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建设

2019-01-30陈龙国

智富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传承文化

【摘 要】乡村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也是民族历史文化和人们精神情感之根。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党和国家提出了众多举措,并在农村地区展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带来了良好机遇,有利于唤起人们的乡土意识和统筹城乡发展。同样,积极保护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对守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丽乡村;文化;传承

我国在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国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既是落实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美丽中国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具体行动。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诸多方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可有效遏制城乡差距拉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一、美雨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建设改造方式,也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方式,其目的在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既能让乡村居民享受到现代化物质文明,又能使底蕴深厚的乡土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之间是互为依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继承和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延续和完善了相关的政策方针,也丰富和充实其内涵,主要体现在更加尊重事物内在发展的规律,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关注改变落后农业发展方式,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如何保护和发展农业文明。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促成了农业文明的发达,农业文明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民风)。至今,广大农村地区仍保留着相对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记忆,保护与传承好乡村传统文化,对美丽乡村建设意义重大。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规划体系不够健全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建设的相互协调,做到既符合现代生活需要,又保持其特色风貌,既发展乡村经济,又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山、水、民俗风情和历史建筑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从总体形象上突出乡村文化的魅力与特色,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有效的乡村规划。各级、各部口虽在乡村建设规划上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规划上面的问题也逐渐显露,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长远性,而且许多规划也脱离了实际情况,一旦涉及到拆迁、±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就成了“空划”。

2.文化遗产遭遇“建设性”破坏

在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还是非常重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级、各部口多次强调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村庄的绿化美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乡村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挑战。(1)传统村落“老龄化”现象严重。大多数村落分布在比较偏远、相对落后的地区,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的老房子只剩年迈的老人居住,乡村逐渐失去了日常维护的主体,加上历史性老化导致许多建筑破败不堪无法修复。(2)“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一些地方片面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认为搞建设,就是拆老房,盖别墅,建新村,结果导致大量乡土建筑遗产和历史文化村镇的消失和损毁。(3)旅游开发过度。一些地方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乡村旅游资源实行掠夺式开发,导致许多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3.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受我国长期体制机制障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乡村传统文化保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足够尊重和重视,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体错位现象。近些年来,各级各部口围绕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护业绩也是可圈可点。但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色彩过于浓重,民间力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农民群众认为,乡村文化保护是政府的事。其主要症结在于农民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思考

1.制定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应在统筹考虑乡村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文化方面的专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为文化发展预留空间。美丽乡村的文化规划,不仅是空间形式上的改造,而且是乡村个性特征和人文精神的歷史延续,能有效保证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2.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体制机制是乡村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虽有规定破坏文化遗产后应遭受的处罚,但范围过于宽泛,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制定与完善各项文化法律法规,优化各项文化政策,健全体制机制,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3.加强政府引导,多元筹措资金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许多地方都由于保护经费的匮乏,大量重要的乡村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和抢救而处于一种濒临消亡的境地。为了解决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中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政府部口要加强宏观引导,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筹资,积极探索出解决送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4.创新保护手段,文化活态传承

乡村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文化意境,包括建筑风格、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为了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证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创新传统文化的保护手段,从建立村落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宣传教育、运用科技手段等方面入手,正视今日乡村的变化,做到乡村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5.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主体作用

农民既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又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还是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享有者,只有广大农民参与到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中,乡村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因此,必须扶持培养文化传承人和研究者等专业人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强化农民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他们在建设自己的家园时享有发言权和决定权。

【参考文献】

[1]周军.中国现代化与乡村文化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周琼,曾玉荣.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3]孙雅坤.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研究——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龙国(1966-),男,汉族,山东滨州人,潍坊科技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传承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