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班级管理制度探索与研究

2019-02-03高鹏陈玲玲李琦张娜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班干委员班干部

高鹏 陈玲玲 李琦 张娜娜

[摘           要]  班级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校班级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并实施。实验表明,科学适宜的班级管理制度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显著改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班级制度;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班风;学风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60-02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阶段[1]。各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多,伴随着学生的特性、发展诉求差异明显,学生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2-3]。班级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大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组织载体,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推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4]。

制度文化源于企业,因其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现已引入社会各类组织[5]。高校班级管理,首先要做好制度建设。科学完善的班级制度有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工作高效化,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6]。

目前高校班级制度大多以学校、学院规章为主,规定相对宽泛,忽视班级主体差异,不能满足班级个性化需求,影响班级成员对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7]。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班级为研究对象,对班级制度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高等学校班级管理提供参考。

一、班级制度建设前存在问题

通过对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类专业各班级进行调研,结合研究团队多年来学生管理工作经历,总结出缺乏班制管理制度的班级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班级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形式单一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辅导员按照学校要求,向班干部下达工作任务,班干部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对学校规定工作外的事务,辅导员则很少布置。这种以完成行政任务为第一目的工作模式,其工作过程难免会陷入机械化、单一化、形式化,易导致学生干部逐渐丧失工作热情。而大学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也要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培养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而行政命令式管理显然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干选拔及工作考核缺乏监督管理制度,影响班级团结

辅导员开展班级工作主要依托班干部,与其他学生交流较少。但若班干部没有制度约束,缺少监督,班干部工作难免会有私心,由于辅导员和班干部长期相处的情感因素,辅导员容易偏信偏听。这将会导致班级其他学生的合理诉求不被认可,学生之间、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会出现隔阂,从而造成班级凝聚力不强。

(三)班干部职责不够明确,工作效率低

班级班干部数量通常由辅导员自主设定,一般5~10人,常见的设置有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文艺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心理委员、体育委员等。班级工作主要由班务和团务组成,高校班级工作较中学时期要繁重的多,很多辅导员未对班干进行详细分工,多是让大家结合自身职务定位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便出现了以下问题:(1)个别班干部的工作定位有交叉,如纪律委员与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与心理委员等,这导致班干部工作无所适从;(2)团务和班务实则亦有交叉,但学生普遍认为团务仅仅是交团费、团员注册、团干评比等几件事务,大多数团干都不參与班务工作;(3)辅导员习惯性把各项工作任务下达给班长,很多班长又不好意思分配工作,往往揽于一身,这更加剧了其他班干自身工作认知不清,久而久之便不愿参与班级工作;(4)班干部们工作任务轻重不一,有的班干工作呈长期性、耗费精力,有的班干工作有明显季节性、任务量小。种种原因导致在班级管理经常出现“个别班干忙不停,其他班干闲不停”的矛盾现象。这既会造成班级管理效率低下,还会引发班干之间不必要的矛盾。

(四)学生请假较难节制,班级学风易受影响

大学教育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学习压力较高中时期骤减。高校对学生旷课处理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但是对请假一般只规定了相关程序,但只要理由合适,老师不好不批假。学生请假原因众多且真假难辨,辅导员核对难度大,尤其在节假日前后,学生请假数量庞大,甚至不少家长配合学生向辅导员请假。这种风气势必影响班级学风,造成不良影响。

(五)实践活动全凭学生喜好,很多学生“一宅到底”

大学教育既重学业也重素质,但国家尚未推行统一的素质教育培养制度,各高校素质教育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学校虽有多样的团学实践活动,但由于活动报名基本是自愿参加,学生实践参与度与毕业证没有关系。除个别学生兴趣使然,很多学生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极少参加实践活动,把更多的时间荒废在游戏、追剧、玩乐等事情上,职业素养没有得到充分锻炼。

(六)评优评先规则不够详尽、学生常有非议

国家对高校奖学金、助学金等评选出台有指导办法,各高校对应指导办法也会制定一些实施方案。但由于专业差异、院系差异,评优评先方案很难设定详尽,这导致不同高校、院系、辅导员在具体实施时有很大差异。如助学金评选时,有的班级主要考虑学生贫困状况,有的班级则考虑学生综合表现,有的班级采用班委推荐,有的班级则采取全班投票选举方法。由于评选办法过于笼统,学生对评选过程不够了解,难免会质疑评选公正性,这无疑也影响了辅导员在班级学生心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

二、班级制度建设内容

(一)精简班干人数,明确班干职责

班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通过对班级工作进行充分调研,实行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将班干、团干实行一套班子,并精简班干人数至5人,并明确各班干职责,形成制度。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书兼任副班长,班务团务统一开展;组织委员兼学习、纪律委员,既负责团员发展工作,也负责班级学习事务;宣传委员兼文艺、体育委员,文体、思想宣传一起抓;生活委员兼心理委员,对团员与群众的生活心理行为都负责。除此之外,对日常课堂纪律考勤实行班干轮流值班日,既分摊工作量,又避免权力集于1人。

(二)形成科学合理的班干选拔及考核机制

班干部选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减少辅导员干涉。通过学生申请、全班选举产生,选举过程辅导员要做好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班干部考核要有明确考核标准,并在班干选举前后公示宣传,主要的考核标准有:(1)班级值班考勤工作实行民主监督,定期公示,防止班干部徇私舞弊,对有徇私舞弊的干部及时调整;(2)对班干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有旷课、多次迟到、挂科、处分、考试舞弊等不良影响行为的班干部及时调整;(3)积极鼓励班干部带头参加各类实践服务活动,明确要求班干部每学期参加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并组织1次以上班级集体实践活动,以此推动正确班级价值观的树立,进一步提升班级凝聚力。

班干部考核通过的同学,颁发优秀班干证书,并在班级评优评先中进行综合测评加分,以鼓励班干部努力工作。

(三)细化请假制度,减少骗假情况

在学校请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请假制度。将请假分为私事家和公事假。私事假为自身私事请假,按学期限定次数,超过次数,按次在评优评先中要给予测评扣;公事假为公共事务请假,只要真实,不限次数,且不影响评优评先,并且在节假日前后严格限制请假,非特殊原因一般不予批假。通过这种制度的建立,学生能够主动减少请假,学习风气逐渐改善。

(四)出台切实可行的综合测评细则

充分依据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相关规定,并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按照综合测评模式,制定奖助学金、评优评先实施细则。细则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充分考虑能够体现德、体、美、劳的各类实践服务活动,同时明确规定有处分、考试作弊、挂科等较严重的学风问题不予参评,有旷课、迟到、多次请假等相对较小学风问题则建立扣分细则。综合测评细则要充分酝酿考虑,并经班级讨论同意认可后实施。

通过综合测评细则的出台,为广大学生明确大学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动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五)建立公开透明的民主监督制度

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必须有良好的监督制度,班级制度实施同样需要全班同学监督。(1)建立班级值班考勤日报、周报制度,班级上课考勤是日常主要班级管理工作,情况种类多,即便制度再完善,班干部执行时难免出现不规范、难违人情,管理难度大。通过日报制度,将每天班级考勤情况公示,既有利于转化矛盾、保护班干,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意识。通过周报制度,定期统计学生旷课、迟到、请假等情况,既能为学校管理学生提供依据,也能进一步警示学生,主动减少旷课、上课玩手机等现象。(2)公开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定过程,公示评选结果,主动接受全班同学监督。对于各类评定中的材料审定、加分测算等进行详细整理与统计,并在班级中公布,由学生进一步审核确认,既能减少学生疑虑,又能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

三、制度实施效果

研究以护理专业1~5班、近300学生为实验对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并统计制度实施前后班级学生学风变化情况,形成表1。

通过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在请假次数、旷课节数、挂科次數都有显著提升,班级学风明显好转;各班每学期人均实践锻炼次数大幅度提升,学生逐渐愿意放下手机、远离游戏、离开宿舍,走向户外,参加各类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班级凝聚力也明显增强。

学生毕业后,研究从校学生处获取同届护理专业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班级(1~5班)、未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班级(6~10班)学生毕业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并进行分类汇总对比,形成表2。

通过对比发现,护理1~5班无论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其就业情况都要明显好于护理6~10班,并且护理1-5班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比率也远高于6~10班,这说明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有效保证了相应行业的人才供应,提升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用。

四、结语

班级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全国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学生管理的研究与探索,因地域、学生层次、专业等差异,各高校、各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与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制度管理一直都是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高校辅导员要在充分依据相关学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制定科学适宜的班级管理制度,可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这对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洁,计勇,杨鹏,等.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对凝聚力影响的调查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30(2):69-71.

[2]冯刚,严帅.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0-22.

[3]靳拥军,王强,李远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分析与体系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95-98.

[4]赵燕.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完善探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113-11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班干委员班干部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看望委员、代表
竞选班干部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自我管理
我的班干我的班
班级管理中选拔与培养班干的策略
竞选班干部
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
班干部的烦恼
代表、委员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