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郎的寓言散文

2019-01-31陈楠

美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刘禹锡柳宗元京城

陈楠

中唐时期,有一位文人,柳宗元与他同登进士第,白居易尊其为“诗豪”,他堪称文坛奇才,屡次被贬也没有磨灭他的良知与斗志,“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他大半生坎坷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就是刘禹锡。

贞元九年,二十出头的刘禹锡一举得中进士,次年,又凭借出色的文采登吏部取进士科,授太子校书,风平浪静近十载后被擢升为监察御史,看似仕途应该一片光明。此期间,他与出身寒微、才华横溢的王叔文交好,王叔文也非常欣赏刘禹锡的诗文和人品,对他赞誉非常,“常称其有宰相器”。两年后唐顺宗登基,顺宗很想有一番作为,便重用王叔文,决定改革弊端。王叔文团结了一批才华、魄力、人品皆佳的官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这场政治革新当中来,刘禹锡顺理成章参与其中。革新发生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历史上称之为“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是中唐时期有极大进步性的改革运动,可是王叔文出身草根阶层,一心为平民阶级考虑,废除宫市,也就是白居易《卖炭翁》里用红绫薄绡、宫内旧物换取百姓货物的不平等交易,打击宦官专权,削弱藩镇势力,惩治贪官污吏等等。这些举措一出,百姓拍手称快,韩愈在《顺宗实录》中写道:“百姓相聚欢呼大喜”, 社会反响很大。这场革新把跟随王叔文革新的青年才子如柳宗元、刘禹锡的政治热情推向高潮,他们投身运动,义无反顾,二十多年后,刘禹锡回忆起当时“當年义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颇为感慨,那一批才俊像大雁一样有序聚合,互相扶持,向一个目标飞去。可是,顺宗皇帝的病弱和宦官与藩镇势力的反攻,几个月后就以顺宗皇帝被迫退位,革新的核心成员被贬告终。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刘禹锡从此远离京城,开始了他的贬谪生活。在朗州,他笔耕不辍,以诗歌为武器表达自己的愤慨,昭示自己的斗争精神;同时又以散文阐述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处事观点。刘禹锡给御史中丞窦群回复过一封信,《答容州窦中丞书》,短信不足三百字,却力道颇大,无情抨击了儒生士子们的丑恶嘴脸: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摇唇鼓舌,揭示了他们欺世盗名的虚伪本质,语言犀利,字字如刀:“世之服儒衣冠、道古语、居学官者,为不鲜矣。求其知所以然者几何人?”“异日见道大行,则言益重,使儒者之的悬于舌端,不得让也。由是知辱教之喜,可胜既乎?”至于窦中丞,他自诩为儒生,给刘禹锡写信纯粹是讨骂:“今夫携弓注矢,溯空而发者,人自以为皆羿可矣。”刘禹锡毫不留情说了大实话。身处逆境之中,坚守节操,坚决不向守旧派妥协,让他做摇尾乞怜之类的事情,想都不要想了。

因为刘禹锡的清高与耿直,他交下了柳宗元这个一生不相离弃的挚友。他们相识于微时,同年中举,同在御史台为官,同因永贞革新遭贬,始终有书信往来,直至柳宗元去世。遭贬十余年后,“八司马”奉召回京,三月春至,刘禹锡、柳宗元一行去京城玄都观赏花。重回京城,刘禹锡感慨万千,戏题《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虽是戏题,但“语涉讥刺”,他讥讽那些靠排挤革新得到提拔的朝臣,轻蔑新贵,激怒了宪宗和旧派朝臣,“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同召回京的几人受连累,随即又被贬放到“五谷不毛处”。韩泰为漳州刺史,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韩晔为汀州刺史,陈谏为封州刺史。刘禹锡的诗是让几人再次被贬出京城的导火索,他也为此被放置最远的播州。播州今治所在贵州遵义,唐时为蛮荒之地,人口不足五百户,礼乐教化皆不备。刘禹锡有八十岁老母,同去一路辛劳,未必能平安到达,若留老母在京城,也是难以再见。作为刘禹锡的好朋友,柳宗元上书要与刘禹锡一地流放,他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德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危难之中见真情,御史中丞裴度也伸出援手,刘禹锡改贬连州,到今天的广东连县做刺史。柳宗元体弱,遭贬心有郁结,于任上去世之后,刘禹锡代为抚养子嗣,认真教导。

十四年后,刘禹锡又一次回到京城。再游玄都观时,观中桃花荡然无存,守观人也不知所踪,好友柳子厚也仙逝而去。触景生情,他感慨良多,又作《再游》诗:“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当年趋炎附势的小人不见了,同游的好友死的死,散的散。这首诗作让刘禹锡又一次付出了代价,但这次没连累别人,他离京到东都去做官了。

虽说多次被贬,人生起伏,刘禹锡还是用犀利的笔锋有力回击了宦官、权贵们的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他坎坷的经历带给他的领悟为其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随便题首诗便饱受攻击,祸及同僚,牵连老母受苦,刘禹锡抒愤也要避祸,于是用了一些遮掩的手法,他借外物揭示人的本质,以寓言作品来表达强烈的爱憎,寓言散文就是其中一种。寓言,大家都知道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拟物的手法说明道理或者阐述观点,常常带有讽刺劝诫的性质,寓言散文,顾名思义,即具有寓言特点的散文,既不是标准的寓言体,也不是标准的议论文。刘禹锡的寓言散文有《因论七篇》,篇首引言中说“造形而有感,因感而有词,匪言匪寓,以因为目,《因论》之旨也云耳”。

《鉴药》为七篇之首,主要讲述自己求医问药的一次经历,患病求医,医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本应皆大欢喜,可他受世俗影响,听俗人之言,为求补益,痊愈之后,继续将有效的“好药”吃个没完,反而导致“岑岑周体,如痁作焉”,已经痊愈的身体病得更严重了。求助于医生,医生感叹他的“未达”,即不通透。借此一事,展现刘禹锡的辩证思考,其反对"循往以御变"与"过当则伤和"的论断都十分精当。

故事短小,情节也平常,可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简单,时代社会的变化需要不断革新进步与之适应;“过犹不及”也是人贪婪利己心理作祟下难以避免的事情。

刘禹锡一生耿直,但在辗转贬谪中不得不自保,也不得不寓物寓事言志了。

猜你喜欢

刘禹锡柳宗元京城
五环再耀京城
赏牡丹
洛阳纸贵
江雪
刘禹锡与《陋室铭》
江雪
京城:请听雕塑家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