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

2019-02-11高景春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摘 要:在任何一个时代,农民工这种职业的流动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各自的成长历程导致了的职流动倾向。并且,由于饮食、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原因,大多数人选择在区内流动。这种经历是新生代农民工最为显著的标志,这暨有利在于有助于农民工实现向上的职业流动与发展,也非常不利在于使得农民工的职业呈现不稳定性。留守经历容易导致部分农民工形成活泼好动的性格和缺乏赚钱养家的压力以及家庭责任意识淡薄,方方面面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频繁的职业流动。趋利避害,笔者提出三方面的建议,减少负面效果降低职业成本。

关键词:留守经历;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职业流动

面对宁夏农民工流动量最大的银川市,本文主要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来收集资料,即在开展具体访谈之前明确主题,列出问题提纲,在面对面访谈的时候围绕主题和重要问题展开调查。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银川市一些不同职业的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本人与其中的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进行了深入访谈。此外,本人还通过观察法和文献法进一步完善了对此次的研究。

一、农民工来源

银川市农民工的来源分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农村人口多土地少的现状使银川农民工呈增多趋势。宁夏目前被征地农民有22.63万人,预计到2030年全区被征地农民将新增80万-9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有一些农民的土地被依法征收之后,其中一大部分本最初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经济来源的农民,离开了他们的土地,就成了失地农民[1]。宁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宽松的人口政策是南部山区与中部干旱帶人口严重超载的原因使然,人口的过快增长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人与土地的关系的矛盾、愈演愈烈。为了缓解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在我们调查中,本地的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现状是种地勉强维持基本的温饱,想要更多的生活需求,就必须依靠靠在外打工,“务农不挣钱,不如去打工”,这种声音我在调查中经常听到。

银川市的多数农民工都是农村涌出的剩余劳动力。现阶段,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国家近年大力支持西部发展,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产业升级,宁夏机械化农业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并且,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村民的后代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不愿留在农村,拼命挤进城里,希望摆脱凋敝的村庄。

生态移民使银川市农民工逐年增多。2011年,宁夏中南部地区35万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这是宁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工程,到2015年底,宁夏完成了35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2]。由西海固山区搬迁到北部灌区的移民,移民人口大部分是回族群众,人均只有一亩水浇地,庞大的剩余劳动力,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数量十分有限。有绝大部分移民剩余劳动力,主要还是依靠劳务输出的方式来转移。银川不仅成为区内农民打工创业之地,更成为宁夏生态移民创业发展的乐园。

二、有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特点有很多,与初代农民工相比,呈现出职业流动较频繁、职业层次较优越、向上流动的愿望较强烈等特点。有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不仅包含了以上共同特征,还包括几个其自身特有的特点。

(一)有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更加缺乏自控力。农民工的留守经历使其在城市表现出更多的缺乏自控力的行为,如打架、沉迷游戏等行为。新生代农民工在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和心理没有得到恰当的疏导和解决,因此延续至成年时期,容易缺乏自控力。

(二)有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其同时期群体,表现出更高的职业流动性。从工人第一份工作的离职概率来看,有留守经历的工人的离职率是其同时期群体的 1.519 倍[1]。可见,农民工的留守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其在农民工体制下的流动性。

调查过程中,建筑业是吸纳流动人口最多的行业,其次是餐饮、娱乐、服务、小商贩等行业。还有一部分从事小饭馆、加工店、洗脚屋、美发店等行业。其中青壮年在建筑业、送快递、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及居民服务业等方面居多。绝大多数农民工刚来银川一周做过一个小时以上有收入的零工,也有部分的人没找到工作,在未就业人群中,以女性居多。

三、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

(一)不利影响。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工作的相对不稳定性(高流动性)上。新生代农民工打工之前的留守经历将可能从三个方面影响其工作的稳定性。

第一,父母外出务工表明家里原有的田地有可能被转让或被抛弃成荒地,这可能使留守儿童相比其同期群体有经历 更少的务农活动,少的务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其抗压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另外,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则易养成活泼好动的性格,这两者共同导致他们在高强度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较更大的流动频率。

第二,父母出门打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生活条件的提高和改善,因此,留守儿童相比其小伙伴有更加优越的成长环境,这可能会使得有留守经历的人很难适应简单枯燥且不断重复的劳动。另外,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从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其很难感受到要通过认真努力工作来赚钱养家的压力。因此,父母努力外出务工带来的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可能会对其子女之后工作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父母外出打工后视野变得开阔,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会为其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会因此更加依赖家里。

第三,父母外出打工不仅对儿童身体和心理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两者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有重要影响。父母与孩子长期不见面,缺乏沟通和深入的交流,长此以往则可能会导致亲情淡薄,亲子关系越来越疏离。

留守经历将会带来亲子关系的疏远以及导致孩子更加明显的自我中心心理,并可能进一步造成其家庭责任感的降低,进而加剧了他们在日后工作中漂泊无依的状况。父母外出务工不仅会带来留守儿童务农经验的减少,以及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的改善,也会导致其与父母关系的越来越疏远。相比同期群体,他们将更缺乏吃苦耐劳的能力和家庭责任意识,并进一步造成其工作的不稳定。

(二)有利影响。虽然留守经历给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不能夸大其危害。我们也要看到它的有利影响,比如留守经历也有助于农民工的向上职业流动。有些第二代农民工的留守经历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获得更加高端的职业。在受教育水平大概固定和有限的情况下,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或通过其他方式取得与工作相关的证书,将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的职业流动与发展。

四、总结和建议

留守经历造成亲子关系的淡漠、 适应环境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弱、家庭观念淡薄、家庭责任感低等负面影响,使得他们的现实与理想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常常在工作当中有不满足感,导致其在职业当中表现出不稳定以及职业流动频繁的现象。职业流动不稳定是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方面主要的不利影响,但凡事有弊也会有利,留守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助于他们的向上流动,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向上流动,过于频繁的流动反倒对其个人的发展不利。所以,基于留守經历这个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帮助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高职业流动这一问题。

(一)个人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增强竞争力,弥补留守经 历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职场上,最重要的还是其职业技能,虽然留守经历会对其流动造成影响,但显然这种影响并 不是很显著的。

(二)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应该加强亲子关系,关注孩子身 心成长,防止亲子关系疏离、淡漠。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 孩子性格的形成,就算是外出务工,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 康发展,以免因留守经历造成严重的结果。

(三)国家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差异。要注意,有过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政策制定上对他们要有所倾斜,尽量优先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加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特点,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使其能够更好地获得合适的工作机会。

参考文献

[1] 2015年宁夏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纪实.新华网,2015-08-17.

[2]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安置35万多贫困群众.新华网,2015-10-07.

作者简介:高景春(1992- ),男,汉族,宁夏石嘴山人,硕士,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