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在世不能白吃哪个人的米

2019-02-11乔国政

杂文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情债院方原始记录

乔国政

去年岁尾央视报道:此前,贵州省人民医院来了一位七旬老人,要缴46年前的医疗费。她是贵阳市山湖区翁贡村民张贵芬,1972年到该医院给儿子看病没有钱,医生说:“我们有政策,有钱要医,没有钱也要医。”等她儿子病愈出院后,院方將总额为66.22元的“住院费结算催收单”寄到她家。可因家贫实在还不起,院方也没再催,此事就慢慢淡忘了。46年后经济好转的她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想在有生之年还清欠别人的债,在柜底层翻出了这张单据,就对儿子说:“别的欠款你负责还,唯独这一项欠款我必须亲自去还!”于是她带着钱,不顾年迈体衰,奔波2小时,赶到该医院还账。由于时隔46年,院方早已没了原始记录,但她执意要连本带息还300元,院方只好按她提供的单据收下66.22元,其余200多元算她捐的善款留给医院,准备转赠给有需要的人。

看罢新闻,联系当今经常听到见到的一些诚信缺失的人和事,深感张贵芬老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诚信”教育课,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为其“点赞”。因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体现了一个朴实无华的中国老农民高尚的品德和闪光的“诚信”理念。

张贵芬的事迹之所以能引起央视等多个国家级媒体的关注,就是因为当今社会某些人常为金钱丢了“诚信”,弄虚作假,不守信用,欠债后有了钱也不还,甚至还导致“三角债”“多角债”恶性循环,因此,我们的媒体才要大力倡导“诚信”理念。窃以为,要倡导“诚信”就需要弄清概念的内涵。所谓“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即“诚”和“信”两个方面。它既属“道德学”“伦理学”的范畴,又是“社会学”“经济学”的概念。人具有社会性,都需要他人为自己提供服务,同时又需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等价交换。“诚”就是为他人提供服务时心一定要“诚”,尽职尽责令服务对象满意;“信”就是服务对象要履行支付给劳动者所需费用的诺言,即“守信”。如双方都满意,便会产生继续合作的“信任”感。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理念。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否则“单丝不成线”。

张贵芬的行为之所以“闪光”,是因为还有比她更“闪光”的行为在前面。就是该医院、医生对她有恩在先,46年前没花1分钱就给她儿子看好了病。当时欠债是因为穷,尽管医院没再催,可对她来说一直是压在心头的“亏欠”。人家对她以“诚”相待,她必须用“守信”相还。即使医院没了原始记录,不想让她还欠款,她还是执意坚持连本带息加倍偿还。

人不怕穷,就怕志短。人贫困时在不失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请求或接受别人的资助不丢人,无力偿还欠款也不算丢人。丢人的是那些有钱就是不还的人,是那些得到别人资助后毫无感恩之心、好像别人都亏欠他似的、资助他理所当然的人,是那些失信于人、再求人相助无人帮的人,那才叫丢人现眼。须知,人生最大的债务就是“人情债”,离世前也还不清“人情债”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正如张贵芬自己所言:“人生在世,不能白吃哪个人的米,不能白花哪个人的钱。不该得的就不应该得,该谁的就应该还得清清楚楚。”这样一位生活拮据的老年农妇说出的这样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语,足以让那些仪表堂堂、挥霍无度却有钱不还的“老赖”们汗颜。其实,该汗颜的何止是公认的“老赖”,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是否也该扪心自问,张贵芬的话我们做到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李二保/图

猜你喜欢

人情债院方原始记录
人情债与人情味:乡村仪式性人情的运作机制
《御药院方》“治一切气门”白术组方配伍规律探讨
计量检定中原始记录的重要性
人体能“代谢”就可输错液?
以制度理性给变味的“人情债”减负松绑
不堪重负的农村“人情债”
模板化原始记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何做好产品质量检验原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