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日本人的“内”与“外”意识

2019-02-11李群群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敬语外人日语

摘 要:日本人有着很强的“内”“外”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和语言当中。文章讨论了日本人“内”“外”产生的原因、“内”“外”的含义,以及在日本人的言语行动中所体现的“内”“外”意识。

关键词:敬语;“内”;“外”;思维方式

在我们学习敬语时,有这样的注意点:列如日本人在家庭内部应该讲“私のお父さんは今年45歳になります。”,但是对外人讲的时候就必须改为“父は今年45歳になります”。在公司内部应该讲“課長さんはまだ出張からお帰りになりません”,而向公司以外的人讲的候时就必须改成“課長はまだ出張から帰りません”。对于初学敬语的人来说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使用敬语,但从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来看,就可以轻松接受。

一、日本人“内”“外”意识产生的原因

在日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内”“外”意识,其起源有二:一是源于古代日本人对生活场所的认识。古代日本人把生活场所明确区分为“内(うち)”和“外(そと)”。“(うち)”是指夫妻、亲子等共同生活的场所,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圆形内部,包括自己以及夫妻、父母、孩子等。如果把这个圆扩大一点儿,还包括“村全体”(有时指全团体),再扩大一点儿,甚至包括全国。另一起源是日本传统的“いえ”(家)制度。所谓“いえ”制度,即指:“超越世代而存在,经营一定家业的广义上的企业体,它给予其成员以恩惠和俸禄,同时要求他为家效劳。”日本的“いえ”是一个超越成员的生死而存在、经营家业和家产的经营体和生活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团体。该团体内部的人为“うち”,是自己人,是熟悉、了解、亲睦和不分彼此的对象,而“そと”则是疏远、对立、敬而远之的对象。

二、“内”与“外”的含义

(一)日本人的“内”

“内”在《大辞泉》中有以下的几个意思:1.ある一定の区域·範囲の中。2.自分が属しているものを言う。3.建物としての家。4.物事の行われる状況を表す。

用“自己所属的地方”来解释“内”的意识,自己所属的家庭、公司和国家之内,除此之外,朋友之间的内,自己所属的组织集团之内。日本人一般不会将自己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将自己放在集团的内部,作为集团内部的一员来规范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另外,日本人只有在集团的内部才会感到轻松、放松和愉悦,以及只有和集团组织内部的人交谈时使用的是“本音(真心话)”,而不是“建前(场面话)”。

同时,在日本人的内部集团中还存在着严格的上下关系和分明的长幼序列。无论是在政界还是企业界都是论资排辈,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日本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时时处处必须首先考虑自己在团体内部的所处的等级地位,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等级地位来决定自己的所作的行为和所使用的语言。在集团内部除了有严格的上下关系之外,还有分明的长幼序列。比如说在家庭内部中,晚辈对长辈的称呼要使用敬称。长辈对晚辈,年龄大的对年龄小的则可以直呼其名。比如从“あなた”这个人称来看,对自己的长辈如父亲时,就不能使用:“この本はあなたの?(这本书是你的吗)”,而对自己的晚辈可以这样用。

(二)日本人的“外”

“外”在《日本国语大辞典》中有以下几个意思:1.空間的、平面的に、ある範囲や区画、限界などから出ている部分、また、中心や手前から遠いほうをいう語。すなわち内側でないほうをいう。2. 囲みおおわれているものの外部。3.自分の家でない別の所。また、家庭や会社機関などの外部。よそ。4.家人や仲間以外の人。また、自分以外の人。他人。よその人。

与“内”相对应,用“自己所属的地方的外部”来解释“外”意识。自己所属的家庭、公司和国家之外,以及朋友或组织机关的外部。日本人在面对这些外部时,与在内部感到轻松所不同,日本人认为“外”是包围和监视自己的地方,因此对外部感到恐怖和拘束,对外部的人也是持着冷漠,不关心的态度。

三、“内”“外”意识在言语举止上的体现

(一)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在行为举止上的体现

日本人有着很强的“内”“外”意识,并可以从日本人的行为举止中看出这一显著特点。例如在电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电车上当身边站着老人或是残疾人的时候,会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但是一旦看到自己公司的前辈上司上车时,会慌慌张张地站起来给前辈让座。从这个现象来分析的话,老人或是残疾人对于当事者来说就是属于“外”的范围,而公司的前辈或上司是属于“内”的人。对于“内”的人会严格遵守内部的上下秩序,在上司前辈的面前必须保持彬彬有礼和毕恭毕敬的态度。与此相对,在对“外”的人时,保持不关系,冷漠的态度。

另外,在日本的外国人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我在日本居住了有多久,无论我比真正的日本人更像日本人,我在日本人的眼中仍然是外人。”这样的排外现象就是从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所造成的。对日本人来说,“内”“外”的界线很严格,会担心自己内部的秩序会被外人打乱而不会轻易将外人包围到自己的内部范围。

相对比对外人的排斥、不接纳的冷酷态度,另一方面,日本人却对自己人持关照,保护的态度。比如说日本政府对到海外的日本旅行者持关注保护的态度,但对移民者,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漠不关心的态度足以说明这点。即到海外旅行的日本人仍然是日本必须关照的圈内人,而移民出国者就是从地缘集团脱离出去的人,可以无视他的存在

(二)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在语言上的体现

日本人有着很强的“内”“外”意识,并可以从日本人的语言中看出这一显著特点。例如日本人在谈论自己所在的公司、学校、团体、球队、村镇时经常在前面冠以“うち”。使用“うちの会社·学校·チーム…(我的公司、学校、队伍···)”。表示自己单位的人时也使用“うちの社長(我们的社长)”、“うちの受付の女の子(我们公司接待室的姑娘)”、“うちの取引先(我们公司的顾客)”等等。另外日本人在“余人を変えぬ、水入らず(没有外人)”的场合交谈时才会出现“話に花が咲く(越谈越起劲)”这种融洽热烈的场面。凡是内部的事情都是“内談”、“内定”、“内分にします(保密)”、“他聞はばかる(怕別人听见)”、“他見を許さぬ(禁止外人看)”、对“他人”、“よそ者”充满警惕和冷漠。

另外,在日语中关于“内”“外”表达方式的典型体现就是敬语。敬语的使用规则有二:一是上下关系,即职位低的对职位高的、年龄小的对年龄大的用敬语;而是亲疏关系,即对生人、外人(そと)用敬语,对亲近的人、自己人(うち)不用敬语。敬语表达被称为“待遇表现”,被视为“亲近感的晴雨表”,与对方的人际关系决定语言表达方式。把某一对象视为“自己人”、“縄張り”内的人时,是“うちの者”,不必使用敬语;不属于此范围的人是“そとの者”,是“心を許せぬ”的人,是“あなた”(あちらの方の人),要敬而远之,要用郑重的“よそ行き言葉”,以保持人际关系的距离。

四、结语

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存在于他们的内心深处,从他们的语言,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中都能看到这种意识的体现。因此在我们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文化时,今后与日本人所接触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参考文献

[1] 肖传国.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日语表达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1-09-25.

[2] デジタル大辞泉の解説.https://kotobank.jp/word/%E5%86%85-440222.

[3] 精選版.日本国語大辞典の解説https://kotobank.jp/word/%E5%A4%96-456686#E7.B2.BE.E9.81.B8.E7.89.88.20.E6.97.A5.E6.9C.AC.E5.9B.BD.E8.AA.9E.E5.A4.A7.E8.BE.9E.E5.85.B8.

[4] 饶玲玲.中国人与日本人意识的差别——从对自己人和外人的态度分析.今日南国,2009-03-25.

[5] 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第一篇 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 肖传国.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日语表达.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09-25.

作者简介:李群群(1980-),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本文化。

猜你喜欢

敬语外人日语
[拜托了妈妈]우리 엄마를 부탁해像外人的家人 像家人的外人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唐律“化外人”条的法律解释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唐律“化外人”条——政治归属与法律适用的二分视角审视
老人遗产留“外人”,儿女该反思啥?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