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求小学生剪纸艺术童真趣味的教学策略

2019-01-30李斐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剪纸美术创作

李斐斐

摘 要:富有传统艺术之美和民族特色的剪纸,它所蕴含的独特“真味”悄然地弥漫在小学生指间。他们陶醉在剪刀的一开一合之中,尽情地品味着每个创作时段赋予的“酸、甜”。我们捕捉其“真味”深处隐藏着的教育价值,以此为引子,寻求剪纸“童真趣味”的别样魅力。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 剪纸 创作 真味

一把小巧的剪刀,看似生活中的平常之物,于小学生而言,却蕴含了奇特的变幻和丰富的想象,有着其他物品不能折射的独特、灵动之美,只要用手轻轻一开启,它就能瞬间带小学生进入一个赋有传统民间艺术韵味的剪纸天地,任他们随心而剪,凭他们随意而作,随之呈现的一幅幅作品或童真、或夸张、或抽象,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小学生内心流动的艺术表现力。

我们愉悦着剪纸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给小学生带来的诸多营养元素:发展小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启迪小学生的智力,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感悟到了他们在欣赏、表现、创造这一艺术形式时散发出来的种种“童真趣味”:有稚拙、青涩、天真、真情、率真、张扬、勇敢……我们且把它们称之为“真味”,因为是小学生最纯真、最原始的情感流露,没有什么修饰,不经雕琢,没有人为的痕迹。这种真味会一直萦绕在小学生剪纸创作的每个时段,给小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我们捕捉到了它的可贵性,并以此为切入口,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探求隐含于深处的剪纸魅力。

一、酸味——感受,新鲜之美

小学生的艺术表现是与其直接感知的环境有关的,最初接触剪纸,这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形式无疑会让小学生眼前一亮,惊叹于它的美,又觉得新鲜有趣,但同时他们的内心会泛起那种“我何时也能创作”的淡淡酸味,这抹酸味能不经意地撩拨小学生与生俱有的艺术创作细胞,激起一股想尝试的欲望——我也想。

如何让小学生带着酸味近距离地感受剪纸所蕴含的美,使得他们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更富艺术性呢?

(一)营造剪纸环境

1、多变的空间环境

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有特色的剪纸环境,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也能让小学生领略到剪纸艺术的美,获得感观上的直接享受。如我们在教室的上方悬挂了一幅幅贴有动物剪纸图案的透明薄膜,凸显一种透亮的美;玻璃窗上张贴了各式各样的窗花;主题墙上的剪纸作品记录着小学生的思想……这些都无声地传递着剪纸的魅力。

2、良好的物质环境

小学生创作与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小学生的主动性。在剪纸活动中,除了提供必需的剪纸工具外,辅助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多种颜色的底板纸、各种废旧材料、胶水等等,这些辅助材料会丰富活动内容,增添创造乐趣,激发创作激情。

3、宽松的精神环境

在指导小学生剪纸时,我们总是努力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小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小学生的个性表达并及时予以肯定。如“你剪的纸条像一列火车!”“你的剪刀真听话!”——每个小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给予的一份快乐酸味,它能长久滋润小学生的自信。

(二)欣赏剪纸作品

罗丹说:“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巧妙地点出了发现美的内涵,也让我们找到了引导小学生发现剪纸美的途径。

1、艺术作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剪纸艺术作为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剪纸艺术家的审美选择,突出体现了剪纸的美态,在某种程度上更生动、更鲜明。然而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我们经常性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除了能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还能渐渐地积累一些审美经验,激发对剪纸的喜爱之情。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多感官欣赏,我们还注重音乐、语言、游戏与之融合,使欣赏呈现多样化,不仅扩大了小学生的眼界,还打开了他们的联想通道,让小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2、同伴作品

如果说艺术家的作品带给小学生的是精致的美,那么同伴的作品,则充满童趣,不用多复杂的造型,不用多娴熟的技艺,虽显拙劣和稚嫩,但色彩艳丽、风格独特,看上去更亲切,更易被小学生认可,因为小学生的心灵总是处于交互的状态。我们可以根据每次欣赏的需要,创设相应的欣赏环境,如作品展示角、精彩看看看——小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可以缩短与作品的距离,丰富审美情趣。同时在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培养了小学生对美的捕捉能力。

(三)发现自然之美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大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而大自然与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就看你是否是个有心人,善于用眼睛,用心灵去捕捉美,并把美的一瞬间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1、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展现出的教育魅力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小学生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的。为了在创作中流露大自然的灵性,我们提出了让小学生们亲近自然、触摸自然,经常带着小学生们在园内及周边社区走走、看看,也请家长一起配合,让他们多带小学生到公园、田野与花草树木对话,与蜜蜂、蝴蝶嬉戏,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以此开阔剪纸思路。

2、平常的生活之源

小学生对美很敏感,尤其是经常在他的生活中出现的。他对这些事物往往抱着浓厚的兴趣,看似很简单的东西也能琢磨半天。如食用饼干时,他会发现每种饼干的差别:有的形状各异,有的图案、颜色不同;还有的小学生对调羹也饶有兴趣:有的柄长,有的有花纹,有的则比较平。这一切正是源于他们的细心觀察,日积月累,作品就渐显丰富。

二、甜味——快乐,张扬之美

当小学生专注的目光停留在剪纸作品上,脸上出现陶醉的神情时,他们已经品尝到了成功的甜味,这份甜味是发自内心的,是最真的流露。也许,对于小学生来说,成功比成人想得简单,它所延展的触角可以是剪纸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会使用剪刀了、剪了一个小小的圆——看似不起眼的点滴都能让他们体验其中的快乐,也把内心浅层所隐藏的喜欢表露的个性展示出来,让我们欣赏到了甜味带给他们的张扬之美。

怎样让甜味来得浓一些、多一些、久一些?以此更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呢?

(一)让准备再充分些

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先做一下“准备运动”(如快速剪各种线条、简单的图形等),既熟练使用了剪刀,又为接下去解决尝试性练习做好必要的铺垫。尝试练习的内容可以是一至两个,但一定要切合小学生现有的水平,更需紧贴新学习的要求,以保证小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态。

(二)让问题再双向些

尝试往往从提问开始,没有问题会使尝试平淡无奇。问题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特点,要有合情合理的呈现序列和恰如其分的呈现方式,更要切合教学目标及小学生的剪纸水平,同时还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问题出现的方式有:教师预设提问;小学生自己提问;师生在解决困难时双向提出问题,彼此的质疑能破解一个个难点。

(三)让尝试再开放些

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小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环节去想一想、做一做,自行学习新知,尝试解决剪纸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其间,无论是旧问题还是新问题,教师都应该耐心点拨,千万不可“放羊”。一般我们把小学生在剪纸中的尝试分为两方面:一是教师适时引导小学生在已掌握和刚掌握技能的比较中找寻连接点、差别点和转换点;二是运用刚掌握技能,让小学生大胆尝试,创作出别样的作品。

三、评价的互动性

以往的艺术活动评价更多的是一种单向评价,教师以成人的理解、欣赏眼光实施指向性讲评。小学生在评价中没有主动性,处于被忽略的尴尬境地,逐渐地他们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享受那一缕阳光的只是个别小学生,大多数小学生错失了体验成功、分享快乐的机会,究其实质是教师对评价的目的不够明确。而在创新剪纸活动中,我们倡导“有意义分享”的评价理念,它包括分享过程、感受、情感等。如对折剪作品“小碗”,当小学生把各种美食都“放”到碗中时,他们已经溢满了幸福感,而教师以“食品展览会”为由,展出所有小学生的作品时,每个小学生的眼睛都是閃亮的。他们感受到了作品在美的群体中的存在,由此扩张了自信。

酸、甜,各有各的味道,取任何一种“放”到剪纸创作中,都会使活动更有韵味。混合取之,则充满了欲罢不能的创作欲望和热情,使得剪纸活动常葆新鲜刺激,也让创作成为一件享受快乐之事。

参考文献:

[1]李西秦.剪纸艺术[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志明.小学教育活动与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

[3]小学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杭州市德天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剪纸美术创作
剪纸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剪纸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剪纸鉴赏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