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科技扶贫的实践研究
——以简阳市老龙乡三里埂村为例

2019-02-12陈兴涛陶素华韩建龙唐春燕李景露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简阳市农技贫困村

陈兴涛,陶素华,韩建龙,王 进,唐春燕,李景露

(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

1 背景分析

科技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的重要保障[1]。其宗旨是应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引导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合理开发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增强贫困地区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的各项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成都市科技系统按照成都市委“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小康”的“三步走”战略要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农业科技行动,在对口帮扶的简阳市老龙乡三里埂村的精准扶贫过程中,成功创新探索出了体现科技特色的“成都科技精准扶贫模式”。

2 三里埂村科技扶贫实践

三里埂村是四川省成都简阳市老龙乡下辖的行政村,当地致贫主要原因:资源禀赋差,环境相对闭塞,人才匮乏,产业基础薄;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差、科技文化落后、思想封闭僵化;政策扶持不足,缺少产业资本投入。但三里埂村地处丘陵地区,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适宜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态产业,从而带动当地农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着眼简阳市老龙乡三里埂村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以推进科技扶贫为抓手,成都市科技系统在助推三里埂村的脱贫攻坚战中创新探索出了体现科技特色的“成都科技扶贫模式”:围绕产业做有科技特色的基础设施扶持、一对一帮扶、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以及特色产业科服通服务;建好智能滴灌示范系统,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做实农技讲堂等项目;形成强化要素保障和增强“造血”功能同步,科技引领、乡镇牵手、市场牵线、产业带动、享足空港红利、用好全域资源、群众有获得感的科技扶贫路子。主要开展工作如下。

2.1 抓好基础设施扶持,建好智能滴灌示范系统

针对简阳市老龙乡三里埂村水资源紧张、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业技术十分欠缺的问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大量考察,积极探索开展智能灌溉新技术试点,对项目的布局规划、灌溉方式、基础配套设施、智能化程度、可扩展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科学分析,建成智能滴灌示范点工程。该项目的建成既突出科技特色,发挥科技示范工程作用,又促进了当地凤凰李水、春见等特色产业的建设及发展。

2.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

结合“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网络信息优势,为帮扶点群众带去最新、最热、最实用的各类农业产业发展、种养殖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信息;做实做强“农技讲堂”的建设,通过“农技讲堂”平台,邀请了来自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围绕当地特色产业介绍新品种、新技术等,受到种植户的热烈欢迎,同时每季度按需推进农技讲堂的培训课程,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开展“双创”活动,营造“双创”氛围,积极推动有志创业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加入创新创业队伍;组建简阳市科技特派团,全方位为老龙乡三里埂村等村提供科技服务,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强化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在三里埂村积极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科普宣传,从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入手,助力科学技术知识精准扶贫。

2.3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结合当地自然、气候、土壤等基础条件,认真分析简阳市老龙乡三里埂村贫困群众的具体困难,并与乡、村领导和贫困户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帮扶发展了上百亩的凤凰李、杂柑春见等特色种植业,帮助发展稻田综合养殖、林下养殖等特色养殖业。

2.4 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

科技局系统党支部与简阳市三里埂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有效促进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双加强。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科技小课堂、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有效形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科技服务为抓手,围绕提高党员政治思想、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交流讨论工作思路和方法。

2.5 “一对一”结对帮扶,量身定制促脱贫

根据帮扶点的具体情况,深入贫困户实地走访调研,一对一制定帮扶计划,群策群力,狠抓落实,顺利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简阳市三里埂村贫困户于2016年底全部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全部摘掉绝对贫困帽子。

3 未来发展思路

结合三里埂村的科技扶贫实践,在“成都科技扶贫模式”的基础上,今后成都市科技扶贫工作可以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将科技支撑精准扶贫和科技引领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地区同步小康[4-5]。

3.1 抓好科技扶智,强化人才支撑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是关键要素,人才是重要支撑。着眼贫困村人才短板,实施“乡村技术人才培育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对农业农村有感情、有热情、有研究、有思路、有办法的人才队伍。

3.1.1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针对性培训 面向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小微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业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等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坚持与当地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学员创业实践相结合,重点围绕脱贫责任意识、创新创业理念、经营管理能力、农业关键技术、脱贫帮扶政策等设置系列课程,激励和引导培训对象开拓创业思路、提升创业技能、拓展创业渠道、用活帮扶政策。

3.1.2 与优秀示范村社“结对子”,开展互助互学 提炼总结其它示范村的帮扶和发展经验,搭建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干部队伍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真抓实干。组织脱贫村致富能手、创业行家到贫困村调研,交流脱贫致富心得,提供发展路径意见建议;选派贫困村村民代表赴示范村实地考察学习,深入实地体会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的精气神、获得感与幸福感,激发贫困村村民创业干事的激情。

3.1.3 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培训实效 培训内容既突出实用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地方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学习;既注重“实操”的培训,包括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同时兼顾创新思维等拓展训练。培训形式尽量丰富多样,把聆听讲座与研讨交流结合,把课内学习与课外考察结合,把在市域内学与到外地调研相结合,让理论知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培训实效。

3.1.4 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培训人才 依托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平台或载体,培养一批本土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人员,畅通基层与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的供需对接渠道;依托“农技讲堂”和帮扶点之间跨区域共建模式,构建村、企共育、互帮共赢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本土懂农业种养殖技术、懂合作社运营模式、懂农产品营销等的复合型人才。

3.2 抓好产业帮扶,促进农民增收

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贫困村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开展科技帮扶试点示范,推动特色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2.1 帮助选准选好产业,鼓励适度规模发展 如在成都简阳市三里埂村,可以适度扩大凤凰李、杂柑春见种植规模,探索发展稻田养虾、林下养鸡等立体种养产业,在该村形成以水果种植为主、其他种养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及规划上,要尽量做精准施策、一村一策、突出地方特色。

3.2.2 选派科技特派员,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挑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良的专家组科技特派团,负责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和农技培训,通过开办讲座、召开现场会、实地指导、电话咨询、编辑印发种养业技术手册等方式,及时推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养农业种养能手,协助打造农产品品牌和拓展销售渠道。

3.2.3 开展科技试点示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做好科技示范工程,突出科技引领,着力帮助解决贫困村瓶颈问题。二是高标准建好科技示范园,引进、消化、吸收各类配套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优质、品牌、绿色的特色产业。三是创新科技示范项目。依托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帮助引进林下养殖成熟企业,采取“科研院所+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3.2.4 整合多方资源,共促贫困村高速发展 帮助贫困村充分利用科技、农业、人社、金融等部门关于扶贫、“双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财政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级金融支持。与各类电商平台对接,争取贫困村水果、蔬菜、稻米等农产

3.3 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合力助推贫困村发展

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农村科普基地等平台,建立农业科技管理服务部门与村两委的信息沟通通道,畅通农业领域专家与农业从业者的技术咨询交流渠道,提升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水平。

3.3.1 深化建设科技信息服务 指导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在建设、服务功能上提档升级,广泛收集掌握基层农技需求等信息,继续开办农技讲堂,抓好农技培训、宣传、推广;探索“互联网+”等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开展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使用等兴趣活动,促使当地群众更多融入到网络信息中,拓宽信息渠道;培养组建农技服务本土人才队伍,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3.3.2 引导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 依托成熟电商平台,打造“贫困村农产品销售子平台”,帮助做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商标注册、包装设计、标识溯源、宣传推广等工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

3.3.3 适时引导建设“星创天地” 在贫困村探索建设星创天地,坚持政府引导、市化运作的理念,结合区域生态优势及资源禀贱、文化积淀,整合美丽乡村、农业公园、休闲农庄等生态文旅资源,发挥其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功效,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助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简阳市农技贫困村
西部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乡村振兴背景下简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Reflections on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分数应用题算术解法探究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