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能源转型鼓与呼

2019-02-10王斌

风能 2019年7期
关键词:尔茨新能源能源

王斌

选择新能源图书出版的初心

在传统能源日益枯竭的当下,跨越式的能源革命如何实现?以往西方式的高化石能源消费模式,在有限的资源供给和巨大的环境约束条件下,已然走向穷途末路。这注定只是一条少数人能够发达和实现现代化的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死路。中国要想完成现代化,必须另辟蹊径。中国需要自己的能源革命与发展方式创新。

中国梦的目标是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能源的消费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量。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消费大量的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例如,美国1990年人均消费11吨标准煤,日本同年的水平为5吨,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为6吨。如以美国的标准计算,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能源年消费总量将达165亿吨标准煤(以15亿人口计),这比200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130亿吨标准煤还要多出近27%:如以日本的标准计算,我国在21世纪中叶的年均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7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130亿吨的60%。

这将对全球气候产生什么影响?199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亿吨,以日本的标准为衡量,到21世纪中叶,仅中国实现现代化这一项因素,届时就会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近100亿吨的水平。就算我们能够解决好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作为《巴黎协定》中关键的碳排放指标肯定是达不到了,所以,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中国很难再重走一遍。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注定只能走上另外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即发展方式的创新之路。从能源的角度来说,就是一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清洁发展之路。

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只能开源和节流并重,坚持两条腿走路。节流相对比较好解决,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商业上来说,只要提高能源的价格,节约能源之路就会自然而然地走通。当然能源作为一种基本生活和生产物质,其价格不能脱离实际的生产和消费水平而定得太高,如果定得太高,也容易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开源也很好理解,就是用新的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虽然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并不代表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路径就会水到渠成,一帆风顺。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旧能源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作为编辑,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新能源的关注和关心。无论从中国的资源优势还是国家能源的安全角度出发,我们都不应当放弃对于能源转型的追求。促进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我们带来诸多的优势,更清洁的环境,更稳定、更安全的能源供应,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产业发展机会。所有这些汇聚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股悄然改变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潮流。它会给我们每个人创造平等获取能源的机会。在能源转型上,只要我们坚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新能源就会更快地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普通百姓就都能分享新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带来的成果。征途漫漫,任重道远。能源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整个社会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我们在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清洁能源转型的同时,其实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能源转型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只有扎扎实实把能源革命的全球共识转化为全球的一致行动,这场革命才有可能走向成功。作为一名鼓呼能源革命的出版工作者,我希望能够为能源革命的早日到来发一份自己的光,尽一份自己的力。这也是我6年来坚守新能源领域出版的初心之所在!

新能源图书出版历程回顾

从2013年开始策划新能源的第一本图书《重塑能源》,到现在推出《太阳的胜利》,我们和鉴衡认证中心已经进行了6年的合作。这6年中,我们双方密切合作,打造了三本新能源领域的图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借此机会,我想对已经出版的三本图书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重塑能源》

《重塑能源》于2014年6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鉴衡认证中心共同推出,这也是我们双方的第一次合作。该书的作者卢安武(AmoryLovins)是美国一名物理学家,也是世界著名的能源问题专家。卢安武毕业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曾任教于牛津大学。他同时是洛基山研究所联合创始人之一、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在过去40年里,担任过5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顾问。

该书的主要观点是:石油和煤炭已经帮助我们建造了人类文明,为我们创造了财富并充实了数十亿人的生活。然而,它给我们带来的安全、经济、卫生和环境成本却超过它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商业上可行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便成为各国政府决策者及商业、学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图书聚焦于美国企业如何能在2050年传统能源枯竭之前,实现向新能源时代的全面转型。

作者在书中明确指出:立足干现有技术,不需要强制执行公共政策,在企业持久利润的引导下,就可以实现更可靠、更安全并且所有人都能够负担得起的新能源世界,从而解决能源危机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分别从交通、建筑、工业和电力四个领域,详细绘制了一幅重振新能源产业的商业模式路线图,同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可创造出5万亿美元的巨大商机。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卢安武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全新的新能源商业开发全景路线图,为即将迎来化石能源枯竭期的经济指明了航向。同时,图书凝聚了美国落基山研究所数十位科学家、工程师、建筑师、经济学家、商业专家和其他从业人员历经数年的工作成果,为我国的能源转型研究提供了一套可以复制的方法论。

二、《光伏的世界》

2015年10月,《光伏的世界》是我们双方推出的第二本有关新能源的图书。该书作者沃尔夫冈·帕尔茨(Wolfgang Palz)博士是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员会(WCRE)主席、全球生物能源伙伴关系委员会成员、国际太阳能学会理事会名誉成员、欧盟委员会顾问。帕尔茨博士一直投身于全球光伏发展的研究工作,在該领域积累了50年的丰富经验。作为目前推动全球光伏发展的先驱代表,他致力于为全世界的民众提供成本更加低廉的电力。这也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光伏发展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文集。书中既包括帕尔茨博士本人在50多年的新能源事业中,对光伏发展的深入了解和系统总结,也包括全球范围内从事新能源行业的专业人士对光伏艰难发展历程的回顾、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个人在光伏建设等工作参与中点点滴滴的记录。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光伏的世界》一书的主题: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军人物为您讲述光伏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三、《能源和交通的清洁革命》

2018年5月,我们又合作推出了《能源和交通的清洁革命》一书。该书的作者托尼·西巴(Tony Seba)任教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目前在该大学教授创业、创新和清洁能源课程。他的课程包括“了解和领导市场的创新”“清洁能源和清洁运输的市场和投资机会”“创业企业家融资”。他拥有20多年的快速成长型、创新型科技企业经验,也是硅谷知名企业家、高管,互联网巨头思科系统和网络安全的标准制定者RSA数据安全公司的早期员工。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和硅谷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这本书的风格和观点具有极其鲜明的硅谷范:他在书中展现了作为IT及互联网技术的创新龙头——硅谷怎样促使石油、核能、天然气、煤炭、常规电力设施及传统汽车在2030年走向穷途末路的场景。

革命是他书中的核心词汇,他在书中大胆预言:利用比特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硅谷将颠覆传统的能源和交通运输业,而太阳能正在颠覆所有形式的常规能源。出版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以一个硅谷人的视角来看待能源和交通领域发生的革命。托尼在书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能源与交通的工业时代正在让位于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基础的时代。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将终结传统的基于原子的能源和交通运输产业。

为什么选择出版《太阳的胜利》

伴随着投资的增长,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在全社会发电量中的占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早已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2000年,我国光伏发电和风电占全社会发电量的比值接近于零,到2018年年底,占比已经接近8%。光伏发电和风电突破10%的比例,从而进入主流能源行列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为了促进新能源更好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本世纪前20年新能源发展所走过的历程进行一番梳理,总结其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为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基于这一目的,我便开始留意这方面的选题资源,恰好鉴衡认证中心的于贵勇向我推荐了帕尔茨的一部最新力作,主旨内容刚好和我要策划的图书相符。收到初稿后,马上开始阅读,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图书的标题是《太阳的胜利(2000-2020)——太阳能征服世界》,从标题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书稿的整体内容。图书对光伏、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在21世纪前20年的技术、产业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梳理和总结。总之,这是一部完全符合我选题思路的书稿。

《太阳的胜利》特色

本书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图书的阅读体验。新能源的图书,因为专业性强,容易写得乏味而无趣,这样就会把许多想了解这方面知识的读者拒之门外,从而造成图书的读者群体范围狭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帕尔茨在写作上做出了诸多的创新。首先,他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优美的文笔,把专业性极强的技术产业史讲得既深刻又易懂。与此同时,他还特别注重全书的科普性。比如,为了让读者明白太阳能的来源,他特意在第一章讲述宇宙、太阳、地球的形成,为读者讲述了一段简洁完整的宇宙演化历程故事。这样处理,就让读者能够明白:地球的能源来自于太阳的馈赠。读完第一章后,我不由得为帕尔茨的这一处理手法拍手叫好。

在讲到光伏电池的发电原理——光伏效应时,帕尔茨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又花了相当长的篇幅结合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来进行阐释。在讲述这些原理的时候,他穿插了许多物理学史上为光伏效应作出贡献的物理学家的故事,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让人感觉不是在读一部乏味的技术读物,而是在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书。这样的写作方式,大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让人感觉原来读产业技术类的图书也可以生动有趣。

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文关怀,又在写作形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尽最大可能摒弃了公式和图表,这样做大大降低了图书的阅读门槛,扩大了读者的覆盖面。

結语

回顾这6年的新能源图书编辑历程,特别要感谢鉴衡认证中心的秦海岩和于贵勇,没有他们的支持,这几本新能源图书很难取得应有的反响。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通力协作,完成好《太阳的胜利》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制工作,为读者奉献一本精品之作。

猜你喜欢

尔茨新能源能源
朔尔茨的公文包用了近40年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全能状元富尔茨
丰富的能源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