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

2019-02-11沈阳市妇婴医院110000张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医患针对性例数

沈阳市妇婴医院(110000)张玲

晕针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发病急骤,会伴有头晕眼花、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不良症状,甚至会出现休克[1]。因此,积极探讨引起患者晕针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以应对,对于预防晕针、促进医患和谐、提升就诊效率意义非凡。鉴于此,本院开展了此次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心理护理应用于预防门诊采血患者晕针的实际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38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9例。其中参照组男与女比例为28∶41;年龄在15~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8±10.05)岁。研究组男与女比例为26∶43;年龄在14~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02±9.58)岁。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予以传统常规护理措施:抽血前一日叮嘱患者禁止喝酒、吃药,禁食刺激性食物,多加休息;护理人员在抽血前将温开水、葡萄糖以及氧气等物品备好;对仪器进行检查,保证其完整性和正常使用;抽血时对患者予以常规消毒并告知其注意事项。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抽血前护理人员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确保其充分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及采血流程,同时耐心细致的为其答疑解惑,要保证语气的和缓温柔,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抚,构建温馨、和谐的诊疗环境;引导患者连续进行三次左右的慢吸气后慢呼气的放松呼吸,缓解其存在的紧张情绪和消极心理,以便增加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进行抽血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生理变化加以密切观察,患者一旦出现晕针前的征兆要迅速拔出针头,引导其以头低腿高的姿势进行休息;如果患者晕针的情况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在将针头及时拔出后,搀扶患者平躺休息,期间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同时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以保证顺利完成抽血工作[2]。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出现晕针的人数,分别计算晕针发生率并比较;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总体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晕针发生率(4.35%)低于参照组(15.94%)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7.10%)高于参照组(85.51%),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患者在接受抽血的过程中出现晕针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分析各种原因可知:心理因素是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主要是因为患者抽血时存在紧张以及恐惧的不良心理,导致其迷走神经出现亢进和兴奋的情况,内脏器官血管有效扩张的情形下,会出现短暂的心肌收缩无力以及心率变缓的情况,导致大脑因供血不足而出现血管性晕厥;另外,患者的体质、体位等因素以及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刺激也存在着导致其晕针的风险[3]。因此在抽血时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予其针对性、差异化的心理疏导。通过向患者深入阐述采血目的及方法,提高其正确认识,消除其内心可能存在的担忧,从而促使其采血依从性的有效提升。另外,在沟通过程中保持语言的通俗易懂以及态度的和蔼可亲,缩短医患彼此距离,增加医患之间信赖感,从而促使护理工作更为顺利的开展,并保证抽血工作的顺利完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晕针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晕针情况。

综上所述,积极分析患者晕针原因并预计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晕针情况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医患针对性例数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