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9-02-06吕贝贝刘珍张贵云张丽萍范巧兰姚众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吗啉晚疫病悬浮剂

吕贝贝 刘珍 张贵云 张丽萍 范巧兰 姚众

摘要:为明确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以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和500 g/L氟啶胺悬浮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除低剂量处理(240 g/hm2)药后防治效果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外,中剂量(270 g/hm2)和高剂量(300 g/hm2)药后防治效果均相当于或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关键词: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4-011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4.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field efficacy trials of fluazinam·dimethomorph 40% SC against potato late blight

LYU Bei-bei,LIU Zhen,ZHANG Gui-yun,ZHANG Li-ping,FAN Qiao-lan,YAO Zhong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uncheng 044000,Shanxi,China)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fluazinam·dimethomorph 40% SC on potato late blight, The field efficacy trials of fluazinam·dimethomorph 40% SC against potato late blight was carried out with control of dimethomorph 80% WDG and fluazinam 500 g/L S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reagents, the efficacy of 40% fluazinam·dimethomorph SC at the dosage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240 g/hm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while the other two dosages in 270 g/hm2 and 300 g/hm2 were equivalent or significantly higher to the control reagents.

Key words: fluazinam·dimethomorph 40% SC; potato late blight; field efficacy trials

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1],中国作为世界上马铃薯生产消费第一大国,已于2015年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2]。但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作物病害,在全世界各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3],每年都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中国于20世纪40年代初发现该病[4],自80年代以来,流行频率和程度逐渐加重[5]。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为害损失重、窖藏损失大等特点[6],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可为害叶片、叶柄、茎秆及块茎等部位[7]。植株染病初期,叶尖和叶边缘出现暗绿色病斑,这些病斑在潮湿环境中迅速发展扩大成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病叶背部可见白色霉毛[8]。危害加重时,病斑会继续扩展到主脉、叶柄及茎部,叶片随之下垂、枯死脱落,重者全株腐烂死亡。块茎染病后,表皮现褐色斑点,轻微凹陷并逐渐扩大,皮下薯肉呈锈褐色[7,9]。对于该病的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是基础,但关键还要靠药剂[10]。由于当前农药新产品投入高、研发周期长,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长时间大量使用会增加病害的抗药性,而农药的合理混配可以克服单剂的使用缺陷,提高药剂防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因此合理混配农药已成为研究的重点[11]。

氟啶胺(Fluazinam)是一种取代苯胺类保护性低毒杀菌剂,能阻断病菌ATP的形成使其死亡,对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效[12]。烯酰吗啉(Dimethomorph)是一种吗啉类内吸性低毒杀菌剂,通过抑制病菌细胞壁膜的形成,使孢子囊壁进行分解,从而导致病菌死亡[11,13],对卵菌病害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尤以疫霉属菌和霜霉科的病害为甚[14]。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是上述两者的混配剂,为研究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明确该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用药剂量,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农药登记及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药剂: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甘肃华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500 g/L氟啶胺悬浮剂,浙江石原金牛农药有限公司。

试验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为中薯8号。

防治对象为马铃薯晚疫病。

1.2  方法

1.2.1  试验条件  试验设在山西省闻喜县东官庄苹果园试验基地,半丘陵地势,褐色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1.42%,pH为7.9。马铃薯长势基本一致,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

2017年,各施药和调查当日均无降雨。试验期间平均温度为27.48 ℃,平均降雨量为2.76 mm。

1.2.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240 g/hm2;处理2,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270 g/hm2;处理3,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300 g/hm2;處理4,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0 g/hm2;处理5,对照药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187.5 g/hm2;处理6,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4次,每处理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

1.2.3  施药方法  2017年7月7日,田间始见病斑时,第一次喷药,以后每隔7 d喷1次,共喷药2次。采用新加坡PJ-16型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全株均匀喷雾2次,药液量750 L/hm2。

1.2.4  调查记载  2017年7月26日进行防效调查,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取2株,调查其全部叶片,记录各点病级数。叶片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依据各级病叶数和调查总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100

防效=

1-■×100%

1.3  数据分析

采用DPS v9.5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相比,除低剂量处理(240 g/hm2)药后防治效果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外,高剂量270 g/hm2和300 g/hm2两个处理药后防治效果分别相当于或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表明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2  对作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影响

试验期间观察发现,在本试验使用剂量条件下,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各处理对马铃薯早疫病有较好的兼治作用,且对供试作物和试验区内其他有益生物无药害现象。

3  小结与讨论

2017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田间始见病斑时,喷施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270~300 g/hm2,药后防治效果达81.64%~87.09%,相当或优于生产上推广使用的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

氟啶胺是由日本石原株式会社研发的新型取代苯胺类广谱杀菌剂[15],烯酰吗啉是由壳牌公司(现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内吸治疗性专用杀菌剂,将氟啶胺与烯酰吗啉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既加强了药剂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同时也扩大了杀菌谱,延缓了药剂的抗药性[16]。试验结果表明,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显著,并对作物、田间有益生物和环境均安全,对马铃薯早疫病有一定的兼治作用,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理想药剂。生产上,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推荐剂量为270~300 g/hm2,在田间始见病斑时,均匀喷雾使用。

参考文献:

[1] ZHANG Z M,WANG R G. Progress and suggestion on potato late blight research in China[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2001,24(2):4-10.

[2] 杨雅伦,郭燕枝,孙君茂.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19(1):29-36.

[3] 胡同乐,张玉新,王树桐,等.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China-blight”的组建及运行[J].植物保护,2010,36(4):106-111.

[4] 朱杰华,张志铭,杨志辉.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2(4):94-98.

[5] 张志铭.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6):38-39.

[6] 赵中华,朱杰华,朱晓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4):16-17.

[7] 丁海滨,卢  扬,邓禄军.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5):76-81.

[8] 孙忠科,牛  畅,杨淑慎.马铃薯晚疫病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6,10(2):71-75.

[9] 李成军.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J].中国农学通报,2000,16(6):71-72.

[10] 李洪浩,吴应山,杨春林,等.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5):2331-2333.

[11] 孟润杰,王文桥,路  粉,等.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增效作用及田间药效[J].农药,2017,56(2):141-144.

[12] 王丽珍,叶进刚,孙  倩,等.50%氟啶胺悬浮剂的研制及加工[J].农药,2013,52(8):573-576.

[13] 梁  爽,敦亚楠,侯志广,等.烯酰吗啉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风险评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11):161-165,171.

[14] 郭桂文,郭成均,徐恒涛.烯酰吗啉与氟啶胺混剂防治辣椒疫病[J].农药,2016,55(8):600-601.

[15] 骆爱兰,余向阳.氟啶胺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及呼吸作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4):902-906.

[16] 李  新,赵  平,严秋旭,等.杀菌剂烯酰吗啉的应用及市场概况[J].农药,2011,50(12):862-863,887.

猜你喜欢

吗啉晚疫病悬浮剂
气相色谱法测定羟乙基吗啉中吗啉含量的研究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吗啉对芋疫病菌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