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微课系统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2019-02-11龚明明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

龚明明

摘 要: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完全改变了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式,同时也让高职教育教学的方式有了全新的选择,借助智慧校园体系而发展起来的微课系统,让广大高职学生能够直观、立体、生动的将理论知识完全转化为动态信息知识的同时,也弱化了时效性和空间局限性对教学的固有限制,文章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微课系统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进行简析。

关键词:微课系统;智慧校园;信息化

曾几何时,职业教育从理论性教学体系向实践性教学模式完成转变之后,如何有效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是诸多高职老师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严肃课题,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巧妙利用信息化以及多媒体技术资源,已经让这种完全处于被动局面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一、微课教学系统的应用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与本科教育不同的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寄希望于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弥合因为学历的不足所对职场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校招过程中都有比较令人关注的实操能力测试。基于此,为了全面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往往将一些佶屈聱牙的理论学习知识完全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动态信息知识给学生进行全面地解析。不过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种教育教学的过程往往需要老师采取一些比较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方式。

微课教学系统的应用之所以在一经问世之后就能够得到广大学生的推崇,其中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其一,微课系统全面融合了信息技术,迎合了学生的自学基本氛围,微课教学内容中,很多都是“碎片化”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整合需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然而也恰恰是这种学生自己整理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海量的知识信息中寻找能够对自己学习能力提升有帮助的信息,将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充分地完成整合;其二,微课系统完全打破了僵化的课堂教学环境限制,一直以来,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被视为是所谓的“正统学习模式”,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帮助固然毋庸置疑,但是也的确将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完全限定在课堂环境中,这样对于高职这个侧重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体系而言,的确放大了其局限性,微课系统的诞生,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终端系统能够随时了解和分析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信息,打破了固有的限制,满足了学生对于教学知识基本分析的跳跃式需求;其三,微课系统完全杜绝了“高分低能”学生的存在,之前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优劣完全体现在书面知识考核中,而这或许对于高学历的理论研究帮助较大,但是对于高职这种侧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而言,是否得当的确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而微课系统的出现,让老师对于学生相关知识重点的考核完全有了立体化的对比数据,跳出“应试教育”的禁锢,可以最大化地刺激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微课系统在智慧校园体系中的升级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之前单一的校园局域网环境全面升级为智慧校园体系,在这其中融合上微课系统,绝对是使得高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智慧校园系统科学地分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间

由于微课系统基本上是侧重于學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虽然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放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但是由于不同的专业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重叠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间配比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突,特别是在学习了一定专业知识的高职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或者是实习的时候,学生对于职业环境的信息梳理、课堂环境中的知识信息对比同生活时间的分配这三个重要元素选择上有了更大的弹性, 更符合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

某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系统中引入了“人工智能分析机器人”,学生将每周实习简报的上传渠道从之前的向老师上传改为向系统上传,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会自动与相关的微课知识信息进行对比,将其中的重点信息知识剥离出来,学生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一览无遗,而且也根本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的确是一种比较值得肯定的模式。

(二)智慧校园系统最大化地降低了老师的工作压力与劳动强度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应用的确为高职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的确增加了一线教师的工作压力,有些专业课老师为了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劳动强度。然而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的重叠性所产生的影响,导致很多基础专业课老师的教学尝试之间出现了很多的“无用功”甚至是“重复无用功”,这不仅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初衷,其实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智慧校园系统的应用,让老师的教学资源有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校园范围内甚至是部分开放式互联网范围内的相关信息都能够被吸收或者转化成为教学资源基础信息之后,纳入到微课教学系统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全面提升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尤为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这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环境,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点击阅读多半是公开的,老师完全能够根据信息检索频次的多少及时更换相应的信息,对于教学知识要点的推动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助力。

综上所述,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微课系统在智慧校园系统中的应用的确仍然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不过对于广大高职学生来说,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对于其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所起到的帮助作用是之前的课堂教学环境所完全不能比拟的。其中很多成型的经验也完全值得广大高职老师学习与借鉴,从而将高职教学实践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红普,褚振华.数字校园基础上的智慧校园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

[2] 杨乐.智慧校园在高职院校中的建设与应用探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3] 夏晓峰.独立学院智慧校园一卡通的改造方案[J].电脑与电信,2016(04).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