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研究

2019-02-11覃宁宁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医疗服务

覃宁宁

摘 要: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我国互联网医疗开始蓬勃发展,广西南宁市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开始了对互联网医疗的探索。文章通过对南宁市远程医疗和移动应用医疗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南宁市存在互联网医疗发展滞后、部分功能不足、服务应用范围小、监管困难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医疗的下一步发展中,建议政府主动领跑,积极开发健全设施配套,在政府、媒体、医疗卫生机构、公民多方协同参与下对互联网医疗进行有效监管。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智慧南宁;医疗服务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远程会诊项目的研究应用,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互联网医疗开始走进人们视野,国家各有关层面陆续开始了互联网医疗的改革,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有赖于远程会诊项目三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我国互联网医疗事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也呈“井喷式”增长。

形式多样的互联网医疗的开展在减轻大医院门诊负担、便利患者就医、缓解“看病难”及推进分级诊疗政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互联网医疗作为一项近年新兴起的产业, 发展还不算成熟,在实际应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当下实施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条款普遍是在十多年前修订的,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广西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在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开展的互联网医疗项目具有一定代表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南宁市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一、南宁市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进程

(一)实现远程医疗“县县通”

在医疗联合体、分级转诊治疗的推动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首的大型综合医院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南宁市各县级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平台。作为国家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建立了覆盖至乡镇级卫生院的特殊传染病远程会诊网络,对分布在各乡镇的传染病病例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远程门诊随访,帮助解决患者在居家治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药物反应及其他疑难问题。通过远程会诊,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基层医院也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传染病疑似病例、转诊病例、疑难病症进行高级专家会诊,及时诊断和采取收治或转院等处置措施,特别是可以为重症病人赢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紧急处理能力。

(二)上线移动应用医疗服务

2017年3月28日,由南宁市政府牵头组建的云宝宝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宝宝”)在期待中诞生。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云宝宝”打造了一个城市级特大型综合互联网平台,成功上线了“爱南宁”APP,实现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社会保险、政务服务等共计14个板块的便民服务应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设计让南宁市民享受到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帶来的红利。通过“爱南宁”APP,市民可以进行预约挂号、门诊慢病定点服务审批、医保账户金额查询、医院床位资源查询等操作。

二、南宁市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一)互联网诊疗发展滞后

按照规定,互联网医院的准入前提是必须要将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接入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建立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由于广西目前未建立互联网医院监管信息平台,南宁市行政审批部门未能受理审批互联网医院,所以南宁市目前暂未上线任何一家互联网医院。

近期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网约护士”,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截至2019年6月底的消息,南宁市并未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当“互联网+护理服务”成为市民居家养老的主流方式时,可能会比其他省市的发展相对不成熟。

(二)远程医疗使用范围较小

由于广西远程医疗试点工作从2017年底才正式开始实施,南宁市仅有17家医院纳入远程医疗试点,大部分中小型医院仍未能加入远程会诊网络。再加上目前搭建的远程医疗平台是由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连接服务,除了网络资费与医师会诊费用外,还需按次额外支付使用远程医疗平台的使用费。经过物价局的核准,实施一次远程会诊的费用将近五百元(不包含任何治疗费用)。受到接入平台数量和资费的影响,远程医疗的使用仅覆盖了小范围医疗机构和小部分经济能力足以支撑的患者。

(三)移动应用医疗服务功能不足

以预约挂号服务为例,目前开放的预约挂号服务医院列表共32个,均为二级、三级公立医院,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一进入预约列表。三级医院作为医疗水平相对高层次的医院,前往求医的人数相对更大,挂号相对较难,但是目前可供预约挂号的三级医院仅有6个,其中3个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数量还不及全市该级别医院总数量的一半(院址设在南宁市建成区的三级医院共26家)。

而近年多次登上热议话题的疫苗接种方面,普及率高的“爱南宁”APP仅提供HPV疫苗的摇号预约。各疫苗接种单位虽然开始推广深圳三代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小豆苗”APP,为儿童家长提供疫苗库存查询、在线预约接种以及疫苗接种提醒等功能,但由于市民认可度较低,关联率并不理想,根据2018年底的统计数据,全市已关联的儿童只有应免疫儿童数量的40%左右。

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互联网平台涵盖医疗领域的便民服务项目,市民试图通过互联网获取这些服务的时候需要下载多个APP,有些服务甚至根本无法获得。

(四)互联网医疗监管难度大

不管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的电子数据是存储在传统数据中心还是云储存, 互联网医疗平台管理人员一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当他们开展的互联网诊疗行为可能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时,他们会想方设法利用计算机制造假象, 隐匿或销毁证据。现有的卫生执法队伍多为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由于缺乏互联网技术层面的支撑,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会加大执法人员取证的难度。再加上现行的《执业医师法》最后一次修订为2009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自1994年颁布实施以来未有修订,部分要求已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有效监管。

三、南宁市互联网医疗的进一步发展思考

(一)树立创新领跑理念指导实践

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如果固守原本的发展模式或长时间观望,很有可能被原本水平相差不大的地区抛在后面。在紧跟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学习融汇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创新性地提出本地区的互联网医疗发展方案,則有可能后发先至,迈进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先进行列。

(二)拓宽互联网医疗服务渠道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覆盖面极广的互联网医疗网络,上至国家最顶尖的医学中心[2],下至最基层的村卫生所都应纳入这个医疗网络,让有需求的患者即使在距离最近的医疗机构中也能获得来自最顶级的医疗专家提供的诊疗方案。

其次,互联网医疗的资费应合理定价,患者在互联网医疗中花费的医师诊疗费用应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鼓励病区较缓、病程较长的患者选择通过互联网进行咨询和远程诊疗, 减少患者赴外地求医的次数,减轻各大型综合医院的门诊负担。

(三)加快便民服务项目的研发与应用

在医疗救治和保健需求的引导下,推进医疗服务供给方面的改革,加快推进相应的服务项目。例如,增加社区医院的查询与挂号,协调大型综合医院的床位资源在线预约,建立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接入儿童免疫接种数据平台,让市民更方便、快捷地获得需要的医疗服务。

(四)加强政府介入与监管下的数据备份

政府搭建数据平台,采用政府介入存储、部门统一监管的方式, 实现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即时客观备份。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数据应能实时传输至政府搭建的数据平台,按数据来源进行备份。备份数据不少于两份,一份长期保存,另一份供取证和分析使用,既保证数据存储安全,又能避免数据篡改,而且方便实时监管。

(五)建立多方协同的社会监督管理体系[3]

互联网医疗的安全需要政府、媒体、医疗卫生机构、公民多方参与, 多方联动、多方协同。

政府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医疗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准入制度,从源头上遏制不合格的医疗服务机构和人员进入大众视野。同时,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修订法律责任条款,并加大医疗卫生违法惩处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社会媒体应该恪守职业道德,自觉停止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拒绝发布违法医疗广告的信息;当发现虚假医疗广告信息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等向公众披露时,公众就会保持警惕。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行业道德规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提供适当的医疗服务,并向公众传播正确的健康信息。

作为公民,每个人都应当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学习健康常识,理智选择医疗服务产品,合理选择医疗服务产品。

四、结语

对南宁市的互联网医疗展开研究并不仅仅是为南宁市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寻求思路,它同时也是全国大部分城市联网医疗发展的缩影。南宁市在互联网医疗发展中遭遇的困难问题在其他城市同样可能出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大致也是相通的。当政府牵头积极创新引导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发展,加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监管,在各方协同作用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享受到互联网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王安其,郑雪倩.我国互联网医疗运行现状——基于3家医院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73-77.

[2] 汤伟.远程医疗现状及其后续发展分析[J].科技广场,2015:37-40

[3] 王玲,彭波.“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医疗APP应用前景与风险防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58-161.

猜你喜欢

医疗服务
医疗联合体内社区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构建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