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广播主持人岗位的转型与价值重塑

2019-02-02王冠

中国广播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摘要】伴随着人工智能主持人的逐步投入应用,广播主持人的岗位设置面临迭代升级。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持人不但要有坚实的专业技能、犀利的评论能力和完整的节目设计能力,更要有融媒体思维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 “央小广” 广播主持人 岗位迭代 价值重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人工智能主持人具备的优势

2019年农历除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推出了人工智能主持人“央小广”。“央小广”是央广与科大讯飞公司基于智慧融媒体理念打造的人工智能主播。目前,“央小广”在央广经济之声等各频率已经大规模使用,编辑只需输入文本,即可导出音频文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推出移动端应用“央小广AI为你读报告”,针对用户语音提问的两会关键词,该应用直接完成后台关键内容抓取,进行语音播报。其实,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个频率、频道和不同工作领域已经大范围应用。例如:从2018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交易时间》节目在直播中启用机器人“晓鲸”实时播报行情+梳理财经资讯+各板块要闻汇总。笔者在央视财经频道担任证券评论员时,常态化地和“晓鲸”一同进行直播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发展,如果人类广播主持人依然将自己的工作重心侧重于“将文字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岗位空间将会被极大压缩。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主持人至少有人类广播主持人所不具备的三大优势。

(一)低差错率

人类广播主持人的口误在所难免,而主持人水平高下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就是口误频次的高低。然而,人工智能主持人语言的差错率几乎为零,可控性大大增强。目前,虽然个别多音字和生僻字的准确度尚待进一步提升,但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人工智能主持人的准确度只会越来越高。

(二)低成本

全国广电行业基本上都进入媒体转型的攻坚期。传统产能的“去成本”和新媒体领域的“加杠杆”是近几年转型探索的共识。伴随着新媒体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大和广告营收下行压力的增强,在人力成本上挖掘潜力已经成为必然之举。人工智能主持人在前期一次性投入之后,后期使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低成本优势远胜于人类广播主持人。

(三)强IP化

IP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一词的缩写,多指具有高专注度、强影响力并且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互联网时代,IP这一概念掀起热潮,变得更加具象化。各大傳媒机构重磅打造的人工智能主播也充满了IP卖点。“央小广”在央广2019年大型年度直播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中闪亮登场,其登场方式悬念十足、充满张力,这样的“待遇”对于上岗之初的人类广播主持人来说鲜有企及。

笔者认为,人类广播主持人和人工智能主播的赛跑已经开始,并将日趋激烈。面对人工智能主播的汹涌来袭,人类广播主持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四个能力的提升。

二、广播主持人的能力亟须拓展提升

(一)人类广播主持人需具备新闻评论的能力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是对信息进行提炼、加工与解构的过程。新闻评论能力应该是主持人的基本专业素养。目前“央小广”等人工智能主持人还只能做到既定文字的语音转换,尚不具备对文字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与深度评述的能力,与人工智能主持人相比,新闻评论能力是广播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

在移动传播和社交媒体大爆发的当下,新闻评论将为信息的有效传播助力,同时也对打造主持人IP提供支撑。有能力进行高质量的新闻评论,本身就意味着主持人的独特XING 和不可替代性。

(二)广播谈话节目的个性化设计能力

目前来看,资讯类节目主播被人工智能快速取代的可能性更大,而谈话类节目等非播报节目样态还保持有较高的门槛。具有鲜明个性的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往往会成为节目的标签与核心价值。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信马由缰,需要明确在谈话过程中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与价值,主持人需要对所传递的核心内容成竹在胸,并把握节奏有效推进。

由笔者担任制作人及主持人的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节目,四位直播成员都是提前一天将各自选取的新闻选题进行初步编辑、汇总,再由笔者进行遴选和细化编排。此编排过程不仅要考虑能否将一周内有价值的国内、国际经济新闻全方位覆盖,还要结合各位直播成员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加工和任务分配。

(三)融媒体、多渠道的策划和适应能力

媒体融合正在加速推进,随着“大流量+低延时”的5G网络传播的逐渐普及,传媒行业必将发生深刻改变。内容的可视化将是必然的方向之一,这就要求广播主持人要进一步培养融媒体思维和短视频思维,进一步提升视觉语言意识和镜头表现力。

1.广播主持人要具备镜头语言表现力

笔者作为广播主持人,首先要操作央广的直播台,确保广播节目的正常播出;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与央视直播间进行直播交互的增量任务。因此,广播主持人需充分理解电视的镜头语言叙事方式,熟知电视直播的导播口令,确保直播交互正常推进。要了解电视直播的机位切换,在镜头前用有声语言和身体动作及表情等副语言进行有效表达,要充分理解电视和广播推进节奏感的差异,在两种语言风格之间找到较为理想的平衡点,力求兼顾。在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声音中国年》春节特别节目中,笔者在央广的视频直播间与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联袂完成了央视新闻频道《一年又一年》的直播节目。此段内容广播和电视融合制作,视频和音频同步播出。

2.广播主持人要具备融媒体产品的策划和制作能力

新媒体的制作理念和表现形式,其要求已经远远高于原有广播主持人的工作范畴。对于小屏时代的思维方式和镜头语言的熟练掌握,已成为广播主持人的必修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笔者参与制作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评论专栏《两会财经快评》,该栏目即体现了“一体化制作+分渠道播出”的新时代媒体融合的制作理念。节目内容先在央视财经频道进行电视直播,之后在“央视财经”客户端进行推送,而音频版在央广经济之声滚动播出,在策划之初就考虑到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四)广播主持人要具备价值观的引领能力

时代不断变换,人格魅力永恒。笔者此处所说的人格魅力,除了自身的个性风采之外,更多的是指主持人面对受众所呈现出的价值观的引领能力。作为主持人特别是知名主持人,其影响力通常比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大。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时,主持人该如何实现对社会道德的引导,如何实现媒体的社会职责,这是每一位广播主持人必须肩负的使命。

三、结语

人工智能主持人的投入使用,将会给人类广播主持人带来更多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广播主持人该如何打破传统的窠臼,不断提升格局和能力,从而跟上飞速变化的时代脚步,值得我们更多地思考与探讨。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