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模式 多重覆盖的团建机制研究

2019-02-11李洁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李洁

摘 要:高校开展团建工作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团建工作机制的发展和新探讨。进一步加强中国团建工作机制,实现团建工作机制中的多重模式,多重覆盖,实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推动重视理论与实践、重视形式与过程方法的创新性研究。努力实现团建工作的终极使命。

关键词:多重模式;多重覆盖;团建工作

团建工作机制的主要创新体现在多重模式、多重覆盖的全面发展。团组织不断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变化,促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最终目标。增强团组织的内部活力,巩固团建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石,多重模式,多重覆盖是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新实践,符合高校意识形态建立的目的,同时与建立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相互契合,有利于巩固团建工作的根本宗旨。

一、多重模式推进团建工作的时代背景

我国团中央不断在重大会议上提出要开展全团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文化相配套的方法举措,主要措施就是实现团建工作的多重覆盖和多重模式,提高团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共青团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完成党组织等相关单位交付的重要任务提供组织上的保证。随着社会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团建工作的多重覆盖、多重模式需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需求,同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相衔接,适应社会主义团建受体多种要求的满足。为社会群体的进步提供更好的组织支撑。

二、创新团建工作策略的意义

通过创新化的推动团建工作,能够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成长与进步,培养全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团组织自身的重要价值,实现党领导下的团组织的重要实际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的成长进步

大胆推动团建工作,推动跨行业、跨地域的團建工作的多种模式的创新,壮大团组织的力量,使得团组织在团员中发挥着 重要的引领作用。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力源泉,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也是创新创造的突击队。通过建构多种模式、多重创新的社会团建机制,有利于为广大青年团员提供不竭的方向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巨大的智力支持。随着当今的青年团体不断发生着新变化,价值多元化的变化,许多学生存在信仰风水的问题,个性化的存在,全民皆团的号召力在高校学生领域内出现了明显的缺失状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学校依照多种模式、全面覆盖的优越性,依托宿舍公寓、学生社团和团建组织,学生团员由单一性的隶属关系转向多层次的包含关系,这成为推进团建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有利于发挥团组织的重要价值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重要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中都有一定的地位描述。明确多重覆盖、多重模式在团建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效地组织广大青年团员在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需求上提供重要的目标保证,促进青少年个人成才、服务与贡献社会的需求,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凸显,因此采用多种创新性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培育21世纪的新人才。进一步巩固青少年所在的组织基础,加强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能力。

(三)多重模式、多重覆盖是团建工作的自身需求

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自己,不断促进自身适应国家现代化的社会需求。尤其是当前工作背景下,高校作为团建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团建工作的整体性已经有了非常大程度的发展,处于高原期的团建工作需要通过多重模式、多重覆盖,改进和加强自身的建设与规划。

我国团组织的相关性规范文件强调,我国共青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群众性,是先进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统一,两者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多重创新性的模式,尤其是全面覆盖体制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保持团建工作自身的创新与进步。

三、我国高校团建工作多层覆盖、多种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团建工作中多层次、多种模式齐头推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但是高校团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性的问题,比如团建工作重点的措施不到位,在执行力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忽视了团建工作中多层次的覆盖性,尤其是在主体的覆盖上,存在一些固有性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团建工作的开展。

(一)执行力的缺失

团建工作的多种模式和多层覆盖作为一种团建工作领域的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方法可以直接性的运用。理论源于实践的进步发展,同时实践又称为团建工作理念的源泉和动力。在我国高校领域内的问题中,由于缺乏多层覆盖的实际经验,在推广的执行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

(二)忽视了团建工作多层覆盖的过程性

共青团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只重视开幕式多层次的渲染,忽视了中间过程的长足推进。缺乏这种重视过程的工作作风,必然对团建工作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突出过程中的重点聚焦问题本应当成为团建工作的关键战略部署,但是我国团建工作中存在一些聚焦力度不够的过程性缺陷,严重阻碍了团建工作的稳步开展。

四、推进多种模式、多层覆盖团建工作的策略

共青团自身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团建工作的多种形式多层覆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创新化的路径。通过增强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构建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尤其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的趋势,创新团建工作的具体内容,应当成为我国团建工作进步的发展方向。

(一)增强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

通过多层次覆盖、多种模式推进的意识的贯入,能够促使团建工作者深入了解多层次覆盖的具体含义,在团建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作人员再从多层次、多模式的基本背景出发,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在团建工作的新模式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革命的发展趋势,实现团建工作的模式向更为前瞻性的方向推进。

(二)促进高素质队伍的建立

团建工作的高素质队伍是团建工作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完善队伍体系的建构,能够促进团建工作再进一步落实上起到一个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在高校创新建设团建工作的主要过程中,要求完善人才的吸收渠道,并且通过建立完善的团建工作的培训学习机制,推动团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将团建工作的多种模式的运用情况,作为考核工作人员的重要指标,将工作人员对团建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出来,促进工作人员在遵循客观的团建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坚持团建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党章》《团章》为基本依据,在保持团的根本性质、职能和组织原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认真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和基础,根据新情况、新形势的变化,促进团建工作对外开放,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推动多层次覆盖的过程中,注意特别要与实际的社会情况和党组织关系结合。团结带领共青团青年组织不断跟进党的领导步伐,实现共青团凝聚力的发挥,基本工作原则的遵循则是推进多种模式、全面覆盖的基础性要件。

(四)促进方式内容的创新

团建工作的多层次覆盖、全方位创新是在党机关的引领下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也是新时期共青团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石,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团建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众性,通过推进多层次、多模式的团建工作的改革,从班级团建、网络团建和公寓团建的创新模式出发,实现共青团的积极作用。

(1)班级团建内容。班级建团是学校团建工作的基本模式,在团员教育和管理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班级建团具有可接近性和积极性的优势。班级团建活动的创新要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出发,积极发挥学生的意识预见性,并对班级团建活动的开展进行评估与预测。深化以学生作为主体的班级团建工作的规划性改革,坚持共青团工作服务于学生政治生活、学习生活的主线。

(2)网络创新。在现代社会,网络团建成为学校团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模式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知识的宣传教育,并结合我国教育的实践,出版定期的电子刊物,积极引导大学生与团组织思想文化的交流,保持工作在一个步伐上有效进展。网络团建利用了大学生网络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公寓活动创新。我国高校的学生宿舍具有非常稳定的状态,因此通过学生公寓加强团建工作,不断从生活的点点滴滴,贯彻团建工作的宣传,文化本身就有确定的引导力,优秀的共青团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宿舍联谊的形式,引导青年开展宿舍团建工作,实现了团建工作的多层覆盖和全面发展。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先进的思想理论是共青团成长壮大的基础。开展团建活动的多层次性和全面覆盖性,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根本需求为主体建构社会化的团建活动,

(4)建立动态的团支部。建立动态团支部,依托学校宿舍、网络、社团组织等载体,与来自不同的团组建团支部,完成团组织的工作职能,这种动态团支部具有很强的动态性,灵活程度高,适应性很强。建立团建工作的专业性网站,通过利用网络传播的有利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设当代的共青团组织中指出,共青团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正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考验,工作思路要创新,工作方法要从多层次、多种模式和全面覆盖出发,有效增强团建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高校团建工作进入一个新台阶,提升团建工作到一个新的社会层次。

参考文献

[1] 陈淑桦.论高校团建工作多种模式的推进[J]中国青年研究,2016(12).

[2] 王平.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多种模式多层覆盖推进基层团建工作的策略[J]北京青年论,2015(9).

[3] 蒋航民.论多重模式推进团建工作的重要价值[J]中国大学生教育,2016(10).

[4] 武鸣明.论大学生团建工作的新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