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往日的“教” 今日的“学”

2019-01-30陈晓园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知识性创造性趣味性

陈晓园

摘 要: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结构,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全面提高美术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设计 知识性 趣味性 创造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似乎是权威,负责教,而学生只负责学。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在无形中成了知识的占有者、课程的主宰者,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学这种“双边活动”蜕变为“单边活动”,学习成了一种机械的接收过程,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锐减。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对话情景式教学,更体现了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提倡提倡对话式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世界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从狭义上说,“对话教学”是指为发展儿童的创造潜质,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评价为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进行教学的学习活动过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一种以民主、平等为导向的价值观激励教师和学生去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师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没有理解,教育是不可能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成长。学生的理解不仅是学会理解,而且是正在理解,在理解中学会更深的理解,从而扩大理解的视野,也就是站在了更广阔的人生实践地平线上。由此可见,理解并不只是获得知识的一種学习方式,而且理解本身就是接受教育。学生理解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精神发展的过程。不论在何种意义上讲,教育都是以理解为基础的。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研究

1、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的设定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非线性不能确定的,表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重在研究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和怎样的情况下,教学目标可让学生自己设定以及学生会设计怎样的目标。课堂教学前,每个教师都会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来安排教学环节,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建构,他们的思路常与预测的环节不吻合甚至背道而驰,在怎样的情况下作相应的哪些调整呢?如何尊重学生的选择,切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2、关于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评价

蕴涵民主精神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多元评价在这里既指对同一问题允许存在几种回答,同时也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待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评价必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里我们将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存在哪些方面的回答,对于不同的学生应有什么样的期待。

3、关于课堂教学综合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一度沦为“反复训练”,缺少科学性更缺少趣味性。课堂教学研究的是师生平等交往,学生自主学习,因而其作业将带有明显的趣味性、创造性,研究中,我们期望得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作业设计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学生之间的学习民主化应该是其重要内容,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探索;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思考;不同学生间学习关系处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研究。

二、课堂教学研究效果的检测

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各年级设实验班,从综合学科实验后,观察这个学校实验班的教学质量。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近年来,我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以小学中年级儿童色彩创作画教学为突破口,尝试小学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领悟到审美心理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儿童画纯真、质朴,与成人画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他们不受时空关系的束缚,没有绘画技法清规戒律的制约,也不顾客观情理的限制,有时寥寥数笔,貌不惊人,却在简约中形具神生,大有“稚拙中见生动,平淡中见天趣”的意境,学生《动物朋友和我们一起建氧气房》作品给人美的享受。我们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而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注意他们活动的过程。正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能力得到锻炼,有意于其成长。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对儿童正确引导:首先可采用新奇多变的形式刺激学生获得新鲜的感受,《双摩天轮组合救灾器》改变作画环境并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多听,多看,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得到升华。再就是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加以鼓励,让学生体会创作的乐趣,保持创作的热情。

1、开阔眼界,丰富审美经验

由此教师有意在进行色彩画创作时,针对主题内容,课前选用相应的色彩名作,配以相同情绪的音乐作品,出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同时受用。“审美经验,是人的审美实践经历与体验,即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印象、感受与认识的总和。”因为美术形象和音乐形象都具有感情化、性格化的审美特点,并能互相演绎和滲透,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功能,具有再创造性,也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例如我在上创作课美丽的风景时,选用了法国画家莫奈的《睡莲》、《日出·印象》,柯罗的《蒙特芳丹的回忆》,米勒的《春》等油画作品,配以中国名乐《春江花月夜》或外国名曲《蓝色多瑙河》,引导学生将乐曲情调与色彩调子联系起来。悦耳的音乐、迷人的色彩,顿时在教室的上空弥漫、盘旋,在孩子的脑际萦绕,充满浪漫气息的紫蓝色,洋溢温馨情调的粉红色,春意洋洋的嫩绿色,宁静的蓝色,欢快而热情的大红色……艺术的通感给孩子的脑海呈现一个与主题相呼应的斑斓世界,欣赏者视觉上的美感与听觉上的乐感同步进行,产生人体谐振和情感共鸣,进入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立体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与感觉,促成作品形象的形成,并且变得丰满起来,自然进入到“笔未到意先成”、“胸有成竹”的绘画境界。如此一来,美、音形象相得益彰,增加了艺术作品的感召力,丰富了孩子的审美经验,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意识。从审美到创作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投入是一个由感性升华、顿悟为理解的过程。此种丰富的经验,是形成孩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是形成其对美的感知力、表现力、鉴赏力、创造力的基础。有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学生的审美趣味也随之变得高雅,对美的形态、结构、直觉准确性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2、倡导个性,激励奇思异想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新世纪需要个性突出、大胆实践的人才。因为“个性是社会组织中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化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教学应积极鼓励在色彩创作时敢于标新立异、具有独创性的学生。创造心理学家阿曼贝尔有过这样精彩的论述:丰富的知识并不危害创造力,但是过多的规则确是创造的障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他被捆绑住了手脚,失去了心灵的自由,那么他就无发挥创造才能可言。我们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原本就是一个铺满阳光、充满神奇色彩、洋溢梦幻情调的璀璨世界,无论你怎样强调绘画的规范性,其作品仍顽固地透露着不可抗拒的天真、童稚和特有的荒诞,是纯真的表现。要保护孩子的这种珍贵表现,美术教师切忌在任何时候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要求甚至是影响他们,应努力为其提供充满一定自由的绘画时空,尤其是创作色彩画。在课堂上,孩子思维时的行为、绘画语言、创作工具、绘画形式应可以随意选择,使其享受充分的心灵自由,保留热烈的创作热情。如三年级一个男孩子,在创作写生画《我们的校园》时,用大红色装饰占据半个画面的天空,连树梢都染成了橘红色,整幅画洋溢着暖暖的情调,他说这是晚霞辉映下的校园。孩子用色彩大胆地描述了自己认为最美的黄昏校园图景,突破了教师的要求,展现了孩子心目中最理想、最美丽的境界。

3、创境激趣,开辟创新时空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心态,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产生执着痴迷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善于利用一切现成的因素和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梦幻的色彩世界,轻松愉快地学习、交流,发挥奇思异想,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创作状态。教师让孩子们认识到:“在色彩的表现上,图画的色彩与实际色彩之间并没有固定关系。人可能是红色、蓝色、绿色或黄色,完全取决于这些颜色是如何引起儿童的兴趣。”如在辅导学生进行《理想中的社区》色彩创作时,即兴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形象的描述,勾画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热闹非凡的理想社区,然后展示配乐摄影建筑风景图,提示色彩模块,唤起学生对社区环境的美好回忆。然后根据学生自己对色彩的理解,联系周围环境,观察其色调情况,例如教室里摆放的学习物件、同学穿的衣服、校园里的环境设施等,让学生在短时间里发现自己最为敏感的色彩,运用最为贴切的名称将其归类(类似、明暗或冷暖)。紧接着启发学生通过回忆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印象,用与色彩相关的语言描述出来,同时让另一部分学生快速找出色彩模塊,也可随即用颜料画出自己的感觉。如此一来,色彩成为一种语言、一种表达情感的形式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脑海里,新奇与成功不断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此刻教师趁机带领学生分析其色相与画面对比产生的各种特殊效果,探讨优化环境的方法和措施,联系绿化工程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色彩的联想,对社区模式的初步设想与勾画。此刻学生纷纷发言,争相展现自己的美妙构思。

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曾说过:“大抵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他的意思是说:孩子的性情大多是喜欢游戏而害怕受到人为的约束,就好比是刚发芽吐翠的草木,只有让它自由自在的生长才能旺盛发达,若对它摧残阻碍的话就必然会使之衰败。道理虽然简单,但要做到并不容易。当看到学生完全沉浸在工艺制作中,手和脸都脏兮兮的,衣服上也沾满颜色时,我们可能会情不自禁地让其停止练习或者是把这一类型的课删掉;当你看到某一学生因作品成功而高兴的手舞足蹈时可能会制止他,让他注意坐姿。这必定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这个时候教师应怀着孩子般的心情,采取宽容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以商量的口气与孩子对话,专心致志沉浸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这样学生才会很自然地与教师合作。卢梭认为:“就儿童而言,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儿童对任何一件事都会由工作产生快乐,因自由产生魔力,并且能表达出他发自内心的爱好和知识程度。”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美术课堂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语言等方面的锻炼,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在心理上感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4、展示成功,强化创新意识

在小学生课堂教学中,从审美心理与培养创新意识到提高创作有着密切精心的设计。练习与建立外在的奖励机制相结合,强化创新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一般条件。儿童具有色彩表现的潜能,而探究如何挖掘、保护好这种潜能,使其散发出源源不断的色彩魅力,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是课前预计练习的成功率,精心设计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色彩天空里尽情展现自我。如在上《二方连续纹样设计》一课时,布置练习就没有规定骨骼和纹样图例,可以是植物、动物、人物、风景、几何图形、任何单个图样,也可以是多个综合图样,学生根据个人审美心理特点来做出选择。练习结果琳琅满目,煞是好看。39份作品中找不出两份色彩形式与调子相同的。运用纯色、对比色表现是孩子色彩画的显著特点,画图案装饰感强,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笔者把所有的作业装订成册,并亲自设计精美的封面,写上所有孩子的名字,然后摆在教室的图书柜上展示。此刻孩子们的表情是无比自豪的,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充满自信。这样做所带来的效果是孩子拥有了发挥自己“小聪明”的理想空间,其创作一次比一次精彩,花样、奇想、绝活越来越多,思维越来越活跃,作品质量呈现上升趋势,创新意识逐渐建立起来,同时还能充分体验到练习形式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帮助学生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喜悦或成功感,使其心理得到满足,是创作课中维持长久的创作兴趣、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达到强化创新意识目的的重要保证。

总之,以美术教学中的色彩创作画为载体,有效培养孩子的审美心理和创新意识,全面挖掘孩子的色彩创造潜能,优化课堂教学,对孩子成长过程乃至一生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具体操作建议

1、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

笔者认为,一节美术课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执教者如何选择、安排教材与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就像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一样。一个教材内容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的课堂气氛和教学。其主要原因是对教材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灵活地使用教材、驾驭教材。

2、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的评价方法有机结合

小学美术每堂课仅40分钟的时间,其中有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时间。这是一个知识反馈,学生创造性思维、体现教学效果的過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笔者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基础、作业的难度与份量,想方设法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创性融为一体,在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时,启发学生再创造,既照顾到差生的基础,又发挥好学生的才能,使大多数同学从中受到启发。从这以后,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具有独创性的孩子逐渐增多,每次他们色彩创作的作品都会给我精彩的、强烈的刺激。那些具有出人意料的色彩效果的作品,为我们增添无穷的艺术乐趣。

当然,一节成功的美术课还涉及到板书的设计与教具的制作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提高美术课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面临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非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不可。对话式课堂教学中融进欣赏内容,让孩子从小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其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之艺术创造能力,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来说更重要。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是观者对艺术作品进行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

[2]舒传曦.《绘画构图教学笔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琐谈》.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年

[3]黄今声.《新时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4]邓惠伯.《外国美术简史》、《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杭州市长青小学  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知识性创造性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谜中谜