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稳教育宣传高地 搭建师生展示平台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成都市校园电视发展探讨

2019-01-3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学校

晁 颖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曾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强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强调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多方位、全覆盖的一体化德育体系。

校园电视作为新颖、生动、优质的传播载体,不仅可以活跃和丰富校园生活,在学校文化建设、宣传、教育教学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更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德育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开展积极向上、形式丰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电视活动,能够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对构建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校园电视在制作标准、呈现方式、传播模式等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户外大屏、班级班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传播终端,网站、微信、微博等多元传播方式已经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信息时代技术发展与更迭,校园电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利用校园电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传播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渠道,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研究的新方向。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拓展校园电视应用的意义

1.校园电视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要求

教育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提出“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加快学校优质影视资源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搭建学生实践活动的平台,寓教于乐,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近年来,成都市加大校园电视建设,并将其作为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标准的必备项目之一,各区(市)县中小学校均配有校园电视台及摄录编设备,部分学校还配有数字化、虚拟演播室。2015年,成都市出台《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评估细则》,也将校园电视台建设作为基础配备项目之一。一大批学校建设录播教室、数字化校园电视台、移动录播系统,数字化实验室、未来教室等也配备相应的录播设备,基础环境的搭建拓展了校园电视应用的领域。

与此同时,成都市中小学均实现了“千兆光纤到校”,全域接入教育城域网,校园网覆盖率、多媒体到班率达到100%,1 400多所学校配有高清视频会议系统,700余所学校完成有线、无线双网覆盖。高带宽网络让校园电视能高清、畅通、迅速地传递到各个教育基层单位,传达到各个基本教室单元甚至于学校的各个角落,为校园电视更快地传播校园文化、促使师生更快获得德育浸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校园电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关注的焦点。《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在《意见》中还建议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由此可见,校园电视在德育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学校通过校园电视传播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影视教育作品,可以强化学校德育教育能力,为学校德育教育赋能。

随着学校数字化设备的丰富,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点赞、弹幕、留言、兴趣圈等交互方式的多元化,微视频、抖音等软件分散碎片化传播兴起,新颖的媒体技术传播形式、互动模式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社会人员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

3.校园电视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载体

数字化时代需要大量生动、直观的教育教学资源支撑课堂教学,服务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电视可以汇集、丰富多元化的数字资源,让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校园电视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对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的录制分享和观摩学习,以及平时常态化教学录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此外,借助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开展跨校、跨区域的同步教研活动,开展教学交流,通过校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从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校园电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平台

学生参与校园电视影视节目制作的过程,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在现实生活场景中体验校园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体验,包括从策划到拍摄、编辑、制作、展示等环节,在深度的团队合作、充分的互助协作中,形成完整的作品。这一系列工作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影视技术,研究栏目设置策划,实践拍摄编辑制作,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完整流程,提高学生思维创新水平,深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过程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师生思想碰撞、任务驱动、团队协作,对学生而言,是新的挑战,不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参与校园电视制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经历,也让他们在文字处理、语言表达、美学感悟等能力上均能得到增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更加平等的身份给予学生指导,提出科学建议,参与团队协作,调控实施过程,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良好团队合作氛围。要为学生成长搭建多种活动平台,积极推荐参与文明风采大赛、影视作品比赛、校园“微电影”评选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凝聚分享学生成果。

5.校园电视是校园文化特色的生动体现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环境中,由全校师生共同构建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校园生活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因此,校园文化要体现学校的发展历史、文化积淀、优势特色和潜力方向。校园电视作为校园文化主力的传播宣传媒介,要不断地参与学校核心理念生成与凝结的过程,融入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中。通过校园电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性力量,利用有形、无形的力量去感染、影响学生,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讲好校园故事,演绎校园生活,提升文化内涵。

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成都市一直倡导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电视活动,让校园电视成为学校德育教育、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也积极推荐优秀校园作品参加各级各类评选活动,成都市校园电视节目在多项活动中取得了不俗成绩。在由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四川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四川省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活动中,成都市加强宣传动员和组织管理,活动参与面不断扩大,参评作品数量逐年增加,获奖数目和等级一直稳居全省第一。从2012年第七届只有12个区(市)县参与,100余件作品参选,到2019年第十四届22个区(市)县全面覆盖,参选作品总数达到800余件,越来越多的教师、学校参与到中小学校园电视活动中。

虽然成都市中小学校园电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学校对校园电视活动认识不到位,功能挖掘不够,推动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学校配齐了设施设备,但实际使用率较低,很多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2)校园影视作品题材呈现单一化、套路化的现象,创新力不够,缺乏吸引力。例如,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题材,很多学校都在关注,但是节目叙事角度、表现方式彼此雷同且模式化,影视表达缺乏新意。

(3)在校园电视活动中教师仍然占主导位置,学生参与度不够,只能作为校园电视的接收者和旁观者,没有真正成为校园电视的主力军和校园文化的生产者。

(4)区域间作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层面包括部分作品的拍摄质量、作品选题、镜头语言的使用、场面调度、后期编辑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对校园电视发展策略的思考

1.提高认识 引导学校深化校园电视活动

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电视台在德育教育中的阵地作用,积极运用校园电视传播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调动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做到德育育人、文化育人。通过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校本课程等方面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时播报的校园新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优点与不足;针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专题报道,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结合不同的教育主题、时令节气等,播放适宜的影视作品、专题报道,让学生在文化中得到浸润和启迪。

要在区域间、校际间积极开展常态化交流、展示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展示学校和区域的德育成果。成都市也专门为校园电视活动的展示开辟了音画网站(网址:http://www.cdedu.com),对学校优秀校园作品进行集中展播,加强校园电视的宣传推广。

2.利用新媒体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智能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以及学习生活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宣传制作的方式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便利、快捷、碎片化、互动等特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德育的工作时效性,及时传播校园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微信公众号搭建手机端校园电视节目栏目,将学校校园电视节目及时传送给公众。利用学校电子屏、校园网与微信公众号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及时传播给公众,扩大作品影响面,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强化培训 持续提升专业素质

加强校园电视团队建设,组建市区两级骨干电视制作人员队伍。由骨干专业人员带动区域专业素质的共同提升,指导协助区域内薄弱学校开展电视节目制作,逐步提高校园电视作品质量,整体提升成都市教育教学影视制作水平。

建立分类别、多主题、有梯度的培训课程,引进电视节目策划制作专业人士、高校专家等组织专业培训,特别从选题、构图、镜头语言的使用、后期编辑等方面加强专业指导。在技术培训中,可采用微视频、微课将部分技术问题按知识点分解教学,让教师、学生能轻松掌握技术知识。目前,成都市已经制订影视教学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从教学环境搭建到教师、学生形象、精神面貌、拍摄及后期编辑等方面制订适合于教育教学视频的拍摄标准,规范指导学校进行视频拍摄制作,推动校园电视活动专业水平提升。

4.引导变革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学校要积极引导和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校育人水平。要秉承“学生的电视台学生办”的宗旨,让学生参与教育电视台章程拟定,从栏目策划、采访到摄像、编辑、主持等,都由学生参与执行,全方位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统筹管理能力,让校园电视台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提升的平台。

5.关注时政 不断创新选题视角

校园电视节目在选题方向上要抓住社会热点与关注点,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学生实际,避免空洞无力和过于“高大上”,能够体现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在叙事表达上,要简洁有力,抓住学生心理特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给予正向的指引;在表现手法上,不能沿用以往同类型作品的表现方式,容易造成审美疲劳,要有新的视角,新的观点;在拍摄手法上,要与时俱进,在拍摄视角、画面构图、镜头组接和光线运用等方面体现时代性与现代元素,符合现代社会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结语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校园电视要紧扣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牢牢把握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的根本任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站稳教育宣传高地,为师生发展搭建平台,让校园电视在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学校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