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源于地域性根源的日本国民性

2019-02-11于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国民性根源民族性

于蓉

摘 要:日本国内对本民族的国民性早有定义,从18世纪至今,先后经历了感性归纳、国力映射、东西方对比研究、文献统计等研究阶段,对国民性的内涵描述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民族性的形成兼具地域性、历史性、社会性等多层次根源缘由,部分根源于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民族性特征并没有伴随研究理论、社会环境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所以文章尝试剖析源于地域性根源的日本民族性特征。从日本的地理方位、地形地势、气候灾害、自然资源、地缘环境等方面分析,发现日本民族性中封闭与开放的统一、危机意识、集团意识等方面国民性特征源于日本的地域性因素,并不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产生较大变化。

关键词:国民性;根源;地理因素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关系整体上趋于好转迹象,是两国关系巩固改善的重要年份。中日两国无论在亚太或者世界范围内都是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改善是我国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下的努力成果,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积极加强跨文化交流,建立人类共同体的命运是迫切的需要。国民性在民族学与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内均有定义描述,相关领域学者对其成因、嬗变、趋势等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国内不乏对日文章化、民族性进入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成果专著颇丰。甚至普通民众处于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国家文化的好奇,对描述日本民族性的成果专著《菊与刀》、《日本人论》、《日文章化史》、《武士道》等书籍的阅读热情也十分高涨。为了理性地评价日本的民族性,对其根源性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日本国内对国民性定义的嬗变

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或者民族性是整体倾向而言,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创造民族文化中形成的一种群体人格,成因复杂多样,多表现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具有并重复出现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等,而且这种群体人格还会随着社会发展出现消长变化。

日本的国民性也可称之为民族性,除了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这一原因,还因为它整体呈现中一种民族文化。对日本的国民性的定义研究,即“是什么”而言,通时角度下既有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表述,共时角度下又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声音,这两者又相互影响。例如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学、心理学角度的国民性调查研究,既突出了二战时期日本国民性的特征描述,又是来自与西方角度的评价。描述日本国民性的经典著作《菊与刀》,就是这个时期,美国处于接管日本的需要而研究创作的,至今仍然具有研究日本国民性的参考价值。

(一)感性归纳

“世界上没有比日本人更爱好自我定义的民族了”(南博)。所以从日本人自我定义的角度来看,早期没有研究理论支撑的条件下,日本人自我定义的国民性大多数是仅凭借直观印象,感性地进行零散表述。十九世紀初,芳贺矢一于1907年出版的著作《国民性十论》就是其中的开端代表。书中直接将国民性归纳了十项:忠君爱国、尊崇祖先重视家名、讲究现世务实、热爱草木喜欢自然、乐观洒脱、淡泊潇洒、精巧纤细、清净廉洁、重视礼仪、温和大度。既没有解释其成因缘由,又没有对研究方法或对象进行说明,虽然掀起了研究日本国民性研究的浪潮,对后世产生的深远的印象,但是也仅仅是个人的主管感受,不能上升为理论或者理性研究。同时期许多文学创作者发表了诸多游记、散文,其中也渗透了对日本国民性的个人感受,但都碎片化,片面化,没有归纳为一般特征。

(二)近代研究

进入20世纪后期,日本国内对国民性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不再主观臆断、或者极端评价,出现了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学科领域等方面的进步

首先是通过东西方对比方法研究,该方法直观已掌握,通过日本跟美国、中国、韩国等国家的比对凸显日本民族的特殊性。其次是学习美国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将国民性认定为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后是统计法,日本广播协会 ( N H K ) 所取 得的成绩是 比较大的。 统计数理研究所国民性调查委员会从1953年开始至1988年间每隔五年就进行一次关于日本国民性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编辑出版了五本《日本人的国民性》。日本广播协会广播舆论调查所从1973年开始也每隔五年进行一次关于日本人的意识的调查,并且也将调查结果编辑成书。

二、上述不同时期

日本国内对于国民性的定义描述都不尽相同,以1907年芳贺矢一出版的《国民性十论》为开端,至日本语言社会心理学家芳贺绥于1979年对对日本国民性做出新的十大特征描述:追求与自然和谐; 喜爱清洁; 无常而随机应变; 靠直觉行事而欠整体思考; 内向阴柔; 喜好不言而喻和弦外之音; 感性重于理性; 在乎他人的他者意识; 讲究细腻而鄙视粗略; 克己保身,可看出较为全面、客观的描述变化。但是其中仍可见有诸多特征是变化不大的,这些特征笔者认为多远于地域性因素。

(一)日本自然环境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处于北纬30°—45°,东经123°—150°之间。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这个没有陆上邻国的岛国,在古代交通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始终处于封闭性状态,幕府统治时期长达近700年的闭关锁国的状态,更是加剧了其封闭性。极度的封闭性反而激发了日本人对外探究的渴望,对外来文化的向往,相对封闭又渴望开放的岛国特征显著

日本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型,主要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欧亚大陆东岸同纬度各国相比,日本的气候有较强的海洋性,而与大陆西岸的英国和西欧各国相比,又富有大陆性。

首先,南北有差,里外有别的自然风貌,再加上多种气候特征,使得这个岛国四季分明,季节景物特征鲜明。其次季节气候对这个渔业、稻作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的岛国而言,影响因素较大,所以使得日本国民性中始终保持着对季节的敏锐感,并体现在文学创作、园林景观、平面设计、饮食、服饰等多个方面。

日本的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全球有1/10的火山位于日本,1/5的地震发生在日本。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于日本东西狭窄,加之山势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日本的天然资源种类种类较多,但是重要的能源资源极度匮乏,进口依存度居世界首位。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的匮乏使得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同。当然其成因不仅仅是自然灾害频发这一客观地理因素,其周边国家的压力、以及日本国内经济发展的变化都是日本人鲜明的危机意识的根源。

以生产力为代表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渔业、稻作等生产方式,应对自然灾害的需要等客观因素,要求以群体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这使得日本人集团意识非常强烈。例如古代日本中对个人处罚最严厉的“村八分”,就是以切断个人与集团的联系作为对个人的惩罚。时至今日,日本人依然习惯寻求集团组织,同校、同级、同乡等任何一种共同特征都可以成为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在日本也不得不改变为终身雇佣制,使得同事之间成为最长期坚固的集团成员。

三、结语

国民性是由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创造民族文化中形成的一种群体人格,它的成因复杂,表现多样。日本国内在对本国国民性的研究过程中,经历了感性判断、国力映射、东西对比、文献统计研究等阶段,归纳出了国民性的特征。部分国民性特征在这些阶段中均没有发生改变,作者认为这些因素均是源于日本的地理位置等地缘因素。从日本的自然环境及地缘环境剖析出,封闭开放相统一、季节感敏锐、危机意识、集团意识等国民性特征根源于日本的风土,至今体现在日本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日本国民性特征显著,还有很多不断变化的内涵特征需要进一步进行根源性研究,已达到理性掌握、促进中日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献

[1] 张建立.日本国民性研究的现状与课题[J].日本学刊:2006(06):131-142.

[2] [日]南博,邱淑雯译.日本人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8.

[3] 刘江永.日本的民族性与对华政策[J].东北亚学刊,2012(01):23-30.

猜你喜欢

国民性根源民族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论面向国民性重塑的现代国民教育*
国民性真的不存在吗?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