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

2019-02-01童峥嵘马秀荣宫铭举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期课程设计应用型

童峥嵘 马秀荣 宫铭举 白 媛 秦 娟

天津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2

我国正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这些措施不仅为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改革和新工科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而且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高等学校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快速发展,通信领域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促使一些学校也增设与通信工程相关的专业[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中有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学已达到500余所[2]。从国家总体层面来看,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供求形势是基本平衡的。但由于培养符合工程认证和新工科要求的通信工程专业所需的硬件设备和环境要求较高,培养成本较其他信息类专业要高,因此目前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工程的现象,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使得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差距很大[3]。

天津理工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是天津市“十二五”期间的品牌专业,天津市“十三五”期间的应用型专业,依托一级硕士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光电器件与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通信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将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形成完整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工科素养和应用新工具的能力,从而保证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符合产业、社会的需求,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形成一定的优势。

鉴于目前通信工程人才的供需现状[4],着眼于天津市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息化产业需求,结合对工程实践人才的培养需求,对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探索和研究,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能充分体现工程教育和新工科的理念,满足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5-7]。

1 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探索

目前,学校培养方案修订的背景是进一步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的相关工作,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总学分从原来的199学分降到176学分。为了体现创新创业 教育,突出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达到29.7%。因此,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关键。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尤其工程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通过充分调研,即“交流、学习和聘请”等体现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的特色。交流,参加电子信息教指委组织的高峰论坛、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会等会议,与相关学校的专家、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探讨;学习,到相关学校去学习,了解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及其运行情况;聘请,聘请大唐移动等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共同讨论培养方案、部分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的内容安排。总之,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内容、管理和考核等环节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执行。

1.1 加强实践课程的工程化教学内容

与理论教学类似,工程实践教学内容也具有关联性和完整性。因此,在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理论教学是基础,是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也要遵循实践教学的规律,是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促进[8]。将理论课程中的部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

例如新增MatLab仿真与工程应用实践课程,既可以保证学生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也可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例如,增加2周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与实践与2周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和实践两门实践课程,使学生不仅加强理论学习,同时增强与工程技术领域有关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融合学习,达到学以致用;调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程为3周,该课程的设计结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等课程所学的知识,基于无线通信系统提出实践内容和项目,鼓励学生制作出相关实物。此外,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继续保留2周专业认识实习,增加3周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实现和企业文化和管理方面的对接,还加强学生对相关工程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后续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2 系统性设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

通过调研和分析,充分掌握通信行业、企业、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制订符合要求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系统性设置工程实践环节的课程和教学进程,结合相关理论学习的进程,保证4年工程实践教学不间断。如在大学第一学期安排工程训练课程的内容,第三学期安排MatLab仿真与工程应用课程,第四学期安排专业认识实习课程,第五到第六学期分别安排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与实践,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与实践3门课程设计,第七学期安排专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课程,第八学期安排毕业设计。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各项工程实践技能与应用能力,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和培养目标定位、面向通信行业、贴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素质有机融合。其中第四学期的专业认识实习,通过到企业参观、培训、学习,让学生认识所学的通信专业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第七学期的毕业实习,充分利用本学校已有的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搭建的TD-SCDMA 3G移动通信平台、TD-SCDMA 3G通信系统仿真链平台和TD-LTE 4G移动通信平台,安排学生学习“TD-LTE原理及无线网络优化、路测”等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企业工程师的学习和工作。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均会聘请通信行业中的企业工程师授课,也鼓励本校教师参加大唐移动通信设备公司举办的“双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企业认知。

此外,注重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以及实验类课程中的“学生体验式”培养。增加“专业创新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及市级各种创新性项目和竞赛,参与教师指导的科学研究项目,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对工程实践类课程的目的与性质、主要内容与要求、方式、程序及时间安排、考核与成绩评定等做出规定,同时针对不同的实践类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在已开设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需要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一个项目最多由3个学生完成,每1名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内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选题、开题、实物测试、答辩、论文共5个环节组成。

对于课程设计的实践类课程,也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结合各种电子设计竞赛、行业大赛等,每年对课程设计的选题都有一定的更新,删减陈旧的题目,增加具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元素的项目。例如,在已开设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程中,兼顾电子技术的基础与前沿,选择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题目作为研究课题,并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同时每年增加实物制作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

1.4 分组测试和答辩的考核方式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与成绩评定的合理性,采用分组测试和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考核,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尤其在分组测试和答辩的环节中,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发现自己在理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对学生而言,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结语

根据通信技术、行业、社会的发展及其对通信人才的需求,按照工程教学和新工科的理念,结合通信工程特色专业的具体情况,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构建工程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课程的工程化教学内容,系统性设置工程实践环节的相关课程,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以分组测试和答辩进行考核,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通信工程教育认证计划,对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学期课程设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