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头投资争过山海关东北经济迎拐点?

2019-01-31卓泳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巨头黑龙江营商

文/卓泳

沉寂已久的东北近日迎来了一声“春雷”。

近日,黑龙江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数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城市建设、普惠金融、健康互联网保险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黑龙江省农投集团、北大荒集团也分别与阿里巴巴签约,双方将强化农业大数据、农业扶贫项目和“数字农场”的建设与发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签约现场还表示,“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必过山海关”。

据了解,近一年来,除了阿里巴巴以外,腾讯、京东、恒大、万达等一众巨头企业纷纷大手笔投资东北,开启了“东北掘金”之路。从“投资不过山海关”到如今“投资必过山海关”,巨头们打着怎样的算盘,东北又在发生什么变化?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进驻东北的巨头犹如一个“支点”,将逐渐撬起东北新的产业生态,东北经济有望开启一个新征程。但是,只有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去东北投资了,东北经济才能真正复苏。

巨头们争入东三省

据报道,马云在与黑龙江政府的签约仪式上介绍了在黑龙江的投资发展思路。他表示,阿里巴巴集团投资要出山海关,与黑龙江签约项目近期要见效,将深化与黑龙江在数字政府、数字农业、智慧城市、普惠金融、移动支付、旅游、企业云等领域战略合作,激发青年人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他在与黑龙江农投集团、北大荒集团签约时还表示,黑龙江农产品2018年在淘宝销售额达18亿元,未来加强合作,销售额可以再加一个零。

阿里巴巴不是第一个“闯关东”的互联网公司。早在去年1月,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就到访东北三省,还与吉林省政府和北大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未来3年分别在东北三省投资数十亿到百亿人民币不等,合作范围涵盖现代物流、数据服务、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领域。

今年6月,沈阳市政府与腾讯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建设“数字沈阳”。根据合作框架协议,腾讯公司将发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信息资源等优势,打造“沈阳城市超级大脑”,建设智慧城市;以电子竞技、移动支付、新媒体等产业为突破,共同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腾讯云启产业基地,打造腾讯数字经济创新应用示范区。

除了互联网巨头,两个地产界巨头的触角也越过了“山海关”。今年5月,万达集团800亿元投资沈阳,计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6月,恒大集团也宣布在沈阳投资12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项目。

布局产业互联网

对于互联网这种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来说,东北似非业务开拓的首选区域,但为何在一年里,东北这片黑土地却闯入了互联网企业的视野?有业内人士认为,产业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企业提出的转型升级要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现在互联网企业的大方向是To B,需要有更多的产业应用场景与之相结合,东北的农业和工业基础都很好,可以用新技术赋能这些传统产业,发展农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认为,在人口红利不再、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背景下,东北这片洼地或许有产业互联网值得挖掘的价值。

对东北而言,人才流失一直备受诟病,而互联网技术的进驻或许能缓解人才紧缺而导致的产业发展高端生产力不足的问题。深圳招商启航互联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晶认为,腾讯阿里这些数据起家的企业,可以凭借其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优势,实现部分产业的“机器代人”,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效率。

在王金晶看来,互联网巨头对于东北而言,就像一个支点,能够发挥撬动东北新的产业生态的作用。“他们去东北首先会搭建起生态,然后才可能逐步改变东北的现状。”长期下来,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然后更多的人涌入这股浪潮,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

王金晶还认为,巨头企业的进驻可通过重塑生态来改变人才结构。有了更多的新兴就业和创业机会,自然会带来一波返乡潮,这样的发展路径如今在中部地区已被成功验证。

巨头企业投资东北的背后,或许还看到了东北市场悄然发生的转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黑龙江和辽宁的经济增长势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辽宁的GDP增速更是实现了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重返6%。

中小民企仍在观望

巨头企业向来具有标杆作用,一众大佬掘金东北之举,给民营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然而,民营企业是否会跟进?有企业表示仍然要观望一阵。“民营企业发展最看重的是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东北在这方面仍然有待加强。”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或许目前只有那些资金实力强的大企业才能去东北投资。“因为有钱,所以输得起,也等得起,中小企业只能暂时观望。”

作为投资机构,王金晶也表示会“积极跟进、谨慎出手”。“生态的搭建需要时间,我们目前只是看到一个明显的拐点,还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后续的发展情况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周期来评价。”但她不否认,东北这个时候是个洼地,由于基数低,在经济全面重启后会有一个比较高的增长。

此外,东北国有企业居多,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比较固化,思维方式比较保守,且多为垄断性企业,很难有别的企业参与进来,也很难有好的项目,因此不太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然而,受访人士均认为,只有当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去东北投资了,东北的经济才能真正复苏。

值得肯定的是,东北为了改变营商环境这一顽疾,的确做了很多努力。据了解,辽宁出台了全国首部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黑龙江和吉林省也相继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东北三省还推出了更为细致的各种措施,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但在付一夫看来,东北的人才流失问题仍是一大掣肘。“东北目前的人口结构要迎接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来袭,仍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关键要把人才和年轻人留住。”他认为,如今许多二线城市已经开启“抢人大战”,东北不能甘落人后,如果短期没有办法扭转,也要基于现有的存量人口,开展人才培养,或者以优惠政策引进人才。

猜你喜欢

巨头黑龙江营商
海里的巨头蝌蚪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科技巨头的未来:科技巨头为何应该害怕欧洲 精读
石化巨头35年成长记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