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科技 共享资源 成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2019-02-12唐春燕陈兴涛陶素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信息员服务站科技

唐春燕,陈兴涛,陶素华

(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

农业科技政策、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环节都离不开科技信息创新内容的有力支撑,也离不开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高效率服务。高效率地提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服务,能逐步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从而达到农业创新资源配置的优化。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比较早且已经比较成熟。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化起步虽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已初步建成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成都市也已建立起一平台、多方式、全覆盖;面向园区建大院、面向产业建联盟、面向企业建中心、面向基层建站点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本研究着眼于体系中最基础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点),针对成都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以及遴选,现成都市共有100个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包括产业科技信息服务站及村级(社区)科技信息服务站,上联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中联技术创新服务团队,下联信息员等,将科技服务延伸到基层。

1.1 “上传下达”,做好基层科技信息宣传

农业科技信息员的主要工作是对上收集基层需求,对下传达科技信息及政策法规。2018年,成都科服中心指导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举办各类培训近千场,培训近5万人次;依托移动客户端、网站等,上传各类科技信息200余条,推送农技科技信息1万余条,发放农业政策宣传、农业技术指导等资料1万余份,推介科技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60余项。

1.2 探索科技信息管理模式,壮大当地产业发展

产业类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立足本地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新的运营管理模式。(茶叶)都江堰科技信息服务站认真分析了当地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号召茶农在做好传统线下市场时,积极开拓线上电子商务;同时服务站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和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站点+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茶农”的农业科技信息管理模式,扩宽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途径,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管理的优化升级,助力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1.3 推进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通过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对农业、科技项目和相关政策的收集,积极引入农业产业园项目,并推进项目的落地与建设;以农业产业园的为示范基地,推动“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如蔬菜(崇州)科技信息服务站协办了崇州稻田小龙虾节、油菜花节等活动,推动了当地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1.4 开展科技培训,注重人才培养,助力科技脱贫

每个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点)每月至少会组织5次科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产业技术培训、现场(田间)技术指导、扶贫培训等。培训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邀请专家开展农技讲堂、开放农家书屋、组织新技术新品种参观学习、电话视频技术指导等。同时会发送有关农业生产的科普读物,每次培训也会针对培训主题发放培训资料。

2 主要存在的问题

成都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在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作为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在信息传播、利用和共享上还需加强,成都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也仍需不断完善。

2.1 投入总量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

每个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建立的资金支持共1万元,用于站点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在站点的管理和维护中存在较大的资金困难。同时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编制问题尚未解决,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员管理制度不健全,职务职称晋升和考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农业科技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服务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成都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的科技信息员主要是农业系统内有关人员或管理干部兼职,专职的很少,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在成都市既懂农业、又懂信息、还懂市场管理的农业信息的综合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人才都非常缺乏。现有科技信息员,多以兼职为主,农业科技信息采集与服务工作落实不到位。

2.3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为用户提供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多为一些广谱性、通识性的科技知识或技术,而且信息重复现象严重,缺少特色信息、权威信息、具有较强指导性的信息、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的信息。结合各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匾乏。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建立轻管理的问题,造成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有渠道、有平台,但管理不到位、信息不够通畅、使用者较少,平台和站点的影响力不足,最终导致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低。

3 对策与建议

基于科技信息服务站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必须依靠更加健全的机制,同时依托成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培养并带领更加专业和稳定的服务队伍提供更优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3.1 加大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整合站点资源

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依托成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的建设,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进行分类整合,将同一产业功能区内的站点合并纳入农业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中,集中力量有针对性的进行科技服务。

3.2 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

制定和出台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和配套政策,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和投资农业科技服务。同时制定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的标准、质量规范,进一步规范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同时不断优化与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的奖惩和激励机制,调动农业科技信息员工作的积极性。

3.3 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需求导向的信息资源开发模式,认真研究不同信息需求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根据其信息需求特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信息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形成以科技信息需求为导向的科技信息资源供给新方式(即从科技信息需求调查一科技信息资源采集一加工处理一科技信息服务),从而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使用效益。

3.4 促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

涉农各部门需加强组织协调,有效整合分割在不同部门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软硬件设施和技术人员,统一标准和规范,实现涉农科技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促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还需进一步开发出基于用户个人信息关键字的农业科技信息推送服务机制,通过绑定用户个人信息,实现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农业科技信息选择性的推送,做到主动推送甚至预测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3.5 注重农业科技信息人才队伍的培养

充分挖掘利用基层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的资源和力量。此外农业职业经理人、种田能手、种养大户、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他们提供和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业科技信息员队伍。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以及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农业科技信息员的后续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农业科技信息员的业务素质,以使其更好的完成科技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工作。

猜你喜欢

信息员服务站科技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关于如何开展高校信息员工作的设想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科技助我来看云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