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记忆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育课程的意义探究

2019-02-02徐洵秦安建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身份美育记忆

徐洵 秦安建

摘要:地方记忆文化资源是高校美育材料的重要来源,通过合理挖掘与组织,我们可以祛蔽历史,传承文化,获得身份认同。

关键词:美育 记忆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44-02

1美育观念的转变

席勒认为美育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这种和谐包括知情意的统一、人性的矫正、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展。周星认为,美育的基础是审美传统。农耕文化的审美传统,是内敛型。而今天,复制式、肤浅式的感官体验已经替代了体悟与意境。指出“要知晓并且利用适当的时代方式来实现审美深入”,无须在美育中回避丑,并以此提升辨别力。圆徐承指出,当前美育的议题是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正义,并以身份认同、文化参与、性别平等、多元共存等作为美育评价的主题。由此可知,当前的美育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种改变,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扩大美育的素材文本。以包容的姿态,思考美育的教学策略。

2地方记忆文化的特征与美育意义

在消费时代,地域文化时常被指代为“古老的”、“传统的”、“重大意义的”、“典型的”文化,如当地现存的戏剧、美食、民居、手工艺、医药、文字等文化遗产。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文化与此相对,便是记忆文化。这种文化随风消逝,本身带有情感色彩。在西方学术中,记忆文化(或称之为记忆研究memory studies)包括但不限于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社会记忆(social memory)、文化记忆(cultural memory)等。大到文化现象小到一针一线都可以成为文化资源的载体。

将记忆文化纳入美育实践,一方面是为了关注地域文化的生产、记录方式,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评价文化价值的方法。这种美育实践,不仅仅扩展了我们的美育材料,同时具有历史传承以及对群体约束的社会功能。从记忆文化的角度选择美育的物质文化资料,不仅可以囊括新的文化现象,也可以包容对过去的回忆,真正做到树立学生的身份认同观念和提高审美能力。具体而言,记忆文化的美育意义如下:

2.1祛蔽与传承

朱寿桐认为:正统记忆的逻辑化、范式化将人们带入了历史认知的错误中。我们所认识的历史是“遮蔽”的,而文化记忆的规范性功能和反思性的特征,有助于跳出特定的思維范式,从“时间和结构双重维度中,探寻“历史变迁的图景”。透过对历史变化的回忆,“祛蔽”得以成为可能。记忆文化正是在回忆中展现出人的社会凝聚力。其价值就此表现为实现完整而全面的审美观,进而透过记忆文化传承得以延续。

2.2身份的认同

传统逐渐在当前多元化的思想浪潮中消散。在今天,对身份认同的焦虑成为了技术理性、个人记忆代替集体记忆所造成的记忆断裂的结果。嘲记忆文化通过情感的疏导可以构建一种具有温度的回忆模式。虽然,我们在回忆的过程中有所选择,但是回忆本身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展露身份,并在参与回忆的过程中树立文化延续的自觉性,纠正消费社会的物质崇拜。

2.3教育手段的更新

邵鹏认为,媒介记忆是个体记忆、群体记忆之外不可缺少的形式,并通过独特的方式对文化和记忆进行提取。记忆并非是口口相传,其保存的形式多种多样:文献、照片、口述都是有效的方式。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记忆以其生动性与广泛性成为了有效记忆文化的典范,为我们回忆过去塑造了独特的体验方式。透过多角度的回忆展示,为文化记忆穿越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价值观念提供了便利。在今天,如果没有媒介的辅助,比如影像,记忆文化的价值或许根本无法实现。正是多媒体、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新才使得记忆文化可以做到祛蔽、传承、身份认同的作用。当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通过更为便利的方式寻找到我们独特文化的回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都是回忆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彼此参与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将记忆文化限定为在当地,这就成为了有效的地域文化资源。

3地域文化资源的寻找策略

媒介的确可以辅助我们寻找到丢失的记忆,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其本身也是经过了选择与编辑,比如采用互文性蒙太奇剪辑策略的记录影片。实际上除去媒介带来的记忆文化外,我们可以从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它的踪迹:

3.1城市载体

如今,城市的面貌已经趋向于一致。在如此同质化的危机下,寻找城市文化的精神并传承下去,已经变得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城市的文脉继承。其独特的自然人文特色,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建筑形态(包括但不限于人文历史景观),以至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娱乐方式,甚至是彼此的社会关系都是值得我们选择作为城市记忆文化的内容素材。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唤起以往对家居环境的记忆以延续其文脉。

3.2乡村载体

村落特别是古镇村落、少数民族聚居空间都是记忆文化有效的载体。在记忆的过程中,变迁和保护的思考贯穿其中。从这个角度看,某些专业性极强的活动,比如古建筑修复,何尝不是在践行中思索当地的文化记忆。此外,居民的信仰活动亦是纳入美育的可选材料。

3.3多样的展示载体

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展演场所的变迁以及所选藏品都是文化记忆的媒介符号。其囊括了人们对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的互动关系,也是美育材料的重要来源。

3.4文艺载体

生活必定是多彩的,其“特异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可以为文艺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自然而然,所有的创作者都是思考者、观察者,而且是动人的讲述者,通过文学艺术传递独特的文化内涵。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相关的文化资源材料类型总结如下:建筑、书画、古籍、书刊、照片、金石、碑刻、仪式、表演、文学作品、广告、服装、产品、影像、软件、钱币、规划等等,几乎包括了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所有材料。将这些材料纳入美育的内容,有助于通过再现历史的语境使学生体验生活的意义以及背后的道德价值,最终达到传承文化,认同身份的作用。

猜你喜欢

身份美育记忆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美育教师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