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枝屑生产食用菌茶树菇栽培技术

2019-02-12陈燕萍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茶树菇桑枝菌袋

陈燕萍

(四川省井研县研经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井研 613100)

我国是世界蚕桑大国,在蚕桑生产中每年桑树修建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桑枝,调查表明,目前大部分桑枝仍然被废弃或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我国目前拥有72.1万hm2桑树资源,投产成林桑园每年可剪伐枝条达800~1000kg/667m2,而研经镇是农业大镇,蚕桑生产种植历史悠久,农户种植积极性高,利用其制作桑枝食用菌,使桑枝变废为宝,对于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增加蚕农收入,稳定蚕桑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已连续几年开展利用桑枝屑栽培茶树菇的技术示初步形成了蚕桑资源多级利用的新型产业链,有效推动了蚕桑产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 桑枝生产食用菌作用

1.1 桑枝生产食用菌变废为宝

桑枝食用菌营养丰富,售价和效益高。桑树,在古代又被称作“神木”,浑身是宝,根、枝、叶、果均可入药,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特殊功效的功能活性物质:具有降脂作用的淄醇,能抑制动脉硬化的黄酮素,具有降压作用的氨基丁酸,特别是含有一种名为脱氧野尻霉素的生物碱,动植物中唯独桑树含有,具有很强的降血糖功能,因此以桑枝为原料的多种桑枝食用菌与传统原料生产的食用菌相比,桑枝菌含有从桑树中富集的多种有益元素,同时桑树用于养蚕,不能有农药残留,因此,桑枝菌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味道鲜美,口感好,不需要论证就能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在市场上比用其它原料生产的食用菌价格要高出10%~30%,作为桑枝菌的生产者,一方面生产原料便宜,另一方面桑枝菌卖价高,其利润空间大大提高,实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1.2 桑枝食用菌生态效益

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还具有极大的生态效益。栽培食用菌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以段木栽培或杂木屑袋料栽培为主,将桑枝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原料,能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按1500kg桑枝可折算1m3木材计算,如果将每年200万t以上桑枝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原料,相当于节省了133万m3木材,也就是每年减少1.47万hm2森林的砍伐。

1.3 桑枝生产食用菌节约成本

与使用棉籽壳比较,常规采用棉籽壳作原料生产食用菌,棉籽壳加运费,近1650~2350元/t,而使用桑枝,按收购价0.4元/kg,400元/t,运输、粉碎费用100元,近500多元/t。投产成林桑园每年剪伐鲜桑枝条约800~1000kg/667m2计,按收购价0.4元/kg计算,农民桑园可直接增收320~400元/667m2。这些废桑枝粉粹后,加上其他配料,可生产平菇、香菇、茶树菇等食用菌袋500个,每个菌袋可收鲜菇2kg以上,共可收鲜菇超过1000kg,按市场价4元/kg计算,产值能达4000多元。

2 桑枝茶树菇栽培技术

2.1 茶树菇生物学特性

茶树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绣伞科,它是一种腐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培养基适宜含水量为60%~65%,湿度60%~70%,黑暗;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的温度16~26℃,湿度85%~90%,散射光,好气性,pH值5.5~6.5。

2.2 栽培季节

茶树菇是一种中温偏高型菌类,适宜在春、秋季节栽培出菇,一年可生产两季。在冬季1~3月生产菌袋,4~7月出菇,或在夏季8~9月制袋,9~11月出菇。

2.3 桑枝木屑培养料配方及配制

常用的培养料配方有以下几种:桑木屑42%,棉籽壳37%,麸皮19%,石膏粉10%,糖1%,含水量65%。桑木屑65%,细米糠或麸皮12%,杂木屑6%,茶饼粉15%,石膏粉10%,糖1%,含水量65%。桑木屑60%,棉籽壳20%,米槺或麸皮18%,糖1%,碳酸钙1%,含水量65%。桑木屑80%,麩皮14%,茶籽饼粉5﹪,石膏粉10%,含水量65%。培养料的配制:称取培养料中各种原料,先干料混合拌匀,但糖要溶解于水中加入。然后加水拌匀培养料,使含水量达到60%左右,即用手捏紧料没有水滴出,手指缝间可见到水为宜。

2.4 菌袋制作

2.4.1 装袋 培养料拌好后,要及时装袋,选用袋口22cm,长42cm的聚乙稀袋,可方便菌袋横卧重叠码两头出菇。装入袋中的培养枓,要求松紧一致,不紧不松,以手捏料袋有弹性为宜。装好料后,袋口上用绳扎好。

2.4.2 灭菌 把装好的料袋放置在蒸煮灶内进行高温蒸气灭菌。温度上升到100℃时保持14~15h,温度下降至30℃以下立即进行接种。

2.4.3 接种 将冷却到30℃以下的料袋放入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然后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杀菌处理1~2h,待刺激性药物气味减少时开始接种操作,可直接打开袋口,将菌种放入袋口内,然后上颈圈,用灭菌的干燥纸封口。

3 栽培管理

3.1 培养发菌

在培养室的地面上将菌袋重叠堆码起来,堆码高度为6~7层,形成一排排的菌墙,也可码成“井”字形,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培养30~40d,菌丝即可长满袋,此时给予光照5~7d后菌袋达到生理成熟,方可进行出菇管理。

3.2 出菇管理

在专用菇房码放好菌袋,一般堆4~5层,袋堆之间留0.7~1m通道以利管理。每天喷水1~2次,保持地面潮湿和封口纸湿润,给予光照,诱导原基形成。当菇蕾形成生长到接近封口纸时,去掉封口纸,通过温度调节,保湿,通风换气和光照管理,人为地创造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即将温度控制在16~24℃之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范围内。喷水保湿时,主要向地上和四周墙上喷水,注意不要将水喷入菌袋内,以免造成烂菇。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管理,防止出现CO2浓度过高长成畸形菇,保持菇房内有散射光线,使菇房内明亮。

3.3 病虫防控

多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出菇期尽量不用化学防治。重点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消毒工作,以预防为主,及时处理废菌袋,用洁净的自来水补水。茶树菇春夏季易遭受菇蝇的危害,为避免菇香味和烂菇味对菇蝇的吸引力,一是将菇房的门窗安装纱网;二是菇房的环境卫生及房外消灭菇蝇孽生地;三是悬挂粘虫黄板或杀虫灯;四是菇房周围经常喷些杀虫剂。五是糖醋毒饵诱杀成虫, 将米糠、糖、食醋和敌敌畏等杀虫剂搅拌诱杀, 确保茶树菇质量安全。

4 采收

茶树菇子实体既可鲜食,也可烘干制成干品,为保证质量,必须适时采收。要当子实体长到未破膜时采收,采收过迟,菌盖完全展开,孢子弹射出来后,其质量下降。采收时,握着菌柄基部拔下,轻拿轻放,以免弄断菌柄和菌盖,降低商品价值,一般可采收3~4潮菇。

猜你喜欢

茶树菇桑枝菌袋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茶树菇菜谱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固定菌袋插杆
什么水煮什么花
白灵菇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与优劣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