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法在减少门诊中药房调剂差错中的效果

2019-02-11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474750汤红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药房调剂中药饮片

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474750)汤红刚

在医院中药房中,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主要分为审方、调配、复核、发药四个环节,其中调配是整项调剂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也是调剂差错发生率最高的一项环节[1]。若发生调剂差错不仅会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影响医院形象,还会直接危害病患的用药安全。为进一步改善中药饮片调剂质量,我院中药房于2018年4月开始在日常管理活动当中融入了PDCA管理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门诊2018年4月~2018年6月间(PDCA循环实施后)开出的2816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组;另取2018年1月~2018年3月间(PDCA循环实施前)开出的2411张中药处方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严格执行院内中药饮片调配、发放制度,即中药师依据临床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方、配置,随后逐一核对,确定无误后包装、发药。而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融入PDCA循环管理:(1)P(计划)阶段:成立中药饮片调剂质控小组,由药房主管担任质控小组组长,另选取4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药师作为小组成员。小组通过文献查阅、鱼骨图法、头脑风暴法以及对以往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事件作总结,归纳出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处方中中药饮片种类过多、饮片的规格或炮制规格类型较多、处方剂数特殊等),小组探讨出优化措施并由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小组成员负责执行。(2)D(实施)阶段:①对于中药饮片外观性状类似做好标识:将听似以及看似的中药饮片间隔排列,如熟地与生地;在看似的中药饮片处贴上“易混淆”标签,如川断与川牛膝、肉苁蓉与制黄精等,以便于工作人员在调剂或饮片上架是能够清楚识别饮片。②增加相关中药饮片规格:现有的包装中浮小麦、淮小麦只有10g,但在实际临床中见一剂中多用到30g的浮小麦,故临床可新增30g的包装规格,以减少药品数量上的差错。③调整药物斗谱排列规律:药房主管应与临床医师沟通好,让其尽量将药物作用相似或相互配伍专治某一疾病/症状的药物集中排列在一起,以免漏药。④药物上架或退回的药物上架应安排专人负责,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要求药房工作人员在发药前细心核对药物,避免加错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在研究时间内出现调剂差错的几率以及剂数为7的处方其平均摆药时间。其中,调剂差错主要指漏配或错配药物品种、多配或少配药品数量、剂数错误、漏装药物错误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经t检验,(±s)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研究组中药处方调剂差错率(0.99%)较对照组(2.86%)更低(χ2=24.874,P=0.000)。此外,剂数为7剂的处方研究组平均摆药时间为(6.01±1.8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7±2.6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82,P=0.001)。

3 讨论

PDCA循环是由相互独立的四个环节(计划、执行、检查、改进)所构成。在PDCA循环实施过程中,会对质量管理问题当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解决方案并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会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达成预定目标,并从执行过程中提炼出成功经验,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以更好地改善问题[2]。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中药房调剂差错多,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调剂差错率较对照组要低,且其处方的平均摆药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与沈云士[3]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实施PDCA循环后门诊中药房的药品调剂质量有所提升,可降低相关差错事件发生率,并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综上,在门诊中药房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剂差错率,确保用药安全性,还可缩短处方的摆药时间,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用药服务。

猜你喜欢

中药房调剂中药饮片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要不要服从调剂?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虚拟中药房”破中医药服务瓶颈
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