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9-02-11吴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吴骏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高校育人协同性的有效途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载体、网络和新媒体等社会载体,通过完善高校支持保障机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与培养、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中。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培养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势必将不断推动高校更加积极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内地有地方高校将近2500所,国家希望地方高校能够切实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因此,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并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地方高校大學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其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其本身的功能是多向化的,因而二者之间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性质的内在关联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创新性、实践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切入点,是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重要举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并将其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将有助于增强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有益于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的作用。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以实现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倡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形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的理想信念与创新性思维。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离不开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教育与引领,更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从地方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趋势,整合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得到不断增强。其个人学涯职涯发展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体系中进一步实现,从而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储备与人才支持。

(三)有利于缓解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019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60万,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大学生以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给大学生指明生涯发展出路,能够激发大学生创造创业精神,学会用创新思维能力积极应对复杂的就业形势,成为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重视大学生事业心、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着重帮助大学生寻找合理的创新创业定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使大学生不仅仅是找工作的求职者,更是其职业生涯的规划者与创造者,从而更能进一步缓解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有效地解决当前就业难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需要与时俱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同时也应着眼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本就是思政课教学的题中之义,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融入更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政课程”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观念,引导并指导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同时,在开设专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时候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树立积极的创业精神和科学的职业态度,增强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认同,更好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的力量和科技创新指引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二)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载体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我国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一项举措,更是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合理规划和明确创新创业目标,积累创新创业经验,锤炼创新创业技能,探索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发展路径。具体而言,一是组织激励学生多投入创新研究实践活动,包括各类各级别的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以及创新创业项目、专业学术课题研究、学术讲座、调研调查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写作、专业知识技能竞赛等。二是组织鼓励学生多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文体教育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团学实践活动、勤工助学实践活动、创客工作坊活动和创新实验室活动等。三是组织引导学生多参与实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创业园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活动、企业考察探访活动、创业成功人物座谈活动等。通过将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载体能进一步夯实地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体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品质。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