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仙汤治疗绝经期前后诸证临床应用体会

2019-02-12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故用仙灵脾二仙

李 慧

(重庆嘉陵医院中医康复科,重庆 400032)

“绝经期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腰膝酸软,手足心发热,面目浮肿,尿频失禁等绝经有关的症状,又称“经断前后诸证”。

1 病因病机

绝经期前后诸证由卓雨农1964年提出,并列入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第2版,在古典医籍中无此病名。这一疾病在古典医籍没有专门论述,根据妇女绝经期前后有关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散见于“百合病”、“脏躁”、“崩漏”、“心悸”、“郁证”、“不寐”、“眩晕”等论述中[1]。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阐述了在生长、发育与生殖过程中肾气起着主导作用;肾气盛则天癸至,任通冲盛,月经如期来潮并具有生殖能力;肾气虚则任冲脉衰少,天癸竭,绝经无子[1]。《金匮要略》中有:“妇人年五十所”、“妇人脏躁”以及“百合病”的记载。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亏虚,精血不足,脏腑失于濡养,此本为妇女正常生理变化;若妇女由于素体差异及社会环境,生活因素、心理素质等的影响,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生理过渡,易引起机体阴阳二气失于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而出现一系列复杂多样的证候。本病以肾虚为本,并累及心、肝,脾[2]。由于脏腑经络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心与肾水火相济,肾阴亏虚,水不济火,不能上养心阴,心火偏亢,扰动心神,则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肝与肾,精血同源,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扰,则头晕目眩,烘热汗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有赖于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可导致脾肾阳虚的面浮肢肿、腰膝酸软、畏寒,小便频数等症。

2 方药探析

二仙汤出至于《中医方剂临床手册》,由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组成[1]。方中仙茅、仙灵脾为君药,巴戟天为臣药,三药均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温阳益精;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能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分泌,以调节卵巢功能,促进雌激素分泌,具有类激素作用,但无类激素副作用。知母、黄柏性苦寒归肾经,既可泻相火,滋肾阴,又可缓解仙茅、仙灵脾的辛热燥烈,故为佐使药。当归性温归肝经,温润养血、调理冲任,为使药。全方配伍体现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方法。

3 典型病案

例1:熊某,女,52岁,于2017年8月2日初诊。自述时而畏寒,时而烘热,心悸2年多,曾在某三甲医院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CT、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给于激素、谷维素、抗焦虑药物治疗,效果不显。现见时而畏寒,时而烘热,自汗,心悸,心烦不安,失眠多梦,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沉弱。根据临床表现及舌脉,辨证为肾阴阳两虚。治当滋阴补肾温阳,调理冲任。方药以二仙汤加减。药用仙茅15g,仙灵脾20g,巴戟天10g,知母9g,黄柏9g,当归10g,浮小麦30g,大枣15g,酸枣仁30g,龙骨30g,牡蛎30g,女贞子15g,柴胡6g,郁金12g,百合15g,合欢皮30g,甘草6g。5剂,水煎,每日1剂,水煎取汁390mL,早中晚3次温服,服用期间忌生冷辛辣之品。2017年8月7日二诊,畏寒,烘热,汗出发作次数减少,睡眠有所改善,但是仍觉得心慌,气短,乏力,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细沉弱。在前方基础上加黄芪30g,党参15g。 7剂,水煎,每日1剂。2017年8月18日三诊,畏寒,烘热,汗出未再发作,失眠恢复,偶尔感觉心悸,身体无其他任何不适,精神状态良好。继续服用上药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5个月,未再复发。

分析:患者52岁,绝经,肾气日亏,天癸渐竭,肾精不足,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导致阴阳两虚;阳虚经脉失于温煦,则畏寒,阴不敛阳,虚阳上扰,则烘热汗出,故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知母、黄柏滋肾阴虚泻相火;肾阴亏虚,水不济火,不能上养心阴,心火偏亢,扰动心神,则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心悸,烦躁不安,故用酸枣仁、柴胡、百合、郁金、大枣;气虚卫表不固则自汗,故用浮小麦、龙骨、牡蛎。

例2:刘某,女,48岁,于2018年11月20日初诊。自述近3个月每次月经提前10多天,量少色淡,经期3天,妇科常规及彩超检查未见异常,未给于任何治疗。现见时而潮热,时而畏寒,心悸,气短,恶风,舌淡苔白,脉细弱。根据临床表现及舌脉,辨证为精血亏虚,阴阳失调。治当调理阴阳,益气补血。方药以二仙汤加减。药用仙茅15g,仙灵脾20g,当归10g,巴戟天15g,黄柏12g,知母12g,菟丝子20g,女贞子20g,桂枝9g,白芍15g,大枣15g,黄芪30g,党参15g,炙甘草6g。7剂,水煎,每日1剂,水煎取汁390mL,早中晚3次温服,服用期间忌生冷避风寒。2018年12月3日二诊,月经11月28日,月经仍提前14天,量仍少、色淡,潮热畏寒发作次数减少,恶风症状好转,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药用仙茅15g,仙灵脾20g,当归12g,菟丝子20g,女贞子20g,黄芪30g,党参15g,熟地15g,川芎12g,白芍15g,杜仲15g,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8年12月24日三诊,月经12月20日,月经提前8天,经期4天,颜色淡,量适中,潮热畏寒未再发作,月经后仍感觉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沉。给于仙茅15g,仙灵脾20g,巴戟天10g,当归12g,熟地15g,川芎12g,黄芪30g,党参15g,白芍15g,茯苓15g,炙甘草6g。5剂,水煎,每日1剂。随访6个月,月经周期28天左右,其他临床症状痊愈。

分析:患者48岁,肾气渐亏,天癸衰竭,肾阴虚冲任失调,则月经提前,量少,色淡,故当归、菟丝子、女贞子则养血补肾调经;阴损及阳,阳虚失温煦,则畏寒,故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阴虚内热,虚阳上扰,则潮热,故用知母、黄柏滋阴清热泻火;营卫不和,则恶风,故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心气虚,推动无力,心失所养则心悸、气短,故用黄芪,党参益气养心。

4 体 会

绝经期前后诸证病机为肾气亏虚,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阴阳二气失于平衡,脏腑气血失调。治疗应维护肾气,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二仙汤既温补肾阳,又补益肾阴,倾泻肾火,调理冲任,温而不燥,滋阴而不寒凉滋腻,寒热并用,使阴阳平衡,故治疗绝经期前后诸证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故用仙灵脾二仙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单方验方
仙灵脾配伍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减毒增效研究
和合二仙
完形乐园趣多多
骨质疏松,服熟地黄仙灵脾
高考英语全国卷中邀请信写作导练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仙灵脾对大鼠卵巢中雌孕激素受体和Fas、Bcl-2 的影响
答案专页
二仙四逆散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