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019-02-11李蕊岑陈吉祥雷亚莉蒋贤雯洋翰玮唐怀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睾酮雄激素前列腺癌

李蕊岑,陈吉祥,雷亚莉,蒋贤雯,洋翰玮,唐怀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a.健康管理中心,b.泌尿外科,四川 成都 610041)

前列腺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好发的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增人数达66万,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0%[1]。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与种族的特征性[2,3];主要发病于老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60-70岁,约有1/6的男人在这个年龄段被诊断为前列腺癌[4],2/3的前列腺癌的发病年龄高于65岁[3]。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新增前列腺癌人数超过6万例,死亡达26600例[5]。近年来学者们对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的分析,至今尚无统一结论。

1 年龄

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美国前列腺癌患者39、40~59、60~69及70岁以上的患病率分别为0.01%、2.43%、6.42%和12.49%[6]。老年人群不仅前列腺癌发病率高,而且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3]。这可能与老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免疫力等身体机能减弱有关。此外,老龄人群前列腺癌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多合并较多基础疾病甚至会同时罹患多个系统的肿瘤,因此对于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应早诊断、个体化治疗。

2 种族和地理位置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差异很大。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最高,每年新增前列腺癌人数达到161/100000,亚洲的发病率最低,每年新增前列腺癌人数为1.9 /100000[7]。亚洲地区以日本、以色列等西方化较重的国家发病率较高,每年新增前列腺癌人数(20~50)/100000,而印度、泰国、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发病率较低,每年新增前列腺癌人数(1.4~8.4)/100000[8]。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别可能与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发达地区有限的医疗条件及人群落后的保健意识等有关。

3 基因、遗传与家族史

前列腺癌是一种基因疾病,由染色体基因的突变累积、癌细胞侵袭扩散致病。目前发现的易感基因主要有RNASEL,、ELAC2、MSR1、OGG1,、CHEK2、BRCA2、PON1 和 GDF15等,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存在功能缺陷,对癌细胞的抵抗作用较弱[7~9]。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增加5%~10%患前列腺癌的概率[3]。基因突变出现在生殖细胞中就会遗传给下一代[8]。一项涉及3695 人的大规模研究报道表明,当父亲和兄弟都患有前列腺癌时,该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而且当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时,其后代在65岁以前诊断出前列腺癌的概率明显增加[3]。

4 雄激素

雄激素影响前列腺的生长、增殖、分化,是调节前列腺生理过程的重要物质,主要包括睾酮和双氢睾酮[7,10]。Meta分析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与总睾酮、游离睾酮、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雌二醇、游离雌二醇和雄烯二醇等性激素水平无关[11]。一项涉及18882例的随机对照实验表明,非那雄胺可预防或延缓前列腺癌的出现,有利于降低泌尿系统疾病的风险,但必须权衡这种益处和性方面的副作用以及增加高级别前列腺癌风险等问题[12]。Pastuszak等[13]研究发现在补充了雄激素的同时,前列腺癌患者并未出现疾病的进展。这可能解释为雄激素虽然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但这一促进作用存在着饱和现象,即雄激素水平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发展在机体内存在饱和值,如超过饱和值,进一步的生理性补充雄激素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同时也不会导致前列腺癌的发展。但这一理论仍有待进一步强有力的研究予以证实。老年男性是否可适量的给予雄激素提高生活质量仍是目前有待进一步讨论的焦点。

5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具备以下5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3项以上时可确诊为代谢综合征:肥胖BMI≥25 kg/m2;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升高>1.7 mmol/L 或已确诊高血脂并治疗者;空腹血HDL-C<1.03 mmol/L(男)或已确诊高血脂并治疗者;血压升高,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空腹血糖(FPG)≥5.6 mmol/L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14]。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概率呈正相关,但也有一些高质量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仅与高级别前列腺癌的发生概率相关[15]。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生危险,而且随着代谢综合征成分的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增加[16]。

肥胖患者因为体内新陈代谢和性激素的改变,被怀疑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一些研究表明肥胖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肥胖患者PSA相对较低、穿刺的概率低、穿刺阳性率低,因此导致前列腺癌诊断率较低。肥胖与高级别进展性前列腺癌发生率及死亡率呈正相关[17]。肥胖能增加高级别前列腺癌约15%的发生率,增加7%~23%的死亡率[18]。此外,肥胖程度和体脂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人群BMI每增加5,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5%,进展性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12%[19]。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单个疾病对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的影响尚存争议。

6 炎症与性传播疾病

炎症与性传播疾病对前列腺癌发病的影响尚无定论。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淋病、梅毒、前列腺炎并不会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20]。淋病、人乳头状瘤病毒等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21]。这可解释为泌尿系统合并炎症后导致细胞更脆弱,而更容易恶化成癌细胞。虽性传播疾病导致前列腺癌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但医师有必要向男性患者普及性传播疾病的同时也应该强调性泛滥潜在的众多风险。

7 生活习惯

性生活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尚无定论。既往有研究表明,过早开始性生活和性伴侣数量过多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7]。但也有调查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与性伴侣的数量无关,成年早期射精频率的增加反而会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22]。Meta分析表明,吸烟增加前列腺癌的死亡危险,且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呈剂量依赖性,与每天的吸烟量成正比。前列腺癌患者放疗后吸烟患者的复发率是非吸烟患者的5.2倍,有吸烟史的患者是非吸烟患者的2.9倍[23]。前列腺癌风险可能与酒精量有关,有研究表明每天饮酒3次增加前列腺癌风险[24],而近期的循证医学较高质量等级的调查分析显示前列腺癌与饮酒无关,甚至大剂量的饮酒也不会增加前列腺癌的风险[25]。

8 饮食

脂肪摄入量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关。大量的摄入动物脂肪通过提高体内的睾酮水平来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26]。肉的摄入量和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度相关。每周肉的食用达到5次及以上者,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高于每周食用1次肉的人[27]。高质量调查表明随着奶制品摄入量的增加,前列腺癌及侵袭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8]。维生素D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减少癌细胞转移[7]。25-羟基维生素D的增高具有降低致死性前列腺癌的风险作用[29]。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同时兼具一定的抑制前列腺癌的作用。维生素E包括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两类。血液中生育酚的水平与前列腺癌的风险成反比。此外,经常摄入番茄红素或硒的人群能降低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30]。而一些坚果类食品中富含多种维生素活性氧化物质等,也能降低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故在日常生活中适量的食用此类食物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正确认识其年龄、种族、地理位置、基因、遗传、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避免代谢综合征、性传播疾病,减少烟、酒、肉、脂肪、奶制品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摄入量可能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危险。

猜你喜欢

睾酮雄激素前列腺癌
浅谈睾酮逃逸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运动员低血睾酮与营养补充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微小RNA-424-3p和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和迁移影响的比较
正说睾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