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实施世行贷款林业项目成效研究

2019-02-13丁振海

山西林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世行核桃林业

丁振海

(山西省国际金融林业项目管理办公室,山西 太原 030012)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以下简称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挖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林业增效、农户增收方面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项目建设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查看现场、走访农户,结合造林抚育检查验收、项目竣工检查准备,笔者对左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实施世行贷款林业项目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左权县地处太行山中段、山西东部边陲。全县国土面积20.27万hm2,其中林业用地13.80万hm2,占总面积的68%,森林覆盖率34%,林木绿化率56%,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是山西省林业建设重点县、省级林业生态县。1999年-2004年该县实施完成了世行贷款林业项目三期(即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2010年开始实施第五期项目,投资规模1243万元,其中世行贷款622万元。项目造林任务1040hm2,截止目前已完成1260hm2,其中核桃经济林516.93hm2、油松等生态林746.67万hm2。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世行贷款林业项目情况

左权县共有3个乡(镇)的17个村参与实施世行贷款林业项目五期,有33个单位和农户联合体参与了项目建设。由项目村村委会组织农户实施项目的有4个村,由项目村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项目的有10个村,由项目实施农户联合组织实施项目的有10个村,由项目村聘请专业造林公司(队)承担项目建设的有9个村。该县世行贷款林业项目五期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面积为393.33hm2,其中核桃203.33hm2、乔灌木生态林190hm2,占总面积的1/3。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为了服务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建设,该县专门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两种形式:一是项目村参与农户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核桃产区村。根据项目参与评估情况,为了便于项目实施,将参与项目建设的零散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形式组织建设,主要服务核桃栽植管理。如拐儿镇寺坪村兴寺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芹泉镇芹泉村果丰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联户承包荒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政府鼓励承包宜林荒山发展庄园经济的有利条件,几户村民联合承包荒山荒地资源进行治理开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秋林滩村山源田野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江生态庄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形式

3.1 依托合作社的典型农户示范带动

拐儿镇寺坪村在实施三期项目时,栽植核桃34.07hm2,目前已进入盛果期,取得了显著效益。2015年,全村核桃产量达到8.0万多kg,产值160余万元,全村1002口人,人均核桃收入1300余元。项目受益农户王瑞红一家共6户人,1999年栽植核桃0.547hm2,2015年产量达到1600kg,销售收入3.20万元,人均核桃收入5300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寺坪村核桃亩产量由过去的80kg~100kg提高到现在的150kg,示范园区则达到200kg以上。芹泉村农户范文明2010年栽植核桃0.467hm2,2018年产核桃425kg,亩产72kg,收入8000元。利用项目区典型农户的真实事例,影响带动社员积极投身项目服务管理,依托项目增收。寺坪、芹泉两个项目村参与项目农户586户,栽植核桃面积94.87hm2。

3.2 利用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协同发展

3.2.1 专业技术共享

技术骨干带动,对社内农户开展核桃树防寒保护、修剪、病虫害防治、鱼鳞坑径流整地技术、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技术和容器大苗栽植等适用技能培训,使技术推广普及速度更快。寺坪村兴寺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技术骨干王瑞红、石建军等人带领合作社288户农户,统一开展技术管理,由几名懂技术的农户辐射到全村农户。合作社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实地调查选择了中林、辽核两个优良早实品种进行推广栽培,使核桃结果期由传统的7.0a~10a缩短到4.0a~5.0a,品种得到了优化,缩短了效益周期。

3.2.2 机具物资共享

政府部门在机具、肥料等方面给予合作社补贴扶持,社员共同使用社里共有的旋耕机、喷雾器、修枝剪等机具设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果。比如兴寺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政府扶持和合作社筹资,已经购买了打坑机、核桃脱皮机、旋耕机、高压喷雾器、升降梯、高枝剪等机具设备,供社员使用。

3.2.3 技术培训共享

合作社优先享受了政府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如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千村万人培训、“三区”人才培训、贫困人口培训等技术培训,学习技术的机会增多,平均每年培训10余次,项目合作社参加培训800余人(次)。如兴寺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2014年成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后,2014年-2015年已经组织了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千村万人培训、贫困人口培训,上级扶持培训费30.60万元,培训社员280人(次),把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的先进实用技术作为宣传的主体,大力普及。

3.2.4 产品规模销售增收

零散农户销售核桃价格在8元~10元,寺坪村兴寺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销售,品种质量分级,由于核桃产品量大、质量好,每公斤售价比零散销售普遍高出1元~2元。

3.3 利用通讯平台进行技术推广和信息发布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县核桃技术信息平台对接,较好地利用了通讯手段进行信息发布、技术推广。一是借助县核桃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监控核桃产区生产动态,发现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通过电脑网络将照片等发布到信息平台,由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达到了问题及时解决的目的。二是利用手机微信设立了核桃微信平台。由县核桃经济林产业中心牵头,县级专业技术人员50人、19支乡(镇)村服务队技术骨干385名,成立了核桃技术交流平台,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区域核桃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发布到微信圈,并由技术人员对照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了技术资源共享。特别是在春季核桃晚霜冻害来临前的气象预报、预防技术措施发布等,大大加快了信息发布和使用速度,实现了技术共享、传播快捷、解决效果好等多个特点。

3.4 借助政府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产业文化园区

一是树典型建立宣传服务平台。借助世行贷款林业五期项目实施,特别是核桃产业典型农户的带动作用,以寺坪村为中心,打造出一个辐射周边11个行政村的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园——九龙岗核桃文化园。园区规划设计了核桃庄园、交易中心、加工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建设气象、物流、火情观测站(点)和文化广场。建成标准化示范园6.67hm2、核桃良种采穗圃3.33hm2、核桃种质资源圃3.33hm2、育苗基地10hm2,建设左权绵核桃优势品种展示区66.67hm2,发展核桃林0.13万hm2。利用文化园平台,通过参观交流进行技术普及推广,不局限于服务世行贷款林业项目,还上升到了为全县核桃产业宣传服务。

二是拓宽产品交易渠道。每年春秋两季利用核桃文化广场平台举办核桃集会,至今已举办集会6场,完成核桃苗木交易200余万株、核桃产品及副产品交易流通近万吨。通过举办核桃文化节,进行技术交流以及核桃产品展示、交易订货、园采摘等项目,累计有8个省区的核桃生产商和县内30余个生产大户参加了交流。

4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速度快,但发展不平衡。全县核桃专业合作社仍然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偏低,影响了合作社带动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合作领域不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采购服务为主,而如加工、销售等农户企盼的、对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内容比较少。

5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应当大力予以发展,应当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逐步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为项目建设服务助力。一是打造标准化示范园区,提高园区技术管理水平。发挥以点带面整体发展的作用,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综合素质培训。建立合作社培训制度,强化对合作社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和营销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三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产品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和绿色认证,树立品牌经营理念,打造知名品牌。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品加工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四是进一步在示范带动上加大力度。采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符合区域林业发展方向、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竟争力强、动作机制规范的合作组织,作为典型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猜你喜欢

世行核桃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持续跟踪 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世行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引智引资作用
land produces
“世行管理项目”提升养管水平
黄龙核桃
世行行长连任遭工会阻挠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