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静脉炎的控制效果评价

2019-02-1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李丹郑海玉李志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置管胎龄静脉炎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李丹 郑海玉 李志红

近年来,PICC置管凭借诸多优势受到了临床高度认可被广泛应用,如:具有较长的留置时间、输注刺激性药物安全、可以对患儿血管予以保护,使患儿痛苦减轻和操作便捷等[1]。虽然可以获取一定的效果,但是置管后较易出现并发症,尤其是静脉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PICC置管患儿70例,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探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PICC置管患儿7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7月。将所有患儿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均分研究和参照两组,患儿各35例。研究组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分别为21例、14例,经核实后最大胎龄为38周,最小胎龄为22周,中位胎龄统计后为(29.88±7.66)周。参照组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分别为23例、12例,经核实后最大胎龄为38周,最小胎龄为23周,中位胎龄统计后为(28.36±7.98)周。在统计软件SPSS19.0中将研究组和参照组PICC置管患儿的基本信息输入,组间差异呈P>0.05,则说明数据结果统计学意义未产生。

1.2 护理流程 参照组:该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穿刺前对其臂围进行测量,置管当天配合湿热敷,时间为30分钟,之后每天3次,每次时间为30分钟,共进行4天的热敷。完成置管后指导患儿进行握拳运动,时间为10分钟,在此期间需适当将患儿患肢抬高。此外,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的穿刺点严密观察。

研究组:该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详情流程包括:①置管前的护理。待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事先评估患儿的血管情况,之后将个性化血管使用计划予以制定,这样可以为置管奠定良好基础。在置管前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缓解,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将置管程序和配合要点详细讲解,同时介绍置管成功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家属治疗自信心增强,从而提升配合度[2]。②置管期间的护理。在置管期间需再次与患儿家属交谈,告知患儿在手术期间较易出现的不良症状,这样不仅可以使家属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防止患儿发生血管痉挛。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期间,置管操作需由护师以上的人员完成,并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穿刺时需选取粗血管、路径直和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导管型号和口径需确保适宜,穿刺动作需确保轻柔准确,防止发生反复穿刺。送管动作也需确保缓慢和轻柔,防止损伤血管内膜。③置管后的护理。患儿完成置管后需配合微波局部理疗,之后指导患儿进行局部训练,如:握力等,洗澡时需告知将乳胶手套合理佩戴。④健康宣教。在置管前需将PICC术的优势、置管效果和配合要点详细介绍,同时将潜在的并发症告知,使家属对PICC治疗认知的同时提升配合度。在置管期间需对无菌操作强调,完成消毒后需对其活动情况进行控制。在手术期间需对患儿进行安抚,使其负性情绪得以缓解。患儿完成手术后需对置管侧手臂活动量严密检查,观察穿刺点,看是否发生渗血。完成置管后需将维护工作做好,告知家属不得让患者患儿大幅度运动和负重活动,防止穿刺侧发生肢体肿胀和静脉炎[3]。

1.3 指标的判定 对研究组、参照组患儿不同方法护理后的静脉炎发生率进行统计,之后在患儿出院前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包含非常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研究结果

2.1 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后的静脉炎发生率 研究组患儿予以护理干预,发生静脉炎的患儿有2例,比例为5.7%,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发生静脉炎的患儿有9例,比例为25.7%,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X2=5.2851。

2.2 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比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实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97.1%(34/35)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74.3%(26/35),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就新生儿科患儿而言,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加之患儿的年龄较小、自身的血管条件较差会将静脉炎发生率提升。因此,护理人员需事先评估患儿,并选取最佳置管时间,这样可以使患儿反复穿刺对血管的刺激减少。穿刺时需选取管径粗和直的血管,同时具有较少的静脉瓣和较好的弹性[4]。

通常情况下,若导管过粗会减慢血液流速,同时会引发变态反应,损伤血管内膜的同时使通透性增加,从而表现出以下症状,如:红肿和疼痛等。因此,在置管前需协助患儿将血管彩超检查完成,结合患儿血管的实际情况对型号合理选择。在非高速滴注的情况下,导管尽可能选择小管径,这样可以防止发生静脉炎。此外,在置管前需将无菌屏障予以建立,导管事先利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进行预处理。在置管期间需确保轻柔的动作,防止快速送管,损伤血管内膜。在此期间不得反复强行插管。若遇到阻力不得强行送管,避免发生反折[5]。

医院需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对静脉炎的早期症状和分级标准充分掌握。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尽早发现和主动干预,从而对静脉炎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6]。此外,PICC导管穿刺点上方需利用透明水胶敷料进行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行抑制,加快血液循环速度的同时使血管内膜损伤得以减轻,从而使静脉炎的发生显著减少[7]。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5.7%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25.7%,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此外,从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实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足以证实了护理干预更具优势。

综上总结,患儿予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使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患儿的满意度也可以有所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猜你喜欢

置管胎龄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