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019-02-03陈琨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华育人传统

陈琨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哲理和智慧。文化与育人密不可分,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最富价值的教育资源、以“和”文化为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丰富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育人的形式三个方面分析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92-02

传统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并且渗透于民族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代传递、流动的最具生命力的文化”。这种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社会价值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录与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反映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最可靠的依据,它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因里面,自然也构成大学生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且深刻,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着中国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无数的哲理和智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學生最富价值的教育资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力量和智慧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得更为深刻、宏伟和壮大。我们一旦丢掉了根基,精神命脉被割断,中华民族也就岌岌可危。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这就要求传统文化必须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最富价值的宝贵资源,这些传统文化中关于对错、善恶、是非的判断标准和思想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从而可以形成大学生最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考虑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社会与大学生发展等现状结合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和渗透力,同时也能产生更震撼的效果。文化具有渗透性并且影响力持久,生动形象的历史典故比较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历史积淀,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样富有动力的文化体系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顺利发展。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东西方文化在交融和交锋中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状态,直接且剧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部分当代大学生在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冲击下却也同时受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误导严重,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必须首先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帮助大学生在建立正确三观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高校用传统文化净化大学生心灵,帮助大学生形成具有深厚内涵的精神气质,强化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价值认同机制,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和”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

学生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张岱年先生指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两点思想是最主要的:一是人际和谐,二是天人协调。”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家讲究“天和”、儒家主张“人和”、佛教倡导“心和”。因此,高校把“和”文化作为教育切入点是非常有传统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一)“和谐”“文明”“友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如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的内容是建立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基础上的,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维护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在根本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谐”理念应该成为教育切入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学生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使师生之间、学生群体之间,维持在一种亲近、和谐、凝聚的氛围中,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情境中获得启迪,身心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求大同,尚和合”等理念帮助大学生建立处理世界关系的“和谐世界”观

我国倡导的和谐世界是多边的,共同安全、共同繁荣、共建和谐的世界。《中庸》指出“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费孝通先生曾经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博基金会上的演讲,体现了其在处理世界和平关系上鲜明的立场:只有彼此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才能推动全球大融合、大发展。对于“和”文化,我们倡导“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习近平主席将中国“和”文化在与各国的外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发挥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人际和谐精神。在国际关系上,我们要与世界各族人民求大同存小异,尊重各民族的多样性,用包容的胸怀接纳友国人民。青年人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对国际关系的认知,大学生的国际观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青年人需要学会站在国家大局的发展上,在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基础上,用国际战略的视角思考我国的国际关系。

(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幫助大学生树立经济和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观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对待生态问题上也体现着“和合”的思想,始终相信人只是整个宇宙及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倡导构筑一个尊重自然和绿色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帮助青年大学生去了解和实践这些理念和思想,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的这些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和谐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形式和内容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实践工作上更是责无旁贷,要带领大学生保护民族文化,挖掘民族文化的思想价值,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力量鼓舞新时代大学生奋勇前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文化教育多元化的规律,展现出教育内容和形式多元化。“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价值观念直接注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为施教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传统文化的各种具体形式和载体之中,同时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将与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一致的道德观念、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开来,使得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强调大学生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克制和自我教化。网络思政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微网络”社交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络互动与交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建设良好的网络软环境,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思想也在不断成熟。同时,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主题活动等校园文化熏陶功能,用迎合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向他们灌输中华的优秀文化传统。

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是大学生获取智慧的宝库。中国传统“和”文化是高校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的良好切入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来为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砖添瓦,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和谐世界观”和“和谐自然观”,从而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充分武装好自己。中华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充分显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张岱年.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变[N].光明日报,1996-05-04(B01).

[3]修刚.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源[J].外交评论,2006(2):17-18.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中华育人传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