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全切术后盆腔平滑肌瘤一例

2019-02-09李思文

关键词:附件平滑肌肿物

李思文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患者,女,52岁,因“发现‘盆腔肿物’2天”于2018年2月26日入院。患者2005年因“多发性子宫肌瘤”于外院行全子宫+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不详。手术后定期复查,2018年2月24日于当地医院行彩超提示盆腔内可见约7.5*5.5 cm稍低回声,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建议上级医院治疗,患者遵医嘱来我院,门诊行盆腔核磁提示:盆腔内可见两个团块混杂长T2信号影,DWI呈稍高信号,病灶较大者约5.6 cm*7.9 cm*8 cm,边界较清。行CA125提示:12.3mIU/ml。建议入院手术治疗,自发病来患者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无腹痛,无发热,体质量未见明显减轻。入院查体:T 36.7℃,BP 118/81 mmHg,P 92次/min,R 19次/min。头颈胸发育正常,心肺未及异常,肝脾未触及肿大。腹部平软,压痛(-),反跳痛(-),下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良好。专科查体: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残端愈合好;子宫:未触及;附件:左附件未触及;右附件区扪及包块约8 cm×6 cm,质中,压痛(-),活动度欠佳;其左上方腹正中处扪及包块约5 cm×4 cm,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尚可。入院诊断:盆腔肿物性质待查。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复查彩超提示: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内可见大小约76*60 mm非均质回声,CDFI:可见点状血流信号。HE4示:47.85 pmol/L。其余血尿常规等无异常。根据患者病史及影像学报告,术前初步考虑肿物可能为右卵巢来源,亦不除外肠道及泌尿系来源。于2018年3月22日于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探查盆腔见腹壁正中切口层下方存在一肿物,大小约6 cm*4 cm*2 cm,边界清晰,质地中等,完整切除肿物,进腹腔内探查,大网膜粘连于前腹壁,右侧残端盆壁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8 cm*6 cm*5 cm,边界清晰,肿物与大网膜、小肠及右半结肠粘连,右半结肠系膜探查到一个大小约1.5 cm*1 cm*1 cm肿物,边界清楚。右侧附件无明显异常。左侧附件未探及,左伴结肠广泛粘连于左侧盆壁及左侧残端。术中分离黏连后将肿物完整剥离,残留包膜缝扎止血,术中送快速病理,病理回报:(腹壁及盆腔)梭形细胞肿瘤,细胞丰富。将肠系膜肿物完整剥离,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术后病理:(腹壁,盆腔及肠系膜)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局部伴玻璃样变性,肿瘤大小分别为5.5 cm*4 cm*2 cm、9 cm*7 cm*3 cm及1 cm*1 cm*1 cm。

讨 论

平滑肌瘤是间叶来源性肿瘤,为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产生的,有平滑肌细胞存在的组织器官更容易发生,曾报道的部位包括胃肠道、心脏、膀胱及血管内平滑肌瘤等,多数为良性肿瘤[1-3]。而介于良性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之间存在一组肿瘤,病理类型较多包括,例如: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核分裂活跃型平滑肌瘤、奇异型平滑肌瘤、不典型平滑肌瘤及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等[4]。而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平滑肌瘤,有学者猜测其他部位平滑肌瘤,尤其是盆腔平滑肌瘤可能与既往子宫肌瘤有一定关联。该例患者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且此包块仅为体检发现,无其余并发症。当地医院考虑患者已行全子宫切除术,故未联想到该盆腔包块与妇科疾病有关,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但也有相关文献报道,因长期未能未确诊,肿瘤长期压迫相关部位,导致如输尿管梗阻及硬化进而导致肾积水,延误病情,也对手术造成一定困难。该例患者因无法提供上次手术病理报告,无法得知既往是否为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故无法推测为原发或复发。所以子宫肌瘤术后的患者,尤其病理类型为交界性平滑肌瘤的患者术后随访显得尤为重要,尽早发现及治疗,可以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附件平滑肌肿物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