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我国生活类慢综艺的创新策略
——以《亲爱的客栈Ⅱ》为例

2019-02-08王广振

人文天下 2019年23期
关键词:客栈综艺受众

范 晨 王广振

近年来,生活类慢综艺占据了我国综艺市场的半边天,《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等节目都收获了良好的收视和口碑。本文以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Ⅱ》为例,对节目立意、模式、内容三方面的创新策略进行解析,旨在为我国生活类慢综艺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018 年,湖南卫视推出了生活类慢综艺《亲爱的客栈Ⅱ》。《亲爱的客栈Ⅱ》在《亲爱的客栈Ⅰ》的基础上,以其深刻的立意、立体的模式和多元的内容,一经推出,立即吸引了受众眼球(见表1)。除了在收视上取得较高的成绩外,更受到官方媒体的点名表扬。2018 年11 月,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发表《接地气、去浮躁!综艺+公益,扶贫路上出新招》一文,特别指出《亲爱的客栈Ⅱ》在去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的同时,以“综艺+公益”的探索,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

一、《亲爱的客栈Ⅱ》节目立意创新

节目立意是一档节目的思想和灵魂所在,为节目其他方面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方向,所有的节目内容都在节目立意的引领之下设立。生活类慢综艺的优点在于通过“情感的经营”向受众传递“慢享生活”的理念,以达到释放压力、抚慰心灵的舒缓功效。通过梳理近年来我国生活类慢综艺的节目立意,不难发现,在众多慢综艺节目中,节目制作者多将关注点聚焦于受众本身,即侧重节目的人文关怀,而对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的思考则稍显薄弱。

《亲爱的客栈Ⅱ》以“创造美好生活”为节目基本立意,将公益精神引入节目,从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丰富节目立意,实现从“小美好”到“大美好”、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为我国生活类慢综艺的节目立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表1 《亲爱的客栈Ⅰ》与《亲爱的客栈Ⅱ》的对比分析

(一)精准扶贫:力行授人以渔

与其他生活类慢综艺“人走茶凉”的经营结局不同,《亲爱的客栈Ⅱ》这一节目从播出到结束,既立足于当下对情感的经营,又立足于未来村庄旅游业的发展,处处渗透着“精准扶贫”的理念。在“精准扶贫”立意的阐述方面,湖南卫视放弃了综艺节目惯用的请上级领导走访慰问贫困户的“形式主义”,而是通过雇用鹿村村民作为客栈“素人员工”的方式,既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又在潜移默化中向村民传递客栈经营技巧。在节目的最后,湖南卫视还将“亲爱的客栈”无偿捐赠给地方政府,将其作为精准扶贫基地,并承诺会跟进客栈后续的运营管理,真正做到了“人走茶暖”。

(二)生态环保:呵护绿水青山

《亲爱的客栈Ⅱ》的拍摄地点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鹿村,该地是一座鲜为人知、植被茂密的天然氧吧,生活着一群可爱的梅花鹿。节目组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彰显“生态环保”的节目立意,在客栈建设过程中,客栈主体皆采用环保节能的“地球仓”,通过车辆运抵内蒙古阿尔山,根据不同地势起伏与景观环境进行摆放,有效避免了在阿尔山组建的困难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为了保护土地不被破坏,在搭建客栈期间,节目组还特意铺设环保木板以便大型起重机通行。

(三)文化传承:挖掘文化资源

在节目录制伊始,老板娘刘涛就许下心愿:“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客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把这边好的信息都输送出去。”文化传承作为《亲爱的客栈Ⅱ》潜在的节目立意,节目组以“体验”的形式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无论是邀请客人一起制作“白狼林俗树皮画”,还是众人前往村书记家做客时品尝内蒙古传统特色美食,抑或是通过游客手绘画本展示周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都侧面体现了节目组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

二、《亲爱的客栈Ⅱ》节目模式创新

袁靖华在《电视节目模式创意》一书中提出:“节目模式是对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各种基本组成元素的组合设计版式进行的标准化提炼。”标准意味着稳定和成熟,纵观我国生活类慢综艺节目模式的探索之路,自2017 年《向往的生活》之后,我国生活类慢综艺以惊人之势迅速蔓延,逐步形成了“去旅行”“住民宿”“开餐厅”“办客栈”“改民居”等基本模式。

《亲爱的客栈Ⅱ》在延续“办客栈”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建设客栈”和“移交客栈”两大模块,以“建设+经营+移交”的立体模式,为节目构建了一个宏大多元的叙事空间。

(一)客栈建设:身体力行

为契合节目“创造美好生活”的立意,《亲爱的客栈Ⅱ》从节目一开始,就加入了更多“创造”的内容,在景色秀丽、近乎与世隔绝的森林深处,明星嘉宾们以“身体力行”来建设客栈。

与之前生活类慢综艺贯穿节目始终的平淡叙事不同,节目制作者为了保留模式核心中的“真”,并没有刻意淡化客栈建设中的忙碌和紧张,无论是老板王珂因为客栈施工进度问题与高总之间产生的冲突,还是王鹤棣与家人通话过程中用调侃的语气说,“我在内蒙古这边,整天搬东西、建房子、钉钉子、抡锤子、修修客栈”,都真实呈现了客栈搭建的全过程。客栈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不仅让观众有了更多的代入感,更让节目嘉宾对“亲爱的客栈”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

在快节奏社会,我们疲于奔波,亟需释放来自各方的压力,而创造美好生活的这个过程,既激发了创造力、想象力,同时也舒缓了心灵上的压力。客栈的建设,就如同一场圆梦之旅,一步一步地见证梦想的实现。

(二)客栈经营:慢享生活

在客栈建设完成后,节目叙事空间转移至客栈经营模块。《亲爱的客栈Ⅱ》以“经营”为主题,经营既是对客栈的经营,又是对情感的经营。

在客栈经营方面,节目刻意淡化了以往生活类慢综艺中对短期盈利等规则的设定,立足于客栈的可持续发展,以“客栈经营小课堂”“客人劳动换取折扣”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受众传递“有用”的客栈经营理念,深化了节目的教育意义。

在情感经营方面,在慢享生活、亲近自然的人文关怀基础上,节目情感不断外延。从对男女之间爱情婚姻的呈现转变为世代关系的社交探讨,从个体问题上升到群体的反思,无论是常驻嘉宾、飞行嘉宾还是素人客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和困惑进入客栈,他们在客栈互相分享、热情互动,在感悟美好生活的点滴间完成心灵的治愈和情感的升华。例如音乐人蒋瑶佳在第五期节目中提出了困惑:“不负父母之情,不负自己之愿,何解?”试图在客栈寻求心灵的安慰。嘉宾们并没有给她心灵鸡汤式的安慰,而是对她进行了“批评”,帮助她找到了未来的方向,那就是“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努力追寻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三)客栈移交:践行公益

《亲爱的客栈Ⅱ》节目的最后,客栈被移交给当地政府,客栈经营的收益将用于阿尔山扶贫事业,让更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望。客栈的移交,虽是节目录制的结束,但却是阿尔山白狼镇鹿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开始。据百度指数统计,在节目播出次日,阿尔山的搜索热度达到历史最高值,近半年的百度指数同比上升38%。正如《亲爱的客栈》节目总导演陈歆宇所说:“《亲爱的客栈》节目组希望在旅游服务等方面跟当地产生一些交流,不是孤立的、单纯的录完节目就离开了,而是能够留下一些人文情感和生活理念。”

三、《亲爱的客栈Ⅱ》节目内容创新

节目内容是节目中所包含的实际性事物,《亲爱的客栈Ⅱ》通过合理的嘉宾配置、良好的视听呈现以及创意营销等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全方位系统阐述,大幅提升节目表现力。

(一)嘉宾配置

1.明星嘉宾:各自承担角色

生活类慢综艺在嘉宾选择上,不仅需要考虑明星嘉宾本身的社会关注度和自带话题度,还需要考虑其“气质”是否与生活类慢综艺相契合。这里的“气质”指的是嘉宾的“人格魅力”,即自身具备亲和力及故事性,能够在朴素的生活环境中展现真实的自我(见表2)。《亲爱的客栈Ⅱ》在沿用生活类慢综艺常见的“固定嘉宾+飞行嘉宾”形式的基础上,突破观众对以往生活类慢综艺在嘉宾选择上的“固化”认知,对固定嘉宾的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采取“一对+三单”的新鲜组合,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

首先,作为固定嘉宾的王珂和刘涛夫妇,二人感情深厚,为观众呈现出和谐夫妻的相处模式:作为客栈老板的王珂统领大局,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作为客栈老板娘的刘涛,温柔贤惠、心思细腻,让每一位客人享受宾至如归的待遇。其次,作为员工的武艺、王鹤棣、马思超三位性格迥异的大男孩,其“小鲜肉气质”乍看与乡村“格格不入”,但随着节目的播出,无论是在客栈建设时的吃苦耐劳,还是在做饭时显露出的高超厨艺,都让观众大呼惊讶。最后,“一对+三单”互动所衍生出的不可预知的情况,也为节目增添了别样的趣味,成就了《亲爱的客栈Ⅱ》“慢而不乏”的叙事特点。例如,在节目的开始,王珂戏称“一对+三单”的嘉宾组合是“四个少林寺和一个牧羊女”;在“三单争宠”的过程中,被问及有何才艺时,王鹤棣回答会炒菜,马思超回答会做西餐和煎饼,而武艺的答案却是“我会打下手”,引得众人大笑。

表2 《亲爱的客栈Ⅱ》固定嘉宾人物介绍及性格标签

除固定嘉宾外,飞行嘉宾的参与也使得节目叙事内容不断扩展,其自身的知名度、故事性以及与固定嘉宾之间的关系,能够增强节目的话题性和可看性,引发受众情感共鸣,飞行嘉宾情况如表3 所示。比如在第6 期节目中,歌唱艺术家腾格尔在客栈与其他嘉宾的有趣互动,激起了人们对上世纪六十年代武侠片《龙门客栈》的美好回忆。

2.星素结合:拒绝流于形式

自广电总局提出“要鼓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后,全明星阵容综艺遇冷,一时间“星素结合”成为各大综艺节目的标配,生活类慢综艺也不例外。如何拒绝“伪星素”,实现真正的星素结合,成为节目制作者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在“星素结合”方面,《亲爱的客栈Ⅱ》为缩小明星和素人之间的距离,突破星素之间情感没有关联的瓶颈,创新性将“明星”和“素人”的概念转换为“服务者”和“客人”,通过做饭喝酒、唱歌玩乐等日常活动,构建嘉宾之间、嘉宾与客人之间的情感窗口。

表3 《亲爱的客栈Ⅱ》飞行嘉宾人物介绍及性格标签

《亲爱的客栈Ⅱ》在素人群体的选择上也趋于多元,不仅有久居嘈杂都市来此舒缓身心的客人,还有土生土长的白狼镇鹿村村民(见表4)。在节目制作中,更是深入挖掘素人自带的故事性和综艺感。例如第3 期,无论是村支部书记讲述自己带领村民养鹿的暖心故事,还是东北大姐“我混得也是风生水起”“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大家前呼后拥”“蓬荜生辉”等充满趣味的语句,都为节目增添了很多温情和笑点。此外,节目中的每一位素人都具备一定的技能,为客栈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契合了节目“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二)视听呈现

1.唯美画风,深化节目情感

《亲爱的客栈Ⅱ》在视觉呈现方面,通过变换的镜头、装饰花字和CG 动画,营造了节目整体唯美的画风。

首先,节目为了弥补生活类慢综艺出现的内容缺乏趣味性的问题,通过精良的后期和舒缓节奏的剪辑,以长镜头纪实手法记录客栈的真实生活,实现了节目内容和节目“慢”生活主题的一致性。

其次,适时出现的多样花字,承载着画面内容解读、人物情绪表达、故事线索填充等功能。比如节目会将动物拟人化,在动物出现的时候会配有各种字幕,用来强调和突出动物的性格特征。如在第10 期,适时的字幕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小鹿“九月”溜进客栈偷吃玉米的心理过程。

表4 《亲爱的客栈Ⅱ》素人(部分)信息表

(续表)

最后,节目中CG 动画的运用开辟了生活类慢综艺动画的先河,动画的适时出现,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觉体验和视觉享受。例如在第5期,王珂陪伴爱妻刘涛荡秋千,后期将这一幕画面进行了动画创作,在漫天祥云的浪漫氛围中,挥着翅膀的刘涛与王珂深情相拥,展示了“回甘夫妇”的甜美爱情。

2.以声传情,拓宽情感想象

生活类慢综艺在画面呈现上并没有像快综艺那样带有刺激的视觉冲击和高频的画面更迭,因此生活类慢综艺在后期制作中惯用“以声传情”,即通过声音的魅力唤起受众情感的起伏。

《亲爱的客栈Ⅱ》通过轻快的人声、自然的音响以及抒情的音乐,构建出了慢节奏的声音元素,拓宽了受众的情感想象。在人声方面,节目人物语言多以轻松平和的声调出现。例如在第7 期,刘涛王珂夫妇带领TT 和淘淘荡秋千时,着重突出了孩子们的笑声,展现了孩童的天真与欢乐。在音响方面,节目选取了“自然”的声音作为主要音响,呼啸的风声、潺潺的流水声和动物的叫声都为节目营造了一种空旷和幽静的氛围,强化了“乡村”这一关键要素。在音乐方面,节目的音乐主要分为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通过音乐抒情,隐喻情感信息。例如在第8 期,客栈员工们为了顾客的安全,在零下十几度的深夜铲除栈道上的积雪,使用了《Change of Time》作为背景音乐,将观众带入夜晚空旷的环境中,达到了渲染情绪的效果。

(三)创意营销

1.广告营销:场景原生植入

广告营销是综艺节目的常见营销方式之一,合理巧妙的广告植入方式,既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情绪,还能为节目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亲爱的客栈Ⅱ》在广告营销方面,摒弃了突兀生硬的硬广告植入方式,而是将广告融入节目构建的情境之中,以内容和创意为根本,将品牌特点与节目场景高度融合,为受众带来了个性化互动体验。

从植入品牌类型上看,节目里的广告(见表5)包括OPPO R17 拍照手机、拼多多、金典有机奶、西瓜视频、三草两木等等,品牌众多,但并未让观众有看着不舒服之感,最根本原因还是这些产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产品的植入,从会客初见到客房整理,从厨房大秀到叶落满院,从外出采购到听雨畅聊,很自然地将节目打造的生活理念输出给观众,同时链接品牌理念,基本做到了产品与节目的自然融合,没有让节目丧失“诗与远方”的本质,沦为综艺包装下的“电视购物”。

2.品牌营销:节目形象塑造

品牌的创建和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树立较强的品牌意识。《亲爱的客栈Ⅱ》在正式播出之前,曾推出两款时长约为1 分钟的宣传短片,两款主题短片将“创造美好生活”打造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宣传词,也在情节中通过嘉宾的内心独白展现出节目深层蕴含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作为品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一种无形资产。

一方面,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亲爱的客栈Ⅱ》的品牌形象,系统的产品标识必不可少。除宣传片外,《亲爱的客栈Ⅱ》的片头、节目LOGO 及海报由宣传片同一团队负责;在品牌形象构建上,节目选取了“鹿”为主要元素,鹿温顺可爱的形象,给受众一种安全、可信任和美好的感觉。

表5 《亲爱的客栈Ⅱ》冠名赞助商

另一方面,以受众为核心,精准定位,创建品牌认知度十分必要。两支时长约为1 分钟的宣传短片一经发布就迅速席卷各大视频网站及社交平台,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与转发量。作为生活类慢综艺,其温馨治愈、创意十足的宣传片及动画片头都契合了目标受众的需求与偏好,借助新媒体的广泛传播,赢得了受众较高的关注度与美誉度。

结语

近期热播的生活类慢综艺,大都顺应了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是国家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新媒体时代受众精神需求不断上升的趋势使然,更是文化产业积极承担自身使命的彰显。综艺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肩负着构建大众精神内核的社会责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公益精神。

《亲爱的客栈Ⅱ》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首先是精准的节目立意,使节目立意不仅聚焦于对受众心理需求的满足,更聚焦于对社会现实的探讨与思考;其次是立体的节目模式,突破生活类慢综艺固有的流程,拓展叙事时空,为节目内容的展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通过合理的嘉宾配置、良好的视听呈现以及创意营销等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全方位系统阐述,大幅提升节目的生命力,而这也正是我国生活类慢综艺未来创新发展的思路。

猜你喜欢

客栈综艺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客栈惊魂(下)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客栈惊魂(下)
客栈惊魂(上)
客栈惊魂(中)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