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沙尘暴信息监测与近年沙尘变化浅析

2019-02-13

山西林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国家林业局信息员沙尘

张 照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沙尘暴是大风将地面裸露沙尘卷向空中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全球生态失衡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山西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北接内蒙古荒漠草原区,是京津地区的重要屏障,常年气候干燥,年降水量400mm,属于干旱半干旱植被稀疏地区,每年3月-5月是沙尘暴易发、频发期。人类活动与沙尘暴有紧密关系,私挖滥采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等不合理人为活动间接导致沙尘暴的频发或加剧;进行植树造林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度可以使沙尘暴得到削弱或缓解。

1 信息报送历史背景

1.1 国家层面的要求

2000年,国家林业局在山西省北部地区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目的是从京津的西面有效阻挡东区的沙尘,还京津地区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因此,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2007年发文,要求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工程项目区根据国务院应急办《关于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月报制度的通知》和《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统计报告制度有关问题的说明》的有关要求,建立沙尘暴灾害信息统计报告制度。信息报送一是日报,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实行沙尘暴灾害情况日报制度。日报主要内容:是否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发生地点、强度、最大风力、影响范围、发展趋势以及灾害损失。二是月报,沙尘暴灾害总体情况。主要包括本月发生的沙尘暴灾害次数、人员伤亡、农林牧业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对民航和交通影响等情况,与上月和上年同期对比情况,发生特别重大、重大沙尘暴灾害情况单独上报。简要分析本月沙尘暴灾害基本情况,总结特点和规律。针对沙尘暴灾害发展趋势及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意见和建议。三是季报和年报。要逐一列出特别重大、重大沙尘暴灾害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强度、影响范围、伤亡损失和灾害处置等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总结主要特点,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数据统计以实际发生数为准。四是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沙尘暴灾害统计报告制度,认真组织落实,各地要确定专人作为沙尘暴灾害信息统计报送联络员,实行零报告和有报告制度。

1.2 省级层面的要求

根据原国家林业局林沙综字〔2007〕05号文件要求,原山西省林业厅以晋林办造〔2008〕45号发文《关于建立全省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信息员制度的通知》,要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临汾市林业局,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和《山西省重大沙尘暴应急预案》的规定,确定沙尘暴应急管理信息员。一是经常性采集沙尘天气及沙尘暴灾情信息,定期以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向上级报告;二是长期与当地气象部门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积极开展沙尘暴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三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做好沙尘暴灾害宣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各单位要积极支持信息员工作,加强灾情信息报送系统建设,逐步形成沙尘暴灾情信息报告体系。

2 信息报送情况

2.1 信息人员组成

根据国家和省林业厅文件精神和要求,全省拟定了17人组成的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信息员名单,其中省治沙办2人为省级信息报送管理员,省气象局2人,大同市气象局1人,大同市林业局1人,浑源、左云县各1人,朔州市林业局1人,应县1人,忻州市林业局1人,繁峙、五寨县各1人,太原市、吕梁市、临汾市各1人,名单报局领导审核并上报国家林业局报备留存。

2.2 信息报送办法

从2008年开始,全体信息员执行沙尘暴灾害信息有报制,在每年春季沙尘暴频发期,依据当地气象预报及地面监测数据,判断出沙尘天气的类别,通过国家林业局沙尘暴灾害信息手机报送处置平台第一时间上报沙尘信息,此项工作到2019年已坚持12年。省级信息员执行零报制,在春季每天的17:00时前报送当天的沙尘信息,在春季结束和年底向国家林业局治沙办上报应急工作季度总结和年度总结。

2.3 信息员培训

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在每年春季举办沙尘暴灾害监测技术与信息管理培训班,各省备案信息员和沙尘暴灾害地面监测站技术人员参加培训。会议就各省应急管理和信息报送工作给予肯定,并对各地信息报送情况进行通报,重点培训手机沙尘信息报送APP软件,会议邀请国家气象局研究员讲解气象知识,地面监测设备厂方代表对地面监测设备的使用维护进行详细讲解。山西省治沙办公室在每年下半年举办山西省沙尘暴灾害应急信息员培训,再次强调信息报送的重要性,要求所有信息员掌握设备技能,按照报送制度及时准确上报信息。

2.4 沙尘暴灾害的宣传和预防

积极同气象部门合作,遇有重大沙尘天气,及时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微信、报纸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提前发布沙尘天气预报;制作沙尘暴灾害预防常识手册,图文并茂地向沙区群众发放讲解,增加大众的防范意识。

3 山西省沙尘暴灾害发生简要概况

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以后,山西省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沙尘暴天气由2006年的8次下降为2018年的0次,其中2007年1次、2008年1次、2009年有所回升发生了3次、2010年2次、2011年2次、2012年-2018年除2015年有一次短暂的沙尘暴天气,其他6个年度只发生16次浮沉和扬沙天气,未发生一次沙尘暴天气。近13年来,影响范围超过15个县的沙尘天气减少尤其明显,其中2006年4次、2009年2次、2011年为1次。

4 加强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

从2000年开始,在大同、朔州和忻州市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工程涉及3市23个县和两个省直林局,项目区总面积376.36万hm2,京津风沙源治理(一、二)期工程到2018年6月底已完成治理面积137.416万hm2,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8.70%增加到2017年的22.10%,沙区防风固沙生态骨干体系基本形成,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全国第五次土地沙化面积监测结果,自2004年-2014年,山西省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500hm2,减幅为6.10%。目前,大同、朔州、忻州3市已经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

5 小结

从统计的沙尘暴信息来看,自2006年到2018年春季,13个春季共计1170天,发生沙尘和扬沙天气65次,其中沙尘暴天气18次、强沙尘暴灾害一次也未发生。沙尘暴在山西发生次数越来越少,强度越来越弱,涉及面也越来越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进行全国环境保护整治,这个政策对地方的资源浪费、无序开采等不合理人为活动及时刹了车,往年那种到处破坏山体、私挖滥采、满目疮痍的现象不见了,对地方的植被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造林面积以每年26.67万hm2速度推进,全省承担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等国家项目,省级工程包括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及黄土高原治理工程、环京津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和重要水源地造林工程。这些生态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全省森林覆盖率,荒山荒坡、坡面耕地、乡村城镇绿化面积不断增加,裸露地面沙尘越来越少,春季大风卷起地面沙尘机会也越来越少,沙尘暴现象会减少和削弱。

猜你喜欢

国家林业局信息员沙尘
关于如何开展高校信息员工作的设想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创新思维 砥砺前行——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党委、纪委第四次党员大会在京举行
发挥纠纷信息员作用“调”出和谐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