 强化储气设施的建设

地下储气库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供气、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功能于一身。根据国际经验,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气总消费量10 %的红线,目前我国只有4 %左右。长三角地区中只有江苏有7个地下储气库项目,浙江白驹储气库等项目也即将进行建设,但储气库调峰能力仍严重不足。因此需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储气设施投资建设;国家或当地政府鼓励企业储气调峰,并对储气调峰企业给予补偿,以提高企业投资储气设施的积极性;对储气服务和调峰气量市场化定价,出台储气补贴标准、调峰价格政策、库容租赁标准和储气服务标准,提升储气库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3.2.3 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长三角产供储销体系要一盘棋统筹规划。目前上海已实现 16个区县天然气管网全覆盖,江苏浙江暂未实现天然气管网县区全覆盖。长三角管网建设任务重大,要规划构建纵横交错的天然气管网主框架,连接各大气源,加强气源间的互供互保,消除增量气源的入网瓶颈,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上海正加快崇明过江管建设,有望于 2020年实现江苏如东LNG与五号沟LNG的连通。建议以此为起点,继续沿东部沿海、南北延伸至广汇启东LNG、浙江宁波LNG、舟山LNG等区域。未来还可继续拓展,向北逐步延伸至渤海湾、东北;向南延伸至福建、广东等地,形成国家东部沿海主干管网和我国沿海 LNG群的互联互通,实现长三角输气“一张网”,更大程度地实现“南气北送”,最终形成“海陆共济、协同高效”的天然气保障供应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

3.3 加强区域天然气乃至电力的联调联保

长三角天然气发电是国内天然气发电的主要区域,苏浙沪三省市燃气电厂在全国占比约32 %,苏浙沪三省市各有27 家、21 家和20 家燃气轮机发电企业,天然气发电充当了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调峰的重要角色。依托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有实践基础,长三角地区可进一步优化天然气联调机制。建议将天然气等能源保障联调联保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议题,逐步建立气电上网电价定价机制,进一步研究形成高效的联调机制,研究燃气发电机组享有优先发电权和发电权交易机制,研究天然气现货市场燃气调峰辅助交易等,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高效的天然气市场。

3.4 加强需求侧的管理

为实现长三角供需衔接的紧密性和用户调峰机制的完善性,需要加强需求侧的管理:必须加快建设天然气销售市场灵活调节机制,细化完善调峰用户清单,对参与调峰用户进行补偿;规范合同全覆盖机制,实现以气定用,根据合同来保障需求,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建立有序用气机制,以不同形式的合同文本来区分可调节用户、可中断用户和不可中断用户,制定差别化的气量、价格等条款,做好用户用气特性分析,做好应急预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保障供用气企业的合法权益。

4 结语

长三角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构建由多气源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组成的长三角天然气战略保障体系,同时执行第三方准入政策,鼓励天然气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并借助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提供更好的长三角天然气能源服务,最终实现长三角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建设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

猜你喜欢

储气气源调峰
新常态下电站锅炉深度调峰改造与调试实践
自制液压储气式氢氧燃料电池
江苏省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的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边远井作为城镇燃气储气调峰气源的可行性
重庆市天然气调峰储气建设的分析
飞机地面气源机组设计及关键技术
储气新规对城燃企业的影响
大型飞机气源起动装备供气流程设计与计算
天津市引进多种天然气气源后居民灶具互换性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