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思考

2019-01-31岳建军府谷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陕西榆林719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保障性低收入片区

文/岳建军 府谷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陕西榆林 719000

1、保障性住房“跃进”式建设的反思

1.1 政策性规定下的保障性住房交付时间及建设项目造价预算指标,导致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过程管理不够精细。交付后,群众对房屋存在的一些质量缺陷和周边环境满意度不高。

1.2 保障性住房建成交付后,生活困难群众集中入住,加剧低收入群体空前聚集,社会各阶层居住分异,导致低收入群体过度集中和社会阶层分割问题,给保障集中区域政府的社会管理带来压力。

1.3 集中建设的保障住房人口密度较大,低收入群体人口相对集中,相关与居民生活密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农贸市场、超市餐饮等商业配套和交通出行不能同步跟进,造成保障房社区居民生活不便,使得街道社区的管理难度增大。

2、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践回顾

府谷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两大片区,新区片区和新府山片区。按建设时间段划分为2011年前和2011年后两个时间段。新区保障房35栋,2493套,于2011年前基本建成;新府山片区88栋,12314套,2011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建成8970套。两大片区占地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总套数14807套。大部分保障房现已完成建设交付使用。

2.1 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民生安全

一提到保障房,很多人便把他同“廉价”、“低质”联系到一起。在我们住建人看来,保障住房项目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大力实施创建文明工地。在新府山建设保障房项目之初,保障房建设项目部便从质量标准、队伍选择、材料应用等方面明确要求,同一建设标准、同一材料使用范围、统一监管措施、统一评比考核,并在招投标、设计选材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用实际行动把建设高质量合格工程的要求贯彻到每一个执行细节,一举打破了人们心目中“保障房是低质量房屋代名词”的传统观念。一栋栋“满意房”“放心房”赢得群众入住好口碑,也获得了行业的肯定。

2.2 统筹规划,同步配套

保障住房项目的配套设施涉及入住百姓生活方方面面,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结合社会管理综合意见,在建设初期就针对性在保障房小区周边规划了配套服务项目。教育方面,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新建幼儿园两所,改造原职中作为小学和中学校址)。医疗养老方面,规划了大型卫生医疗门诊部,并配备了养老中心(改造扩建北侧原养老中心,新建县医院住院及门诊部)。商业配套设施方面,规划预留周边村集体土地建设集中商业、大型购物中心,临街商铺,农贸市场等一应俱全。交通出行方面,配套规划了公交站点。各类配套项目随着交付入住居民增加将陆续建成启用,不断满足低收入群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

2.3 严格节能标准 倡导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理念彰显保障房的每一个细节,作为政府财政投资民生项目,更需“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理念。在保障房建设中,从设计、施工、材料方面都强化节能与室外环境打造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采取节能保温措施;强化节水、合理设置绿化,强化节能材料应用;水、电、热智能化运营管理等等。以“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的理想家园呈现世人面前。

2.4 总结不足 完善缺陷

当前两大片区保障房项目陆续交付入住,从已入住人群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后续进一步完善,并在后续完善建设中进一步改进。第一、就业问题。虽然片区商业、物业招聘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但大规模的低收入群众本身就没有一定职业技能,只能从事体力性的劳动,在保障房片区周边规划一些轻工类、环保型的产业项目来考虑其片区群众的就业特征,使居民群众就业渠道更多。第二、项目规划的前瞻性。虽然保障房片区配套设施基本完善,而建设之初的规划完美与交付使用后的社区现状管理和实际情况差异开始显现。由于新府山项目片区其土地取得是和周边的村庄合作开发按1:1比例取得,故在规划中大型商业、部分配套设施和商品住房用地,在其相应村用土地内规划。

3、新时代保障性住房建设思考

新时代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接地气”,总结以往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实现民生保障工程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新模式,进一步探讨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可持续性。

3.1 精心规划,实现商品住房与保障住房建设相结合。

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和谐生活环境和社会交往空间,为低收入群体民众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和主流社会阶层,获得公共服务,享受公平的“人文环境居住机会”需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将保障房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商品住房建设方面多角度综合考虑,规划确定保障房详细合理布局。

解决低收入群体过于集中现象,避免贫民窟的产生,可考虑将保障房和商品房结合开发建设,在土地出让环节政府明确住房开发商按要求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4、就业、收入与住房保障问题

就业收入分配和保障住房是民生改善的重点难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清楚认识当前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多数地方保障性住房选址于城乡结合部,区域位置偏僻居住与就业空间分离,就业机会不够发达,因此保障住房区域周边合理布局一些产业规划,从而解决低收入群体入住后的收入就业保障。二是积极引导低收入入住群体组织劳动力成立劳务派遣机构。劳务机构协调联络机关劳务用工单位和集体用工单位,组织相应的体能和技能劳务输出,从而解决部分低收入群体入住后的就业收入保障。

猜你喜欢

保障性低收入片区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娶低收入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