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

2019-02-03邵清隽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危机环节心理健康

邵清隽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多发,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 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针对现有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研究提出新的见解, 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五位一体;五大环节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46-02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伤害他人和自己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势必成为造成高校校园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人际关系等均是不可忽视的影响要素。高职学生尚处于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及帮助,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以免导致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心理危机干预出现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认识有待加强

由于心理危机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当出现问题后,领导层往往容易把问题归因于心理普查工作不到位。从长远来讲,这势必会对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教师的信心造成重大打击。殊不知,心理普查是不可能完全避免心理危机爆发;如若将心理危机处理过程等同于一般的危机事件处理,只顾及事件发生后相关群体可能产生的应激反应,势必会阻碍心理危机事件的解决,甚至会耽误有效处理心理危机的最佳时间。现如今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每个高校都有心理咨询中心,配专职的心理教师,但是正因为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学校的其他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只是心理教师的工作,甚至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由此更容易导致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被发现。

(二)对大学生心理动态变化警惕性有待提高

“00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经历,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加之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和方法欠缺,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和对未来迷惘的状态。而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似乎更容易在网络中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高职学生通过上网,能够获取海量有效资讯,同时网络也掺杂着诈骗、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由于高职学生年龄小和阅历浅,更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诱惑,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及生活。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高职学生更习惯在网络上发布生活感悟,甚至包括一些偏激、激烈的言语。这些信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大学生当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如若觉得是当事人一时的想法,不必当真,就极易忽略潜在的危机信息。

(三)对心理专干的培训和督导有待规范

学生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工作。心理健康普查已经成为新生入学后高校的常规工作,在普查过后也会根据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进一步跟进需要谈话的学生。但是由于专业的心理教师配备数量有限,一个专职心理教师在完成教学和其他行政工作之外,一个月内要完成将近50~100名新生的谈话工作。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可能对其造成心力过度耗损的情况,同时也有可能在谈话的质量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从而降低其对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判断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一直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由于与学生接触面大且时间多,当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时往往也是直接参与者。然而在高职院校只有少数辅导员接受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在遇到问题时,缺乏专業性,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使自身心理受到伤害。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专干对自身专业心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和督导较为缺乏,并且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这直接降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根据以上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时应明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重点把握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当事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家庭”五位一体的支持网络,完善“宣传、预警、救助、监护、跟踪”五大环节,以保证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级网络

“五位一体”指的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级网络系统,该系统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危机。

(一)一级系统——心理中心

学校心理中心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领头羊”,起到引导工作方向、控制事态发展、重点预防突发事件、统筹处理危机的作用,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点。由于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任务,学校需建立以主管校领导任组长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小组,并在其领导下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协调部门,负责对学校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保障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二级系统——院系成长辅导室

各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机构,每个院系需配备至少一个特色成长辅导室。该成长辅导室的构成人员应由有教育学或心理学教育背景的辅导员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心理教育宣传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如若发现高危心理学生并加以干预,除此之外,二级学院其他辅导员也应给予积极配合与支持,在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并为学生解决难题。

(三)三级系统——班级心理委员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另一个小集体,在班级中应建立大学生朋辈互助小组,选拔积极进取、乐观开朗、情绪稳定且对心理学有兴趣或有基础的学生担任小组成员。朋辈互助小组的成员负责定期下寝室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发现有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第一时间向学院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四)四级系统——寝室长

寝室是学生休息的地方,也是辅导员和心理委员容易忽略的地方,寝室长的优势就在于能第一时间发现身边的问题,由于生活的便利性,寝室长可持续关注寝室里其他同学的状态,面对一些正在经历心理危机的同学,寝室长可以做到观察及陪伴,在必要时及时上报危急情况。

(五)五级系统——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学生最为依赖的场所,家长应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发现学生心理异常时应及时寻求学校或专业咨询机构的协助,帮助学生调整不良心理状况。

三、完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大环节

(一)心理危机教育宣传环节

心理中心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及专家讲座,开设相关课程,对新生、在校生毕业生等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课程,通过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生涯规划等课程,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压力挫折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环节是进行心理危机预防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调节心理的常识和方式,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可以自己调节或者寻求学校或院系心里成长辅导室的帮助。

(二)心理危机预警咨询环节

受过专业心理培训和训练的班级心理委员或者寝室长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反映心理异常问题,并及时了解情况、鉴别以及汇报给负责该工作的教师。心理危机预警咨询环节针对的对象主要是自己察觉到心理危机或者是身边的相关人群发现的高危心理学生,该环节是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教师对其采取一定的心理疏导。

(三)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环节

在危机救助干预环节中,心理中心应处于领导位置。主要负责提出处理危机干预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调动资源,在短时间内统筹各方力量解决危机事件。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环节是心理治疗系统,即对异常心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治疗。此系统由专业的心理专家构成,通过对高危心理学生采取药物或者定期精神治疗,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度过心理危机期。

(四)心理危机監护救助环节

心理危机监护救助环节主要是由高危心理学生的相关人员构成,属于后干预环节。此环节的任务是对高危心理学生进行积极关注,配合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环节对该学生进行帮助和关心。

(五)心理危机后期跟踪环节

每一次危机事件的发生都是不可预测的,重视危机事件后的总结,找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有效方法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利于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完善危机事件处理机制。心理危机的过度周期较长且较易反复,心理危机后期跟踪环节的职责就是对这些已经治愈了的高危心理的学生进行定期的跟踪调查和治疗,帮助这些学生彻底治疗心理问题,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全面分析,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以此为前提,建立针对性强、实用性佳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对于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及引导。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迈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牢牢把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位一体”和五大环节,为学生构建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机制,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协调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尤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

[2]伍新春,林崇德,臧伟伟,等.论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5-50.

[3]边玉芳,钟惊雷.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杨微梅,黎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探析[J].高教论坛,2010(1):40-43.

[5]曾庆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杂志,2006(12):52-55.

[6]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7]顾瑜琦,孙宏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危机环节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停电“危机”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