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运营管理思考

2019-02-13陶亮玉骆文

四川蚕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蚕桑综合体田园

陶亮玉 骆文

(1.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隆昌 642150;2.内江市蚕业管理站,四川 内江 641000)

蚕桑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传统的优势产业。蚕桑产业污染少、效益较好,是实实在在的绿色产业。但蚕桑产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蚕病风险大、种养规模小、劳动力短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资本投入少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更为重要的核心问题是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问题。笔者认为,采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建立以桑树种植、桑蚕养殖、休闲旅游、蚕桑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蚕桑田园综合体”,是新时期蚕桑发展的新思路、新业态,是解决蚕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

1 蚕桑田园综合体与PPP模式

1.1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基于商业模式的方法论,聚合产业功能、生活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服务功能等,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田园综合体立足乡村振兴,着力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并推动产业发展。前期建设具有公益性质,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后期运营具有经营性质,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持续的运营管理服务。基于此,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即PPP模式),是比较适合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到项目,抓取投资机会,同时有效缓解财政负担,并提升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

国内首家田园综合体是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的“田园东方”,是典型的“农业+文旅+社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对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示范效应。田园东方在建设中提出了十大主张,即产业驱动和可复制、对接三农、城乡互动、与时俱进、教育与文化、乡朴美学、开放与共建、可持续发展、营造新社区、实践等,高度契合我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

田园东方由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规划总面积约为6000余亩(400hm2),以“美丽乡村”大环境营造为背景,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坚持与无锡阳山镇的发展融为一体,贯穿生态与环保理念。项目仅用4年的时间,就将一个不起眼的江南小村打造成了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小镇。占地300亩(20hm2)的一期(示范区)位于蜜桃村,2014年开园,仅2017年就接待了1400多个考察团。目前,示范区已获得“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示范项目”和“乡村旅游新标杆”“中国最受欢迎亲子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1.2 PPP模式创新驱动蚕桑田园综合体

蚕桑田园综合体是以蚕桑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田园经济聚合体。融合桑树种植、桑蚕养殖、休闲旅游、蚕桑农事体验等产业项目板块。

PPP模式在解决投资融资问题的同时,发展新型的项目管理运营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蚕桑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难题,同时提高资本运营效率。PPP模式创新驱动蚕桑产业发展,可以成为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蚕桑田园综合体项目中的一些子项目建设板块,如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适合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

2 蚕桑田园综合体建设原则

蚕桑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建设应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PPP市场化运作模式,让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更加高效、富有活力。

2.1 因地制宜,编制科学规划

蚕桑田园综合体应立足三农,着力于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蚕桑产业发展问题。蚕桑田园综合体应按照三生同步(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三位一体(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发展)、三产融合(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原则,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导向,以农村美、农业兴(蚕业兴)、农民富为目标,结合当地蚕桑产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2.2 筑牢基础,加强设施建设

蚕桑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后期的运营管理十分重要,必须从蚕桑产业的实际出发,结合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在PPP项目中,基础设施的投入是由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承担的,必须做到投入及时和专款专用。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中应占主导地位。

2.3 突出重点,做强主导产业

产业强是蚕桑田园综合体之根本所在。蚕桑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本着“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蚕桑作为蚕桑田园综合体的主导产业,应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按照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对主导产业的基本要求,其占比应达80%以上,应成为蚕桑田园综合体经济发展的最强“支点”。

2.4 融合发展,延长蚕桑产业链

蚕桑田园综合体要延长蚕桑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发展,让蚕桑产业摆脱单纯的种桑养蚕的产业传统,使蚕桑产业链得到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蚕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可持续模式。目前,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有:农产品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农业与观光旅游、民宿休闲、健康养老、科普游学、农事体验等活动相结合,这些模式均可用于蚕桑田园综合体。

3 蚕桑田园综合体开发的内容与产品设计

3.1 打造特色蚕桑生态休闲体验园

采取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把蚕桑田园综合体打造成适合家庭度假,亲子旅游,研学实践,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的基地——蚕桑特色生态休闲体验园。

特色体验园能让游客把管理桑树、养蚕、产茧、抽丝、织被等生产过程,现场参观体验一遍。游客可学习了解蚕的一生,参观到蚕的四态:卵、幼虫、蛹、蛾的活体或标本;可参观到新奇的蚕茧,如彩色茧、双宫茧、畸形茧等;可品尝选购蚕桑衍生产品,如桑枝蘑菇、桑叶豆腐、桑叶茶、桑椹酒、桑椹干、桑椹膏、雄蛾酒、蛹虫草等;可观赏桑树害虫标本,如有观赏性的桑树害虫桑天牛、野蚕、桑尺蝮、桑蟓虫等害虫标本等。

桑园休闲体验方面,可以专门打造果桑园和游乐照相桑园。果桑园种植一些不同品种的果桑,以供游客季节性采摘、品尝、购买鲜桑果;照相桑园种植成各种不同的、有趣的、可观赏的形状板块,桑树形状养成不同的树形,再配上各种适宜的相匹配的有关蚕桑方面的卡通塑像、展板等打造出各种照相景观点,以供游客拍摄照片、视频娱乐。

3.2 建立网络平台、服务亲子游、科普游、农事体验游

在亲子游、科普游、农事体验游等方面,可以采取由游客领种果桑及有机蔬菜、体验炒桑茶、领养蚕宝宝等体验模式进行营销,既让游客获得学习体验的新奇感及领种果桑、亲自炒桑茶、领养蚕宝宝的成就满足感,又适当延伸产业链获得一定收益。

对亲子旅游、科普学习旅游等项目,可以增设“网络互动服务”和“共享蚕农服务”等方式,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网络互动服务”模式,即通过微信、QQ、互联网等方式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学习体验的后续服务。如游客领种的果桑、有机蔬菜,什么时候需要施肥、治虫(人工),桑果什么时候成熟、采摘等,领养的蚕宝宝怎样消毒、给桑、除沙、眠起处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平台与客户进行实时沟通,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共享蚕农”的服务方式,是一种代替劳作的有偿服务方式,主要是帮助游客完成农事体验的后续操作,如代替客户进行桑树、有机蔬菜的施肥、治虫等管理。

3.3 开发蚕桑特色产品、提高经营效益

蚕桑田园综合体的运营管理,应在做好蚕桑基础产业的情况下,围绕品种选育、桑树生态应用、蚕桑资源开发和蚕桑产业技术创新等,大力开发和推广蚕桑系列新产品,尤其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的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特色产品,如桑枝蘑菇、桑叶豆腐、桑叶茶、桑椹酒、桑椹干、桑椹膏、雄蛾酒、蛹虫草等。以延长蚕桑产业价值链,提高蚕桑田园综合体的经营效益。

3.4 打造民宿、美食、康养基地

主要针对健康老人“候鸟式养老”市场,规划建设民宿美食康养谷,给康养老人提供公寓式居住条件,让他们可以自己采摘有机食材、保健食材进行烹饪,也可以在生态餐厅订餐,可以锻炼、可以娱乐,老年大学共同进步,偶尔琴棋书画、打牌下棋、种花种草种菜等,快乐享受晚年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4 蚕桑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的几个核心问题

蚕桑田园综合体建设投入资金大,建设板块多,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有以下几个。

4.1 全面规划,分区建设

为保障蚕桑田园综合体可持续运营和发展,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做到全面规划、分区建设。可以考虑规划建设以下10个分区:管理服务区,蚕桑产业核心区,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区,蚕桑科技孵化区,加工冷链物流区,民宿美食康养谷,私人农场(果桑、有机蔬菜、休闲娱乐及科普学习),商业、运动、养生风光带(突出夜经济),农民新区,乡村儿童游乐园及水上乐园。

因蚕桑产业的特殊性,在规划布局上,应将与生产有关的一产功能区与冷链加工物流、休闲旅游、科普学习、农事体验、民宿美食等其他二、三产功能区分离开,并设立一定的隔离带,防止游客将病原带入蚕桑产业核心区。另外,还必须做好交通、排污、厕所、垃圾处理等规划建设,以全方位保障蚕桑产业环境净化。

4.2 农民合作,利益联结

蚕桑田园综合体PPP模式,应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合作机制,需要设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企业业主、村民、村集体“三方共赢”。

蚕桑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运营,需要设立由公司业主、当地村社集体和村民参与组成的“蚕桑专业合作社”,以形成蚕桑田园综合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当地村社集体领导及村民积极性,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维护园区的安全和稳定。

蚕桑田园综合体占用土地,可采用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的方式。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角度出发,村集体建设用地宜采用入股方式;从让村民获得稳定收益的角度出发,村民承包地则宜采用流转的方式。土地流转应采用村社集中流转的方式进行,这有利于蚕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高效运行。如果企业业主资金雄厚,还可以加大投入,与政府合作,根据产业需要,通过“土地增减挂勾”的方式对园区内蚕桑产业核心区的某些特殊点位的村民进行搬迁,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改善村民生活和净化蚕桑产业核心区的目的。

4.3 龙头带动,反租倒包

蚕桑田园综合体的产业核心区的面积大,需要的人工多,由企业业主统一进行生产是十分困难的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反租倒包”的模式鼓励村民直接参与蚕桑田园综合体的生产和管理。“反租倒包”的规模在四川丘陵地区采用“211模式”比较合适,即一个家庭2个劳动力,承包10亩桑园(0.67hm2),养蚕取得10万元年收入。没有参与“反包倒租”的村民可以应聘到园区内务工。这样,村民不但通过土地流转有一笔收入,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挣上一份工资,或通过“反租倒包”获得更高的收入,极大地提高村民参与蚕桑田园综合体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利于蚕桑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运营。

4.4 合规建设,防范风险

蚕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投资大,运营周期长,项目风险因素识别是盘活资产的前提条件,对提高项目的决策质量、降低风险,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风险管控涉及到方方面面,贯穿蚕桑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的全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土地使用,业主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合规合法使用土地,不能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要防止因风险评估不足轻视问题的风险性而无意间触碰到国家有关土地使用的政策法律红线,而造成园区建设及运营管理难以维持甚至瘫痪。二是PPP项目中,政府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用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三是在运营过程中,严格把控消毒防病关,确保蚕桑主导产业安全。四是要防止资金断裂或建设管理不善等,造成项目“烂尾”,给当地政府造成严重的遗留问题。这要求在招商时,要对投资业主的投融资实力进行严格的甄别和筛选。五是要防止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方及村社集体村民,这三方的风险分配界线不清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扯皮,而造成效率低下。

田园综合体PPP项目的风险分配机制以最优分配原则为核心,同时遵守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原则上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风险由政府承担,不可抗力风险由政府、社会资本和村社集体村民三方共同承担。

4.5 政策支持,组织保障

国家十分重视田园综合体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5月24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2017年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地方政府可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地方财政扶持措施包括对园区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以奖补的形式,将蚕桑田园综合体数年内所缴纳税金的地方留存部分返还给业主;积极支持业主建设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园区,努力争取到各级政府的奖励资金;在园区厂房用地和民宿康养用地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蚕桑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管理中,有许多工作需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给予帮助和协调,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农户拆迁、专业合作社的设立等。因此,在组织保障方面,建议地方政府在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或管委会)的机构内专门设立“园区股”(或推进办),并对蚕桑田园综合体可专门成立“一对一”服务的园区推进组,以帮助、协调园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4.6 产业生产,安全运营

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是消毒防病,它贯穿蚕桑产业的全过程,直接影响蚕桑田园综合体的运营效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把好消毒防病关。

除产业核心区必须严格按照蚕桑产业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防病外,对园区的其他区域的消毒防病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游客极易将病原带入蚕桑田园综合体园区,因此,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防止游客误入生产核心区,须设置禁入标示和相应的防护设施;二是建立相应的消毒防病卫生制度,对生产区、隔离带、旅游体验区,以及相应的人员如游客、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旅游接待人员等,在消毒防病方面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确保蚕桑田园综合体的安全运营。

猜你喜欢

蚕桑综合体田园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