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019-02-02汪为聪梁春艳汪蔓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合肥市意愿养老

汪为聪 梁春艳 汪蔓

摘 要为了解合肥市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合肥市六个区951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合肥市951名城市社区老年人中,有759位老年人(79.8%)表示需要社区提供助餐服务。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退休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子女数少、自理能力差、居住社区有助餐点的老年人对助餐服务需求期待更高。

关键词: 助餐服务;社区老年人;影响因素

中圖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4-0094-0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规模和程度都在迅速增加。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占总人口12.13%[1],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吃饭问题”是养老问题中的最基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更好地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建设布局合理、高效精准的助餐服务网络,了解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的状况和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调查合肥市城市社区老人助餐服务需求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按照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在合肥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高新区、新站高新区六个区中随机抽取38个社区作为调查点,对调查点的老人(常住人口,年龄≥60岁)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017份,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或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有效问卷共计951份。

1.2 方法

通过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街道居委会现场组织和协助,于2018年7~8月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老年人一般情况、老人用餐意愿、经济水平、家庭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等。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量表[2]测定,BI评价量表主要评定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等10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所得分值分为四个等级:即日常生活完全自理(100分)、轻度依赖(61~99分)、中度依赖(41~60分)和重度依赖(40分以下)。调查时,由调查人员面对老人做好解释工作,按调查问卷逐条询问并代为填写。参与调查的老人均了解本次调查目的和意义,且自愿参与本次调查。调查过程中,有专门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和指导,审查问卷填写是否规范、完整。

1.3 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EpiData 3.1中文版进行数据双份录入,运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老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老人共计951名,平均年龄为71.82±8.08岁,其中:60~69岁老人比例为43.7%,70~79岁为36.8%,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比例为19.5%;性别方面,男性占39.1%,女性占60.9%;教育程度总体较低,小学及以下占46.8%,初高中水平为43.7%,大专及以上为9.5%;有配偶的老年人占66. 9% ,无配偶的老年人占33.1%;从退休前所在单位来看,有18.8%的老人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25.6%,在民营企业有9.6%,而自由职业者比例为43.6%;经济收入水平以中低收入为主,月平均收入2000元以下比例为43.7%, 2001~3000元为30.2%,3001~4000元为11.1%,4000元以上占14.9%,从收入构成来看,老年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为退休金(养老金)、政府补贴,分别占63.7%和24.4%,其余为子女赡养及其他。

2.2 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情况

在被调查老年人群体中,有759位老年人(79.8%)表示需要社区提供助餐服务。通过对老年人各项特征与有无助餐服务需求进行交叉表分析,结果见表1。

(1)个体因素方面。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水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本次调查的老年人群中,个体因素中性别、文化程度、退休前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水平、自理能力等因素对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而年龄对助餐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上,女性对助餐服务需求的比例高于男性;文化程度方面,随着文化程度增加,对助餐服务需求的比例有增加趋势(P<0.01);退休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工作的老人对助餐服务需求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民营企业,最低是从事自由职业的老人;月收入水平总体上是随着月收入增加需求比例有上升趋势;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伴随着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助餐服务的依赖性有增加倾向。

(2)婚姻家庭生活方面。受调查老年人中子女数量对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随着子女数量增加,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依赖性下降(P<0.01)。但是,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和谁在一起居住对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影响无显著性。

(3)社会方面。 社区有无助餐服务点对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有助餐点可显著增加老年人对助餐服务需求的期待(P<0.01)。

2.3 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各因素对助餐服务需求的影响,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将上述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老年助餐服务需求意愿作为因变量,当因变量等于1时表示老人有助餐服务需求,等于0时则表示老人无助餐服务需求。结果显示:女性、退休前在机关事业单位、自理能力差、子女数少、居住社区有助餐点的老年人对助餐服务需求意愿更高。结果见表2。

3 结论及建议

调查发现,在951名老年人群中,表示需要社区提供助餐服务的老年人比例为79.8%,明显高于《基于需求视角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合肥市为例》(2013年)中调查的结果(41.55%)[3]。说明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发展、养老服务政策的推进以及家庭照料和支持功能弱化,助餐服务作为养老服务的基本内容越来越为老年人所接受和选择,提示社区助餐服务的市场前景远大。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退休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子女数少、自理能力差、居住社区有助餐点的老年人对助餐服务需求期待更高。性别对助餐服务需求有着显著影响,和男性相比,女性老年人有着更高的助餐服务需求意愿,是男性的1.588倍,可能是由于在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下,大多数女性承担着家中做饭任务,从采购、处理、烹制到餐后清洁等环节,均给女性老年人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因此,可能导致女性老年人对助餐服务有更高的期待。单泰来亦认为女性老年人较之男性对于生活照料方面有更多的需求[3]。退休前工作单位性质对助餐服务需求意愿有明显影响,退休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年人对助餐服务需求意愿较高,是自由职业者的1.521倍。王琼认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年人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开放,对养老政策的理解程度和对养老服务供给的接受程度更高[4]

老年人的子女数对助餐服务需求意愿影响显著,相对于没有子女的老年人,随着子女个数增加,老年人对助餐服务需求意愿有下降倾向,与谢萌研究结果一致[5]。虽然模型中只有4个及以上子女数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从优势比来看,各组优势比随着子女数增加而有下降的趋势。子女数对助餐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子女数越多能给老年人更多的生活照料和支持,导致对助餐服务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受“孝文化”的传统思想影响,如果有子女而选择社区助餐服务,则在情感上可能不易被接受。张栋认为养老观念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子女数量体现,子女数量越多的老年人越有可能对子女有更多的依赖[6]

随着寿命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和疾病增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相应下降,导致对日常照料需求意愿强烈[7]。表2显示与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生相比,生活轻度依赖的老年人对较高的助餐服务需求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老年人均未显示差异有显著性,可能是由于本次调查中这部分样本含量小而导致结果偏差。穆光宗认为包括无自理能力老人在内的弱势群体中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8]。马冬梅认为社区助餐服务既可以使失能老年人享用有针对性的营养配餐,又可以增强其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9]

此外,老年人所居住社区有无助餐点对助餐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有助餐点的社区老年人对助餐服务需求倾向性较高,说明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意愿可能受到政策宣传、他人带动、助餐福利供给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提示通过加强对老年人宣传教育和引导,改变其传统思想意识和消费观念,能够使其充分释放潜在的助餐服务需求。

总之,社区老人助餐服务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助餐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和需求层次,实现需求对象识别和精准服务,合理设置助餐点,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助餐需求,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

参考文献:

[1]合肥市统计局.合肥市人口情况[EB/OL].(2018-2-23)[2019-05-01].http://www.hefei.gov.cn/mlhf/hfsj/cjrc /rk/201811/t20181107_2667236.html.

[2]Mahoney F I, Barthel D W. Function evaluation:The barthel index[J].Maryland State Medical Journal, 1965,14(14):56-61.

[3]單泰来.基于需求视角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4(8):26-27.

[4]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40(1):98-112.

[5]谢萌.家庭支持与合肥市老年人养老选择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2769-2770.

[6]张栋.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2016(8):19-25.

[7]苏冉冉.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8]穆光宗.解析“老年弱势群体”[J].社会科学论坛,2005(3):38-40.

[9]马冬梅,王佳慧,顾悦,等.我国养老助餐服务研究述评[J].社会福利,2018(3):1-5.

猜你喜欢

合肥市意愿养老
养老生活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