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

2019-02-09张清喜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期
关键词:泥石流滑坡灾害

张清喜

(河北省煤田地质勘查院,河北 邢台 054000)

近年来,随着全球地壳运动进入频繁期和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加剧,我国已进入地质灾害频发期。据自然资源部统计:2018年,我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966起,造成105人死亡、7人失踪、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矿山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影响了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2]。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形成的,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或损失的一种地质现象。它具有高隐蔽性、高突发性、强破坏性的特点,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预防、避让和治理地质灾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诱发因素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1.1 客观因素

①气候因素:气候因素的变化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温度、降水等变化最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了加速作用;②地形地貌因素:特殊的地形地貌间接地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形切割强烈、坡度大、山体分化破碎严重的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③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地质灾害;④植被因素:不同类型的植被和植被覆盖率直接或间接着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根系的深浅及喜水性的强弱对水文效应和土体性质的改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2 人为因素

①削山建房:由于部分地区建设用地紧张,人们开始向山要地,在山地丘陵开挖山体建造房屋,尤其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水淹没区、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削山建房加速了地质灾害的发生;②开山采石:不合理不合法的开山采石活动破坏地表原生植被,造成山体裸露,碎石、尾砂淤塞水源,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平衡,部分企业未能按照矿山资源规划进行开采,有的甚至在禁采区进行开山采石活动,加大了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系数;③开挖边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开挖边坡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及崩塌,沟道中随意随意堆放弃土或废渣,形成泥石流的物源,在强降雨情况下造成泥石流灾害。

2 主要地质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类型划分十分复杂,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按其成因、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速度、发生区的地貌特征、地质灾害的物质分类及生成空间进行分类。自然资源部按发生处所和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分为12类、48种。在48种灾害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3]。

(1)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沟谷深壑等地区,在强降雨或其他自然灾害作用下,突然爆发并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一种特殊洪流[4]。它具有较强的突然性以及流量大、物质容量大、流速快、破坏力强等特点,对山区开发和建设危害很大,尤其对山区的城镇、村落、铁路、公路、水利设施等危害最为突出。泥石流与崩塌、滑坡的关系极为密切,后者是其重要的物质来源。此外,乱砍滥伐、开山采石、采石弃渣水等也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所以,泥石流的防治工作难度很大,对其防治应做到全面、统一、综合系统治理,宣传教育、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三管齐下才能到达治理灾害,保护环境的目的。

(2)滑坡。滑坡指在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滑移的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5]。滑坡具有频度高、地域广、灾害重的特点,有的灾害甚至毁灭性的,严重影响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对滑坡的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常用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截排水工程设计、减重反压工程设计、挡土墙工程设计、抗滑工程设计、微型桩工程设计等。

(3)地裂缝。地裂缝指土体、地表岩层在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作用下产生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按其成因,地裂缝分为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和混合成因地裂缝三类[6]。地裂缝灾害具有直接性、三维破坏性、渐变性、群发性和区域性、随机性和周期性等特点,给城市管网、交通工程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目前,地裂缝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抗拒性,但通过采取立法,制定相应规范、规程,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相应工程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对单体建筑物的破坏,而对跨地裂缝而建的道路、桥梁等工程,只要措施得当,也可减轻其破坏程度。

(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土体、地表岩层在自然或人类活动作用下,导致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地面塌陷的诱发因素很多,主要是由于地下水采空、过量抽采地下水、人工振动、地表渗水等因素造成的。根据其形成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可以分为采空区塌陷、岩溶塌陷和黄土湿陷[7],其中岩溶塌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发生频率高、诱发因素多,对人身财产威胁最大。治理地面塌陷的方法主要包括:填堵法、跨越法、强夯法、灌注法、深基础加固法、控制抽水等。

(5)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指地层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下沉或压密变形,从而导致区域性的地面标高下降。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构造下沉、地震、火山活动、气候变化等;人为原因包括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开采固体矿产、岩溶塌陷、软土地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固体沉降等[8]。地面沉降具有波及范围广(建筑物地基下沉、基础开裂;损害交通管网;海水倒灌等)、下沉速率缓慢的特点,因此,对灾害的易发区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采取控沉措施、防护措施、避灾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3 结语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多样,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建设。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几点值得重视:第一,加强防灾减灾常识的宣传教育,使民众具备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第二,加强对人口密集区、重要军民设施周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力度;第三,完善监测预报网络,加强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第四,综合采取治理措施,处理好次生灾害的防治工作;第五,健全保障机制,加强人员、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猜你喜欢

泥石流滑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泥石流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