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理论指导下的中职生“精准”家访模式探索

2019-02-03脱素琴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精准目标

脱素琴

[摘           要]  家访是教育扶贫的途径之一,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PDCA循环理论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结合,实施“精准”家访,是家访工作的模式创新,是提升家访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对中职学校家访工作的制度建设和管理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PDCA;循环;中职生;精准扶贫;家访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66-02

中职学生家庭情况较为复杂,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思想素养、贫困根源、脱贫措施、孩子在家表现等,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针对具体对象进行“精准”家访,有利于精准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精准把握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精准确立发展目标,进行生涯规划,提升学生乃至家长的思想认识,为脱贫致富提供理论指导。

一、关于精准扶贫与“精准”家访背景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考察,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

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应从教育精准扶贫入手,着重在扶志与扶智、起点与过程、治标与治本、短效与长效四个结合上发力,确保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重要任务,助力深度贫困地区顺利脱贫。[2]

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主要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況,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精准”家访,笔者认为,即精准确定家访对象,精准规划家访方案,精准解决存在问题,精准实现教育目标。

二、关于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3]

三、PDCA循环理论对中职生“精准”家访的指导作用

(一)PDCA循环理论指导“精准”家访的可行性

PDCA循环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达到质量提高为目的的循环过程。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懈研磨的过程,要通过家访达成一定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周而复始地坚持不懈。所以,家访工作与PDCA循环理论有机结合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PDCA循环理论指导中职生的“精准”家访的重要性

家访是实现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格局的有效途径,是中职学校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育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家访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家校共建的育人效果,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精准扶贫工作执行力度。PDCA循环理论指导下的“精准”家访,通过“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的反复循环,能够有效克服家访的盲目性、随意性、不彻底性,避免虎头蛇尾,敷衍应付等,对于中职学校家访工作的制度建设和管理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循序渐进的动态管理,为中职生的“精准”家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和问题处理,并不断地循环运转。以走访学生家庭为代表的家访工作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在阶段分布、动态衔接等方面与PDCA循环理论存在天然的契合性。[5]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为中职生的“精准”家访模式创新,提供了结合契机和理论支撑,有效助推中职学生“精准”家访工作的制度建设、管理模式和育人成效。

2.有条不紊的工作模式,能够提升中职生“精准”家访工作的实效性

PDCA循环理论指导下的中职生家访工作,依据“精准”家访对象实际,制定计划(P);执行(D)过程中有目的地实施计划;并在实施中检查(C),收集信息,总结、评估;处理(A)实施后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反思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轮家访工作中,调整方法,继续寻求解决,能够有效提升中职生“精准”家访工作的实效性。

四、PDCA循环理论指导中职生的“精准”家访模式探索

中职生中问题学生较多,贫困户学生也较多,家庭分布广、学生差异大,要精准识别脱贫困难户,精准进行教育帮扶,必须有一套系统的“精准化”家访模式,确保家访工作的有序性和实效性。实践中探索出的“PDCA循环理论指导下的‘精准家访模式”如下所示。

(一)计划(P)阶段——前期准备,制定“精准”家访方案

1.普遍调查,甄别分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目前,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中职生中的精准扶贫户有些已经脱贫,有些脱贫又面临返贫,有些有望脱贫,有些脱贫较为困难。由于生师比较大,加之时间、精力等各方面条件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个扶贫户学生进行“精准”访问,所以调查了解必不可少。

2.精准调查,确定对象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内容。在通过信息、材料获得的印象的基础上,对初步确定的研究对象通过个别谈心、与班主任、学生同伴交流以及对学生家长的电话访谈,填写谈话记录,进行初步“精准”识别,确定“精准”家访对象。

3.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针对“精准”家访对象的学习情况、个人素养、家庭状况等不同实际,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及学校“精准扶贫”方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拟定工作重心、工作思路,确立家访目标,制定家访计划。

(二)执行(D)阶段——执行计划,实施“精准”家访目标

深入学生家中,实地考察、深入走访,直观、准确地达到再次精准识别的目的。家访过程中,通过“观—谈—询—查—访”,对受访学生家庭进行深入了解。即“观”:观看家庭环境,住房情况、家具布置、墙面装饰、家人穿着、待人态度等,通过住房、穿着、家具等掌握家庭实际经济状况;通过墙面字画、待人礼仪等了解家人的素养;“谈”:与家长谈家访目的、学生的在校表现、国家资助政策、精准扶贫政策等;“询”:咨询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家庭成员、受助情况、困难情况、贫困原因、脱贫进展、孩子在家表现、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对学校的期望等;“查”:征求家长意见,查看建档立卡证明、低保证等;“访”:访谈村干部、邻居、同村同学家长等,从旁侧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家庭困难程度,贫困原因、受资助情况、家长和孩子的口碑以及家长的生活态度等。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和收集学生相关信息,并记录、整理,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精准扶贫户脱贫进展情况档案。

(三)检查(C)阶段——对照目标,检查评估

检查阶段是维系执行和处理两个阶段的桥梁,是循环理论的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1.对照目标,自主检查

访问者结合家访对象实际,对照家访目标,自查工作开展情况,整理图片、音像等原始资料,将家访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分析和处理之后,填写家访记录表,撰写家访报告。

2.依据目标,检查评估

学校或家访活动组织者抽调成员组成评委会,依据家访目标,对照家访记录表和家访报告,访谈被访学生,检查评估家访活动目标达成情况,掌握家访质量。评选“家访之星”,奖励宣传。

(四)处理(A)阶段——反省反思,调整方案

1.查摆问题,反省反思

根据检查阶段提出的问题,家访者对照家访目标,反省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反思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整理,为下一步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2.有的放矢,调整方案

依据反思资料,对家访过程中掌握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思想、价值观存在的偏差、脱贫困难,以及家长提出的建议等等,分析问题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策略,对症制定育人措施,调整家访策略,撰写“精准”家访整改方案。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解决和整改,解决不了的问题进入新一轮的循环中继续解决和改善。将家访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好的做法和经验,取得的成绩,进行凝练,形成标准,将家访工作制度化。

五、PDCA循环理论指导下的中职生“精准”家访的创新特色

(一)将“实地家访与电子交互式家访”相结合,创新多元化家访模式

充分利用电话、微信或QQ消息、语音、视频聊天等互联网手段,与学生和有条件的家长即时沟通,反复交流,形成“实地家访”与“电子交互家访”相结合、“目标家访”与“拓展家访”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零距离、无障碍,随时交互的合作机制。

(二)变“走过场无作为式”家访为“引导、帮扶式”家访

健全家访活动检查评价机制,有效防止“走过场无作为式”的家访,真正发挥家访的教育功能、帮扶作用,建立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三个一體化”,即宣传、引导一体化,扶贫、治愚一体化,培训、教育一体化。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智”思想,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三)变“亡羊补牢式”家访为“防患于未然式”家访

改变以往学生出现问题才“被动问责式”的家访为“主动送‘爱到‘家式”家访,将学校的关爱和温暖、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的智慧送到“家”,家校随时沟通,防患于未然,实现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精准”家访目标。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学报,2015(5):147-15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网,2017-10-27.

[3]万融.商品学概论[M].(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6.

[4]黄上峰.高校家访工作创新路径的探索:基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PDCA循环理论的有效结合[J].新西部,2017(18).

[5]杨海涛.应用PDCA循环理论加强高校家访工作的实效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92-93.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精准目标
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干预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理论指导下的疼痛护理用于输尿管结石微创取石患者中的效果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