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东传统民居聚落的公共空间营造研究
——以石臼窝村为例

2019-02-01武云杰李春静贾兆雪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2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石臼农房村民

文/武云杰、李春静、贾兆雪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唐山 063200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探索组织农房设计力量下乡服务机制,试点县要组织调研农房建设现状,了解农房安居需求,依据当地气候变化、地域风情、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功能需求,研究提炼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和空间结构,提出农房建设基本标准和技术导则,组织建筑师、规划师等专家开展农房设计下乡服务”。乡村公共空间是除去居住功能空间之外剩余的空间,承载着村民日常的休养生息,是村民茶余饭后交谈的地方,但是随着城镇化和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加剧,乡村公共空间也随之锐减,本文通过调研现状,查阅文献,剖析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从建筑和人文的视角,探索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策略。

1、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过程

1.1 村民自治下的公共活动空间

传统的乡村公共空间,往往在村民的日常活动中无意产生,干农活时的田间地头,洗衣洗菜的池塘边,街角的放大空间,这类活动有着很强的重复性,因此发生这些活动所依附的空间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公共性也逐渐加强,随着乡村种姓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出现个每个姓氏专有的祭拜场所,这些空间恰恰是较为完备的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乡村治理制度,由于当时交通的闭塞,信息的不发达,这种小农经济体制下的公共空间也就成为了村民日常交流的唯一场所,每个地方都独具特色,正是这种地域性,使得这类公共空间的归属感,家园感愈发强烈,总的来说,相对自治和原始的公共空间直接的反映了由当时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公共空间。

1.2 制度规范下的公共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在文革时期,随着政治权利在乡村的渗透,反对传统文化,并进行“破四旧”,拆除了当时大量的寺庙祠堂,村民也对集体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乡村的公共空间被规范化,制度化,当时留下的人民公社,邮局,到现在的某些村庄都可见到,这种整齐划一性,使得乡村的公共空间僵化。

1.3 改革开放后对乡村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实施以来,对于深圳特区来说,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很快,然后中国的大部分乡村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年轻的人们纷纷逃离乡村,去往大城市捞金,这使得乡村出现空心化,只剩下老年人和小孩,乡村的公共空间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沉寂没落。

1.4 新农村建设下的空间重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问题的重点关注,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措施,乡村成为了诗与远方的向往,乡建也一度成为热门的话题,重新审视我们的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发现我们的乡村的价值有很大潜力,一批又一批的建筑师涌入乡村,进行乡村建设,使得乡村建筑在多年的村民自制转化为由专业建筑师指导的建筑,乡村的公共空间也再度被唤醒。

2、石臼窝村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

2.1 无障碍设施的不健全

乡村的无障碍全靠自己来修建,由于存在很多老年人,无障碍的建设更加有必要,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老人一天到晚都在自己家中度过,由于行动不便和乡村道路无障碍建设的不健全,使得他们无法出门,能否建设一条绿色安全无障碍通道,让每户人家的老人都能放心便捷的走出去,这样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会有极大的改善。

2.2 村民乡土建设意识的淡化

由于文化的不自信,村民对小洋楼的向往很强烈,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都盖起了不伦不类的西洋房,在村政府等公共建筑修建时,也很少能看到本地的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村民对本土文化的意识淡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有专业建筑师的介入,当旧有的建筑不能适应于现代的生活方式时,村民自然会选择现代化的建设,而摒弃了旧有的乡土。

2.3 旧有公建的废弃

文革时期建设的人民公社,邮局等遗留建筑物,在现在的石臼窝村还保留有完整的遗迹,由于它现在没有承担任何的功能,几乎废弃,村里还保留有当时最宽的一条马路,马路旁就是这些历史遗留物,如何在现在的乡村建设中,使其焕发新生是值得我们建筑师思考的。

3、空间营造策略

3.1 旧有公社、水塔的改造

旧有的公社、水塔,当它发挥完它的历史作用后,如何在当代的乡村,重新唤醒它的价值,它曾经也是一代人的记忆,我们的营造策略是建设一个石臼窝村村史博物馆,利用旧有的公社进行改建和扩建设计,将水塔作为一个制高点,供人们瞭望整个村庄的村貌使用,将公社融入到新的设计中,新的设计也要在旧有的文化特质基础上融合现代建造的技术,使得新改造完成的项目,既有石臼窝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又不失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

3.2 运河的规划

石臼窝村有一条运河,当年从山上采石场开采的矿石,都是经过这条运河运送出去,由于采石场的没落,这条河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河中心还有沙滩形成的岛屿,树木相间其中,我们可以将其建设为一个乡村游乐场,供留守儿童玩耍,岸边也设置休憩的亭子,供老人们交谈娱乐,这将会是融合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新的娱乐场所。

3.3 街道的改造

乡村的街道大多没有经过设计,有很多不经意的放大空间,这些空间存在的意义,就是供人们在树下乘凉,晚饭后交谈,午后下象棋的场所,我们可以利用那些废弃的砖瓦,废弃的木材,重新设计搭建一个休憩的空间场所,旧有的材料往往让人产生一种场所感和时空感,搭建的过程可让设计师和村民公共参与,将旧有的建造工艺得以流传。

结语:

乡村是承载乡愁的地方,是承载我们诗和远方的场所,乡村的公共空间是我们建设的重点,我们应该在充分调研,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地域特色后,做出相对应的建筑,切不可在“千城一面”后出现“千村一面”的景象,我们每一位设计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

猜你喜欢

石臼农房村民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惜物即惜福
神奇的鼠尾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