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新课标教学案例学习与启示

2019-02-10范艳花孙颖蕾柏��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案例新课标化学

范艳花 孙颖蕾 柏��

[摘           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中有两个“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这两个案例一个属于理论教学,另一个属于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一线教师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选择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方面的设计特点,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对新课标的落实以及“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  素养为本;氧化还原反应;案例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234-02

一、引言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内涵发布,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的为分学科课程,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依托各学科教学来共同努力完成[1]。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和调研,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各门学科课程设计的灵魂性概念。化学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化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但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实到每堂课中,而一线教师对于素养为本的教学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提高一线教师素养为本的教学能力是新一轮课改的要务之一,尤其需要学习和研究新的课标。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部分提供了两个“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分别是“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和“氯及其化合物”,一个是概念理论内容,一个是元素化合物内容,学习和研究这两个案例对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選择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方面的设计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希望能帮助高中一线化学教师把握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的灵魂和特点。

二、“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该案例设计了第1课时,包括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与评价思路、教学流程、案例说明等四个部分。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发现该教学设计在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素材等几个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紧扣核心素养

从表1可以看出,该案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一致,都围绕化学核心素养展开,要求学生从认知经验出发探究氧化还原现象,进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接着突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社会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从现象到本质,再到应用,螺旋上升、逐层递进、逐级深化,深入贯彻了新课标的主旨要求。

(二)学习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是连接核心知识和具体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2],将整节课联系起来。该案例设计的学习任务如表2,四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将学生从生活现象带进具体知识的学习,再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学习任务的解决又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选取真实的教学素材,突出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有别于以往的先学后练,知识本位的设计思路,该案例注重真实素材的选取,无论是月饼盒中为什么放置脱氧剂还是汽车尾气如何处理,都是真实的教学素材,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突出了化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逐层深入,同时也是新课标从素养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化学学习情境功能的新的概括[3]。

(四)教学评一体化

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教与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2]。和以往的教学设计相比,该案例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的一致性,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教师的教和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注重每节课、每个环节的教和评,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以纠正,充分发挥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这将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启示与建议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知识本位的教学现状需要改变。然而要使素养为本的教学落到实处,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关键,为了使一线高中化学教师掌握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和设计能力,笔者在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启示与建议。

(一)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

在达成显性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挖掘显性教学内容下面隐藏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时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要务。

(二)选取真实情境的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的选择应尽量从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生活现象或社会事件出发,以具体的教学任务,可以是有实际意义的实验探究方案为载体,促使学生在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实验探究等活动过程中去自主建构知识[4],在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书本到真实世界,真正能够运用知识,构建解决问题的知识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三)注重化学日常学习评价

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并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化学日常学习评价,深度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节课、每个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四)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一个个学习任务将整节课串联起来,不同的任务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

(五)深入挖掘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化学推动了社会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比较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较少。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可以更多关注知识在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可以结合化学前沿教学设计,体系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相对于旧课标来说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那么变化越大,就意味着在教学工作中的改进越多。广大一线教师要更新思路去贯彻和执行新课标,依据新课标来制定教学方案,重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望本文能够为高中一线化学教师提供一点帮助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朱鹏飞,陈凯,徐惠.我国台湾地区自然科学领域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及启示[J].化学教学,2018(9):11-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8-72.

[3]郑长龙.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J].化学教育,2018,39(9):41-47.

[4]邵传强.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引入真实情境的教学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5):12-15.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案例新课标化学
样板案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