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9-02-12冉茂中赵开礼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南充市景区旅游

冉茂中,赵开礼

(四川省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131)

1 休闲农业的定义

休闲农业是一项参观农业耕作、栽培、园艺或农业经营的活动,其目的是娱乐、教育或亲自体验农业劳动[1-4]。休闲农业能够把自然资源、环境和休闲娱乐结合起来,让人们在生活中体验生产,在生产中感受生态,符合当代都市生活下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现代社会旅游发展潮流。休闲农业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在我国农村发展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休闲农业其依托当地农村资源,为广大游客提供休闲、娱乐、体验、美食、购物、住宿等现代化旅游方式,让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大自然[5-7]。休闲农业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改善自然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休闲农业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经过近30年的实践及传承,休闲农业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8]。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已成为当前政府部门、企业和学界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门话题。

休闲农业在南充市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南充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南充市旅游产业的支柱部分,对促进南充市经济发展、推动南充农业转型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正在逐渐成为具有鲜明南充特色的休闲农业。但是在当前发展中仍有一些挑战,本文重点分析南充市休闲农业发展中等问题,研究发展对策,为南充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 发展现状

2.1 南充市农业、文化资源丰富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地处盆周山区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9-10]。四川省是全国农业大省,而南充市更是全省农业大市,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粮油、果蔬、蚕桑等资源在四川省处于领先地位。全市交通条件便利,农村公路村通达率为95%。

南充市当前具有的农业品牌主要有张飞牛肉、充国香桃、南部脆香甜柚、保宁醋等,农业资源丰富,加之丘陵地貌,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而且南充市具有较为完善的休闲、旅游、饮食产业,能够给人们一种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

红色文化、丝绸文化、三国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乡村旅游底蕴深厚。南充市拥有朱德故居纪念馆、罗瑞卿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是我国元帅之首朱德和大将罗瑞卿的故居,具有良好的红色文化基础。南充市蚕桑资源丰富,形成独特的丝绸文化,民间流传有历史悠久的神话故事。南充市还在每年9月25日左右举办丝绸节,节庆期间,展出展销新商品,演播关于丝绸的剧目和电视片,举办大型丝绸展览和丝绸时装表演,举办影展、灯展、书画展等。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欣赏各种丝质服装,同时遍游南充名胜古迹、领略川北风光。

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南充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2.2 当前初具规模

据南充市旅游局印发《2017年度工作总结及2018年度工作要点》通知,全市2017年全年共接待游客479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8.7亿元,带动就业约30万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所占比例较小可见南充市旅游产业虽规模较大,但休闲农业的发展只是初具规模。

当前南充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尤其以阆中市最为先进。阆中市2016年跻身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该市重点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2017年阆中乡村旅游的游客超过120.2万人次, 10多万人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总收入达8.15亿元,旅游农产品销售总收入达7.5亿元,乡村旅游成为该市发展旅游业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玉兰村等依托朱德故里景区发展“农家乐”,经营户年人均收入万余元。距朱德故里景区有3km远的马鞍镇险岩村,全村遍植桃树变为“世外桃源”,成为朱德故里景区的后花园。据统计朱德故里景区已经帮助景区1.1万户、3.34万人脱贫,带动仪陇县4.3万户、15.1万人脱贫。其中核心景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2051元,10年来翻了6.6倍。南充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除了“景区带动型”,还有乡村旅游型、旅游商品型,下细分为景区承载型、城市依托型、农业观光型、民俗特色型、康复保健型、新农村建设型、农业产业化型等七大模式。南充现已建成乡村旅游景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区)3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4个、示范村27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23个、示范村64个。

3 主要问题

3.1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需要提升

农民群众是休闲农业主要参与人员,常常是集经营、接待、管理等工作与一身,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很少接受接待服务和管理运营等方面相关技能的培训,因此在进行休闲农业经营时,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素质需要提升。经营管理服务意识的欠缺,容易引起管理混乱以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整个产业链的衔接不够紧密。无法充分挖掘文化底蕴,不能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服务休闲农业,产品及项目难以给人带来强烈的独特的乡村旅游氛围,造成了游客体验的同质化。

当今信息发送与传递尤为重要。由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或缺乏相关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造成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低,相关产业和信息取法及时发布和更新,同时人们也无法及时了解休闲农业相关的项目和产业。宣传只能通过朋友推荐、微信传播等方式,营销手段单一,信息传递缓慢,市场无法打开,严重阻碍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3.2 资金缺乏

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前南充市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补贴,如此一来,难以长时间维持,无法形成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资金的缺乏同时会造成产业发展缓慢,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进而影响游客的体验感,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休闲农业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3.3 区域发展不平衡

南充市共有6县3区,各个区县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不均衡,阆中市休闲农业发展明显要由于其他区县,主要是阆中市具有较好的品牌效应,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阆中古城、三国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他区县由于不能很好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或缺乏资源而发展滞后,造成游客资源过度集中,发展不平衡。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基础建设,促进人才培养

发展休闲农业需要有健全的基础设施,要优先改造交通、无线网络、公共卫生等条件。加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建设特色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休闲体验等配套的服务设施,为广大游客提供方便、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条件。要大力展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经营、管理的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的培养,加大南充市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不仅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也要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技术、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快、传播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及时发布特色农业活动或者特色项目,提高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2 整合资金,健全融资制度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资金多为财政补贴,后劲不足,因此应该打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降低资金进入门槛,除了政府资金和从业者个人资金外,还可吸收企业资金、市场资金、集体资金。转变观念,革新模式,坚持“谁投入、谁所有、谁经营、谁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互联网+模式”的优越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搭建企业对接平台,加强信贷服务,建立融资担保体系,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扶持,确保休闲农业投资者和经营者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4.3 加强资源融合

南充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嘉陵江文化是南充市主打文化基础。深厚的文化资源使旅游业散发出最持久的魅力,运用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业的内涵,有助于旅游业的升级。文化和旅游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决不是文化和旅游简单的相交和叠加,而是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中对双方内涵的重新挖掘和重新组合利用,相互渗透,最终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11]。当前南充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更要注重于和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相互融合,挖掘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内涵,形成南充市休闲农业独有的亮点形成品牌。

除文化资源外南充市自然资源也尤为丰富,除了嘉陵江的“柔美身段”外,顺庆区的西山、高坪区的凌云山以、嘉陵区的凤垭山、蓬安的第一桑梓景区、营山进士文化景区、南部八尔湖景区等都是可以深入挖掘的宝贵资源。在南充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中,相互依靠,相互促进。除南充市本地资源外还可和相邻的广安市等市区加强合作,合理利用外部资源,共同引领川东北休闲的发展。

在与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打造南充市休闲农业的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实现休闲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南充市景区旅游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顺庆区:从严推进就业培训领域系统治理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充市:党建引领 促进社保高质量发展
有惊无险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