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我前行的灯塔

2019-02-07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荣幸少华大段

我叫苗旭,很荣幸曾和刘少华老师一起工作,他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领导,更是我的导师。

刘少华老师通过作品给读者的印象是始终满怀激情的人,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生活中他也是这样。他说有激情是因为热爱,年轻人正是激情勃发的年龄,不要辜负了时代。记得有一次我用刘少华老师的作品《父亲的大兴安岭》代表报社去参加朗诵比赛,但我始终无法真正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我找到刘少华老师帮忙。他不光诠释了作品的意义,还热情洋溢地朗诵了一遍。最终我凭借老师的指导获得了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刘少华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讲古论今,古诗名句信手拈来。他常常告诫我们:年轻人不要浮躁,要善于积累知识,在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都要有所涉猎,要学会融会贯通,并巧妙地用在新闻写作上,运用得好了,就能妙笔生花。

刘少华老师是无私的。在讲台上,他结合自己多年的采访实践,生动地讲述一些佳作的出炉过程。他讲得认真细致,细致到自己写每一篇文章时的感动和推敲字句的心理活动。每一堂课,他都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地讲给我们。记得同事讲过,刘少华老师在修改别人稿子时,经常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因此,在他编辑修改过的稿子里,经常会有“金句”出现。而当这些稿子获得好评时,刘少华老师总会说:“这是记者的原创,他们是不错的记者!”

刘少华老师十分关心年轻记者的成长。他常常和我们说,年轻人可塑性强,要善于学习,坚持到人民中间去,在火热的生活中捕捉鲜活的新闻。他给我们讲他骑着自行车到包头采访的故事,讲和牧民兄弟同吃同住的故事,还给我们大段大段地背诵自己写过的文章,一边背诵一边讲述采访时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不仅知道了怎样才算真正的人民记者,也体会到自己肩头那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一个新闻人的铁肩担道义。

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刘少华老师,工作兢兢业业,学习孜孜不倦,待人热情诚恳,激情四射。我为有这样的老师而荣幸,我为有这样的引路人而自豪,我为我们北疆有这样的不朽楷模而无比骄傲。

猜你喜欢

荣幸少华大段
Origins of World Book Day
夜,想要告诉我些什么
荣幸
毕业了
你是我模糊的地名
爱体育更爱艺术的段爷
婚前与婚后
二则
墓地上的雏菊
谈圣诞 品文化 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