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职业标准机电类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2019-02-07刘刃陶

职业·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标准平台构建

刘刃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机电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机电类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类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还要融合职业标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相关机构也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为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化的平台,以核心素养为主导思想,强化适应性人才培养。本文通过阐述融合职业标准机电类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词:职业标准 机电类技能人才 平台构建

在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机电行业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纵观近年来机电行业的发展,技术和人才成为行业竞争的主要优势,这就对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掌握机电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把重心放到创新方面: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理念创新。从技术方面来看,主要是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充分利用各种节能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机电一体化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融合,结合各类高新技术的特征,制订专项的人才培养计划,如机电维修人才、机电检测人才、机电操作人才等,加强各类人才的交流,使技术融合,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企业要综合效率、行业竞争以及人才需求,创建一个符合人才发展的平台,还要大力开发教学资源,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职业标准,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来看,多数职业院校在培养机电类技能型人才时缺乏对职业的深度思考,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所以,要认真分析机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社会对本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确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理实一体”的职教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的角度探究机电类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深度挖掘人才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职业标准,以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教师要根据行业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要体现本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鼓励更多的人考取职业资格证,获取就业的最低保障;同时,还要使就业知识与行业需求接轨,使人才的能力更加适应行业需求,能够扩大机电行业市场。

二、建立并优化机电类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机电行业中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专业的平台,使人才更加集中,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素质,实现技能的融合。高职院校承担了培养机电专业人才的责任,在此过程中,应该深化教育改革,根据学生的表现搭建符合他们专业发展的特殊平台,提供技术交流的空间。此外,人才的培养并不是某个特定的能力,而是使他们的技术与岗位要求更加贴近,在职业标准的基础上探究机电高端技术,为行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

1.了解机电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1)教师要深入企业内部调查机电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要以职业标准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其效果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教师要与机电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多交流,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与这些技术人员联合起来,共同分析机电行业的用人标准,并预测最近五年机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将研究成果带入课堂中,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以书本教学为主,学生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在新的时期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学习,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过程中,如在数控维修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实习,跟技术人员交流,了解维修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维修技术,对自己的能力也有更清楚的认识。教学要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主,恢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完成实验,也就是按照特有的程序操作,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主张学生运用多种软件学习,如CAI课件,以及其他軟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激发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3)优化考核体系。考核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机电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规范考核体系,使其更加公开透明化,能够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教师可以就每个模块的知识进行考核,使之成为单独的成绩,最后结合各个模块的考核成绩给予学生总成绩,使考核评价标准更加人性化。

(4)增加实践环节。将学生送入机电企业中,在专业环境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负责某个模块的生产任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技能大赛,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对自身的能力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能够结合企业的岗位职责要求不断优化自身能力。学校也要创建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整合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

机电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结合,适当增加课程内容,引进本行业最新的技术与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整合专业内容。同时,还要开设相关的课程,如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兴趣课程,职责导向课程,心理课程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特征,选择有兴趣的岗位并以岗位职责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整合专业课程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

(1)设置的课程内容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要以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使其技能更加符合行业要求,还要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对专业有新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2)教师要优化课堂设计,以导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职责标准,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就业建议。可以采用模块教学法,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按照模块的形式为学生做专业知识讲解,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就机电行业来说,可以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职业模块,主要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探究学生能力与职业标准的差距,就如何缩小差距做主要研究。第二个模块是多岗位能力分析,机电行业的项目有很多,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或者岗位学习,建立多方面的职业素养,不以培养专一的特长为主,而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岗位调整的需求。第三个模块是潜力激发,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客观分析后,给予他们各方面的专业指导,使他们在本行业有所作为。第四个模块就是创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行业技术以及管理指导,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最后,整合专业知识,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要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提高学习能力。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设计平台,可以让学生参与毕业设计,制作新的作品,在不断完善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3.建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工作平台

学校的经济以及技术条件有限,与企业的差距比较大,所以,学校要建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工作平台,在校内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工作技能指导,还要加强校企联合,邀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做专题讲座,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对机电一体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平台的建设需要融入企业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必要时还要引进企业的生产设备,加强对各种设备的故障分析,还要做好现场管理,减少意外伤害。其次,该平台还要引进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为学生做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现阶段机电行业的发展形势,让学生以职业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最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面向学校开展招聘活动,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融入企业,加强企业建设,为企业提供人才与技术保障,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师团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提高教师素质,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严格检查教师的行业资格证,确保教师在岗持证,鼓励教师参与调研工作,深入企业内部了解行业发展信息,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放大,将其放到课堂中,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优化教师结构,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比例分配恰当,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还要改善教师的薪酬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小结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调整优化就业结构。

参考文献:

[1]吕慧芳,李冬.对接职业资格标准提高综合技术素质[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2]赵丹,索向栋.中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4).

[3]毕晓丽,丛平方.推进以能力为本的项目教学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J].科技信息,2012(5).

[4]甘宏,潘丹.基于能力标准为基础的职业学院課程体系改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 201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标准平台构建
创新创业视角下校企合作平台构建
安徽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校园创业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基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平台的构建研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