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太行根据地冬学运动对农民群众的影响

2019-02-11冯信兴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农民影响

冯信兴

摘 要:太行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当时战争环境需要,利用冬日农闲时间,对根据地乡村社会农民进行的一种战时教育。这种战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大人农民的识字水平,在冲击广大农民旧有意识,激发广大农民的民族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同时,又掀起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变革,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整体地位,推进和加速了乡村社会的农民变革进程。

关键词:太行根据地;冬学运动;农民;影响

太行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教育实践,在对广大农民的落后意识进行全面冲击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整体社会地位。太行抗日根据地在八路军进入前,是北方较为闭塞、落后的地区。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0世纪30年代末期,但被太行山紧紧包裹着的太行农民,迷信、愚昧和落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地主在较为静止的社会状态中长久居于支配地位,广大农民在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习惯于听任统治者的摆布。他们把对神、对统治者、对族民的敬畏和顺从视为天经地义,显示出循规蹈矩的可悲性格。这些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观念形态,集中表现在广大农民的文化意识和行为实践中。冬学运动对这些落后的文化意识,进行了全面的冲击。

一、全面冲击农民群众旧有意识

(一)对封建迷信思想的冲击

经济文化落后的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神抵的力量成为农民精神的支柱和依托。“某些束缚人民的旧思想、旧习惯,尤其是迷信的思想和不卫生的习惯,仍然在人们的头脑和生活中留下相当牢固的深根。”妇女们为了求子,看病要么求神仙,要么请巫婆神汉;对于各种自己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都认为是神的力量和安排。冬学运动针对这些情况,开展反对迷信、倡导科学以及讲究卫生的宣传和学习。一是向农民讲解自然科学知识,把风雨雷电等常识编进冬学课本中,让农民在识字同时,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一是开设妇女卫生常识课,并开办助产训练班,教育她们科学地生活。对农村各种封建迷信组织进行揭露和斗争,大多封建迷信组织不仅竭力宣传迷信思想,面且也反对农民参加和支援战争。冬学运动对各种封建迷信组织的批判,农民进一步认清了这些组织真实本质,宣传了科学知识,使农民从迷信、保守、畏首畏尾、听天由命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

(二)对农民群众不思进取、消极冷漠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冲击

在当时的中国,由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广大农民政治参与意识被极大地限制和挫伤。他们往往被动屈从于统治者,不能广泛政治参与。李剑农认为:“中国的民众,几千年来,站在积极的政治活动之外,除了到最困苦的时候,对于某一方面表示消极的反对意思外,绝没有积极主动的意思表示。”在1937年夏,山西的农民就表现出对战斗不感兴趣。阎锡山对此不得不承认:“人民不关心他们的政府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他们的政府从不关心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战争中,通过冬学运动的具体教育,启发了农民,提高了他们政治文化水平,也逐渐解除了反动统治阶级加在广大农民精神上的桎梏。政治参与意识得到很大增强,觉悟和团结获得空前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战争进程。1940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减租法令时,农民还不敢相信,更不敢主动要求减租。一般佃户表现得很害怕,不相信能够减租;有些减了租的,又纷纷送回给地主;即使个别减了的,也得不到当时的舆论支持,以至于这些开始很积极的佃户,积极性在受到威胁与打压后又消沉下去。农民之所以不敢减租的“民隐”,不是农民不想争取自己的切身利益,面是出于对地主的恐惧和对现行秩序的认可与接受,这是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理念和态度。后来经过在冬学运动中的学习和体会,农民认识到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改变农村的种种不平等现象,从政治上经济上来反对封建压迫和束缚。结果是农民敢于减租,保证了减租的彻底执行。农民自身利益得到保证,其政治熱情也更为高涨,最终导致了乡村社会政治形态的重构和社会财富在各阶级之间的重新分配。

二、政治上,相当多农民进入党的基层政权

在冬学运动中,各年龄层次的农民得到了基本的教育,获得了长远利于,更是提高了他们管理乡村事务的能力。各种类型报纸的出版,其内容也紧密地和农民的劳动条件相联系,使得农民能够了解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以及战争前线的状况,这就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觉悟。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再继承父辈低下的社会地位,而是锻炼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骨干力量。“在新体制中,各方面的权力都掌握在贫农、中农手中;由于贫农、中农在实际组织力量中处于占绝多数的地位,所以他们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起来了,富农和地主只扮演象征性代表的角色。”农民从政治的组织和管理对象转变为乡村基层管理者,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农民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的亲合和认同,使太行根据地区域的政治形态由此发生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重构。“华北农民在中共领导下已逐渐从封闭、保守、被动的政治心态中走出,开始了对于新的政治形态的参与,这一不争事实,宣告旧政治形态的全面失效与农民对于新的政治形态的心理认同。”农民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其潜在的政治参与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

三、经济上,农民阶级在社会财富分配中具有至上权威

冬学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政府进行政策宣传、布置工作和了解情况的场所。中国共产党经常注意农民的战争积极性和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联系。1940年3月,晋东南的一篇报道指出:“群众主要的要求常常与他们自己的利害相关,只有从他们的要求出发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才能真正地动员群众,逐步把他们的利益和要求提高到民族的利益的高度,并为抗战胜利而斗争。”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行经济上的改良方法,使利益上的动态结构发生变化,从面引起系列反应,实际上造成了阶级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农村财富重新分配的事实。在冬学运动中,农民接受政府政策的引导,在政府的带动下,实行经济上有计划的有利于农民的社会变革。通过有组织的税收办法、减租减息政策、大生产运动及多种形式的劳动合作等调整生产关系的办法,使农民从地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调整了社会财富在各阶级之间的分配状况。“各阶级动态的总格局是:较富裕的人生活下降了,最贫穷的人以及接近这个阶层的人生活上升了。中国的阶级结构有所变化,或者说经历了一个‘中农化的过程。”社会底层的贫雇农获得了较大收益,总体而言农民自己的至上权威得到很大的加强。

四、冬学运动对抗战的积极意义

由于中国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农民知识程度非常低,“文盲在抗日根据地地区,多少年以来,都是占着90%以上的绝对多数”。这一状况大大阻碍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行抗日根据地所进行的冬学运动最显著的成就与作用就是为战争服务,为生产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冬学运动激发了农民的民族意识和抗日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抗战觉悟,使农民对抗战形势,抗日基本政策有了较多了解,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也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奴化教育,强化了游击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使之树立“民族至上”、“抗日高于一切”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太行革命根据地开展的人规模冬学运动,一方面对根据地农民的旧有意识进行了全面的冲击,农民的自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日趋强烈;另一方面根据地农民的整体地位获得了较大提升,相当多的农民进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政权,农民阶级在社会财富分配中具有着至上权威。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充分拓展了有利于革命和斗争的广阔空间,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它基本上完成了发动农民抗战救国、巩固根据地的历史责任,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12.

[2]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3] [瑞]达格芬·嘉图.走向革命—华北的战争、社会变革和中国共产党(1937—1945)[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第85页.

[4] [瑞]达格芬·嘉图.走向革命—华北的战争、社会变革和中国共产党(1937—1945)[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第11页.

[5] 江沛.华北抗日根据地区域的社会变迁评析[J].抗日战争研究,2000第2期.

[6] [瑞]达格芬·嘉图.走向革命—华北的战争、社会变革和中国共产党(1937—1945)[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第82页.

[7] [瑞]达格芬·嘉图.走向革命—华北的战争、社会变革和中国共产党(1937—1945)[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第20页.

猜你喜欢

农民影响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