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敏感性与BDNF和TrkB的相关性

2019-02-12韩海林赵岭岭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放化疗敏感性冲洗

韩海林 赵岭岭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目前临床发病率约为14.4/10万,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1]。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紧密联系,且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凋亡过程的调控,TrkB被称之为酪氨酸激酶受体B,是一种强效癌基因;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也是TrkB的配体[2]。有研究发现[3],BDNF在神经细胞生存调节和分化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BDNF和TrkB结合可激活P13K等信号通路,对肿瘤发生、发展及凋亡、预后等有一定影响。NCCN指南指出,T3N0等患者建议术前放化疗,通过术前放化疗来缩小肿瘤体积,达到降级、降期目的,减轻肿瘤负荷,从而可实现切除的可能,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4]。但术前放化疗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放化疗选择存在盲目性,其次部分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所以如何预测术前放化疗敏感性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为探讨直肠癌术前行放化疗治疗对BDNF和TrkB表达的影响和分析BDNF和TrkB表达与术前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特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治疗且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51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放化疗治疗。患者术前均未曾行放化疗治疗;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51~69岁,平均为(63.8±3.1)岁;分化程度:高中分化30例、低分化21例;肿瘤直径2.2~5.9 cm,平均为(3.3±0.4) cm;浸润程度:T336例、T415例;淋巴结转移程度:有12例、无39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15例、Ⅲ期26例。排除盆腔放疗史或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或伴严重疾病。

1.2 方法

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选取直肠原发病灶和淋巴引流区域等进行中心三野照射,后野∶左侧野∶右侧野=2∶1∶1,放射总剂量:50 Gy,每次为2 Gy,共25次。化疗方案:与放疗同步进行,卡培他滨1 500 mg,口服,第1~14天,每日2次;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休息7 d进入下一疗程。待完成2个疗程后6周开始行手术治疗,由我院副主任医师完成。术前放化疗前后分别选取组织进行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治疗前后BDNF和TrkB表达情况。

选取组织后采用PBS冲洗,并将其放置于4%多聚甲醛磷酸盐缓冲液中固定,时间为12 h;然进行脱水处理→透明→包埋→切片→贴片→烤片。免疫组化步骤:脱蜡→水化→PBS冲洗2~3次,每次冲洗5 min--阻断,采用3%双氧水孵育10 min→采用PBS冲洗2~3 次,每次冲洗5 min→抗原修复→采用PBS冲洗2~3 次,每次冲洗5 min→封闭→滴加Ⅰ抗BDNF抗体、TrkB抗体,并放置于37 ℃恒温箱中,1 h→采用PBS冲洗2~3 次,每次冲洗5 min→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Ⅱ抗→采用PBS冲洗2~3 次,每次冲洗5 min→滴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采用PBS冲洗2~3次,每次冲洗5 min→显色→自来水冲洗10 min→复染→自来水冲洗→采用梯度酒精脱水切片,分别采用70%、80%、90%、99%,每个梯度浓度5 min,并采用二甲苯浸泡5 min,干燥后封片→显微镜下检查。

1.3 观察指标

按照WHO标准判断疗效[5],其中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部分缓解,较术前缩小>50%;稳定(SD):病情稳定,无变化,肿瘤缩小<25%;进展(PD):疾病进展,肿瘤体积增大,浸润深度增加。

放疗敏感性判断:依据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肿瘤组织消失及纤维化比例判断,分为TRG 0~4级,其中TRG 2~4级为放化疗敏感;否则为不敏感。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手术方式:Mils术21例、Dixon术18例、Parks术12例;切除范围均为R0;经治疗后,肿瘤病理学表现降期者为39例(76.47%);CR 6例,PR 30例、SD 15例。治疗敏感者39例,保肛率为69.2%(27/39),明显高于治疗不敏感者的保肛率25.0%(3/12),χ2=7.411,P=0.006。降期情况:TRG 0为3例、TRG 1级为9例、TRG 2级为9例、TRG 3级为24例、TRG 4级为6例,降期率为76.47%。随访12~60个月,平均为(36±4)个月。肝转移3例,行化疗治疗因不良反应大而中断治疗,死亡;6例CR患者无复发,均无局部复发现象,总复发率为5.88%。

2.2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伤口感染9例,并发症率为17.6%。不良反应中呕吐恶心6例、腹泻12例、骨髓抑制24例、末梢神经病变12例、放射性肠炎3例。

2.3 BDNF表达及与放化疗敏感性情况

术前51例活检组织中BDNF阳性率为47.06%(24/51),术后BDNF蛋白阳性率为41.18%(21/5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549)。15例敏感者表现为BDNF阳性,敏感率62.5%(15/24);24例阴性者放疗敏感,敏感率88.89%(24/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268)。

2.4 TrkB表达及与放化疗敏感性情况

术前51例活检组织中TrkB阳性率为52.94%(27/51),术后TrkB蛋白阳性率47.06%(24/5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552)。15例敏感者表现为TrkB阳性,敏感率55.56%(15/27);18例阴性者放疗敏感,敏感率75.0%(1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3,P=0.146)。

3 讨论

直肠癌主要是指直肠镜下距离肛缘12 cm内的癌性病变,有研究发现,肿瘤下缘位于肛缘>10.1 cm者,其局部复发率较低,且单纯手术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疗效相当[6-7]。为直肠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十分复杂,不仅要考虑手术治疗目的,同时还需考虑保留患者功能性,提高生活质量[8]。所以降低肿瘤等级,缩小肿瘤体积,减轻肿瘤负荷对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术前放化疗可有利于促进肿瘤体积缩小,为手术开展提供支撑。

TME原则是临床行直肠癌根治术所必须遵循的规范,同时必须完整将直肠系膜切除,如操作不规范则不仅无法完全切除直肠系膜,同时还可致局部复发,影响患者预后。因此TME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且疗效受肿瘤分期等因素影响。所以临床医师十分重视周围切缘是否为肿瘤阳性,如医师操作不规范或肿瘤分期较晚等均可出现肿瘤阳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9]。术前放化疗较术后辅助放疗具有一定优势,术前放化疗可提高肿瘤敏感性,有利于提高疗效;术前放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使部分无法行根治术者达到根治术条件;术前放化疗可使肿瘤坏死和纤维化改变,降低肿瘤细胞活性,降低肿瘤细胞术后远处转移和复发率;术前放化疗还可使肿瘤侵犯深度变小,具有降级作用[10-11]。本次行术前放化疗治疗后,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1.76%,说明术前放化疗具有一定效果。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病理降期为TRG 3级,浸润程度为pT1,但pN为pN2a,这主要是因行放化疗前,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且转移位置较深,从而致放化疗效果不理想。本次研究中,患者复发率为5.88%,且未出现局部复发,与当前各文献报道结果相似[12]。本次12例患者行Parks手术治疗后,达到保肛目的,术后控便能力较好。

BDNF与TrkB结合后可激活MAPK/ERK信号转导途径,并进一步激活原癌基因,从而致肿瘤发生。本文研究发现,术前放化疗前后,BDNF与TrkB表达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主要是癌细胞在受到放化疗刺激后,其表达更多BDNF与TrkB,激活多条信号通路来抵抗凋亡,而放化疗可使肿瘤细胞不断凋亡,降低BDNF与TrkB表达,而这两种效应同时作用于肿瘤,从而使术前放化疗前后BDNF与TrkB表达无明显差异[13]。通过此次研究发现,BDNF与TrkB表达与放化疗敏感无明显关系,同时也可能是与本次研究样本小有关,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术前放化疗可使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体积缩小,同时达到降级、降期的目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但BDNF与TrkB表达与术前放化疗无关联,因此无法作为预测患者是否对放化疗敏感的评价指标。

猜你喜欢

放化疗敏感性冲洗
鼻腔需要冲洗吗?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Notice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Sleep Medicine & Reelection of the Third Board of Directors of Sleep Medicine Specialty Committee,WFCMS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